譚嗣同被行刑,劊子手用鈍刀砍30多刀,百姓用饅頭蘸血吃

2023-11-26     一畫書畫

原標題:譚嗣同被行刑,劊子手用鈍刀砍30多刀,百姓用饅頭蘸血吃

引言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獄中題壁》

我國自明朝中葉後,就逐漸落後於西方,而後來的皇帝沒有一個想著趕追西方,隨著時間的流逝,彼此的差距變得越來越大,最終局面徹底壞惡化。晚清時期,已經與我們拉開了極大差距的西方,不斷覬覦著這片富饒的土地,使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大肆掠奪財富。在時局的壓迫下,清朝終於開始了變法,準備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讓自己強大起來。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洋務運動,那段時期清朝修建了不少的工業化設備,但令人遺憾的是,洋務運動只學習技術,而不學習西方先進的制度,最終還是無奈的失敗了。

一、鈍刀斬首

洋務運動失敗後,又一次變法展開了,也就是戊戌變法。這一次的變化是深層次變法,準備從制度上改變清朝,然而這樣的做法,勢必會觸及很多人的利益,變法只持續了很少一段時間,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就對維新派發起了清洗。1889年9月29日,「戊戌政變」爆發,多名維新派被抓。事實上維新派很早就得知了,朝廷要對自己下手,很多人已經撤離,但是有六人覺得,各國變法無有不犧牲者,如果要流血,那就從自己開始,於是他們選擇了直面清朝的屠刀,這六人也被後世稱之為戊戌六君子。

在六君子之中,譚祠同的名氣是最大的,也正因為如此,他的下場也是最為悽慘的,慈禧太后下令使用鈍刀對他進行斬首。斬首本來就是一種非常殘酷的刑法,而在封建時代,斬首還有不同的做法,對於一般的犯人就用快刀,快速結束他們的痛苦,對於一些重大的犯人就會使用鈍刀,讓他們在慘烈的痛苦中死去。最終行刑時,劊子手用鈍刀砍了30多刀,然而令人寒心的是,在場的百姓根本沒有意識到,眼前的人是為自己而死,不但不阻止這樣的行為,反而還用饅頭蘸著血吃。

二、譚嗣同的做法

鈍刀斬首是非常殘酷的刑法,如果說使用快刀斬首叫做砍頭,那麼使用鈍刀就叫做鋸頭,痛苦程度要高上幾十上百倍。根據《譚嗣同就義目擊記》所記載,譚嗣同在這樣的刑罰上,表現出了令人驚訝的勇氣,劊子手每一刀斬到他身上,都讓他痛苦無比,但他仍堅持一言不發。這絕對是常人所做不到的,要知道的是,在執行死刑時,不光是身體的痛苦,心理上還會面臨極大的壓力,就好像如今的一些死刑犯,在被執行死刑時,通常連路都走不穩。

不過有一幕是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當初清朝在對譚嗣同等人執行死刑時,安排了大量清兵作為安保,因為擔心有人做出劫法場的事情來。結果令人沒想到的是,那時來了很多的圍觀民眾,完全沒有任何一人想著去救人,而是抱著看熱鬧的心思來的。而且還有一些老百姓,居然向他們扔臭雞蛋、菜葉,仿佛被斬首的是罪不可赦的人,甚至還有一些人帶來了饅頭,準備在這些勇士被斬首後,用饅頭蘸著血吃,他們認為這樣可以起到祛邪的作用。

三、與父親斷絕關係

譚嗣同在死前,還做了一件大家並不知道的事,他仿造了自己父親譚繼洵的筆跡,寫下了一封斷絕父子關係的信件,這是他不想因為自己所做的事連累父親。譚繼洵是湖北巡撫,在清朝絕對算得上是一名高官,當初兒子被判處死刑時,他也有想過營救兒子,但最終還是放棄了這樣的做法,因為此次是慈禧太后直接下令,而兒子的做法也直接損害了他的利益,所以最終放棄了營救兒子。

令譚繼洵沒想到的是,兒子臨死前還一直牽掛著自己,還寫下了一封斷絕父子關係的信件。不過即便是有了這樣的做法,事情也沒有改變,儘管譚嗣同主動擺清與父親的關係,譚繼洵也一直盡力想保住自己的官位,最終他還是受到了牽連。在御史楊深秀的彈劾下,譚繼洵被認為與維新黨有關係,最終被免職。

結語

新中國一路走來,歷經了無數的風風雨雨,從清朝末期的變法,再到後來的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無數的仁人志士犧牲在了通往美好明天的道路上。我們如今享受著良好的生活,絕不能忘記那些為了我們流血的人,更不能再去做沾人血饅頭吃,這樣的荒誕的事情來,只有銘記英雄,國家的發展才能步入正軌。

參考資料:

《獄中題壁》

《清史稿》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1f8604221f2a90afb4f61848957acce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