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冪在C刊擴展版文章公布,網友稱「查重率只有0.9%」再引熱議

2024-06-25   澎湃新聞

知名影視演員楊冪在C刊擴展版發表文章的話題引起熱議。

國家廣電總局主管、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主辦的學術期刊《中國廣播電視學刊》(CSSCI擴展版、北大中文核心)在2024年第六期發表了一篇名為《淺談影視劇中演員創作習慣——以電視劇為例》的文章,署名為「楊冪」。

6月22日,澎湃新聞記者從中廣聯合會學術部方面獲悉,上述文章作者確實是知名影視演員楊冪。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註冊信息為「環球時報影視文化傳播官方微博」的新浪微博帳號 @環球時報文娛 在6月24日發布了上述楊冪署名文章《淺談影視劇中演員創作習慣——以電視劇為例》的全文。

文章摘要部分介紹:本文基於影視劇中演員的角色構建,以電視劇《哈爾濱一九四四》中關雪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為例,分析探討演員在創作過程中形成的習慣及其分類情況,指出在角色構建過程中,演員需要對創作習慣及演繹手法進行深度挖掘。通過對演員個體創作習慣的梳理,探究其在角色構建和理解中發揮的決定性作用,強調演員應加強藝術修養,通過不同的表現技巧和內心活動來賦予角色以生命力,進而提升作品的品質和影響力。

文章分為「引言」「演員的角色構建」「演員創作習慣分類」「影響演員創作習慣的因素」「結語」五個部分,楊冪全文以「筆者」自稱,含摘要在內共有3800多字。

對於文章主題「影視劇中演員創作習慣」,楊冪在文章中分成三個層面討論。楊冪寫道:

首先,根據演員在角色塑造和表演過程中的創作習慣,可以將他們分為「內心導向型」和「外在導向型」兩類……《哈爾濱一九四四》中的關雪在人物設定上具有複雜性和多面性。為演繹好這樣「一個雙手沾滿鮮血的特務頭子,一個反派角色」,筆者從分析人物性格入手,試圖通過表現她內在的堅韌與頑強來引發共情反應,由此催生演員同角色間的共鳴紐帶。

其次,根據演員對劇本和角色的理解程度,可以將他們分為「深度解讀型」和「淺層理解型」兩類……筆者當前正處在從「表面解讀」到「內涵探索」的過渡期,迫切希望跳出原有的認知框架。在近幾年的表演實踐中,筆者不斷嘗試對所飾演人物進行更為精細的解讀、更為深入的挖掘,出演的角色形象日臻豐滿與多元。

再次,根據演員在表演過程中的自我調節能力和變化適應能力,可以將他們分為「自我調節型」和「固執己見型」兩類。

結尾部分,楊冪總結:影視劇中演員的創作習慣直接影響作品的優劣與傳播力,值得重視。在影視劇表演實踐中,演員應致力於角色的心理建構,細膩捕捉並展現情感波動,而不能僅停留在對角色外在特徵的設計。角色演繹栩栩如生以及觀眾內心受到震撼,無不源於演員對所飾演人物的深入思考與透徹理解。加強藝術修養是演員不斷提升表演技能的重要路徑。在影視劇市場競爭日益加劇的態勢下,演員須適應多樣類型與風格的作品,在打牢表演基本功底的基礎上辛勤耕耘,朝著攀登藝術高峰的目標努力前行。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上述楊冪文章的注釋共有兩條,分別是《人民日報》2022年6月23日文章《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與時代同步伐——為人民講故事 講人民的故事》,以及新京報報道《編劇:關雪和宋卓文只是逢場作戲》。

上述楊冪文章公布後,「楊冪論文查重率」話題再度登上微博熱搜,有網友稱將上述文章進行論文查重後發現,楊冪這篇文章的查重率「只有0.9%」。

對此,有網友認為,楊冪文章發表的欄目「交流之窗」是一個具有一定靈活性的欄目,其重在交流經驗,對學術深度、專業性方面,也不會那麼嚴苛。

《中國廣播電視學刊》創刊於1987年,設有特別關注、專論、個案研究、討論與思考、環球視野、交流之窗、觀點、徵文等欄目。

《哈爾濱一九四四》是由張黎執導,秦昊、楊冪領銜主演的諜戰懸疑劇。該劇於2024年4月首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