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特畫師流浪微博

2023-07-14     毒眸

原標題:推特畫師流浪微博

「已經有日推過來的太太被惡評罵到銷號了,剛來的那陣友好的日子就這麼結束了……」近一周前,在馬斯克連番「騷操作」下離開推特,而集體向微博遷徙的日本畫師們,給中文網際網路泛起了些不一樣的漣漪。

但這終究只是漣漪,微博沒法真正成為推特的平替。看似是中日文化交流的煙花,實則是數字時代商業爭奪陰影下的一場小小鬧劇,推特將微博視作轉型的學習對象,卻學成了一個「四不像」。

短暫的狂歡之後,隨著Threads的上線,個別「水土不服」的畫師,也開啟了回鄉之旅。

最早一批來到微博的畫師之一comori22一度非常積極地學習著微博的使用規則,甚至學會了「快轉」和「轉發」的區別,使用翻譯器發中文感謝網友。7月11日,她因為使用日語發送了一句「晚安」,被網友網暴,最後選擇了註銷微博帳號。

截至目前,在微博「海外畫師」的分類中,粉絲最多的達到了44萬,日本畫師麥chan還和禾野(@MMMMM禾野)一起登上過「畫師太太」趨勢榜。但中日畫師究竟還能在同一片網際網路衝浪多久,是個未知數。

日本畫師的遷徙之旅

一周多以前,關注國內畫師的微博用戶們驚喜地發現,微博湧入了一大批日本知名插畫師、畫家、同人畫手。一時間,各色畫師爭奇鬥豔,追隨者們奔走相告。

首批「遷徙」過來的畫師是有硬實力的人氣插畫師,他們的作品具有強烈的個人特色和表現力,在推特上也有一定大陸粉絲基礎,單憑畫技的硬實力就足以吸引到國內用戶的新關注,漲粉速度也是最快的。當他們來到微博,其「老粉」會自發地幫助他們造勢。

接下來則是被微博流量紅利和國內用戶關注熱情吸引的一般向畫師。除了原創作品以外,他們也發布ACG領域的同人作品,其中也包括一些相對較為裸露的風格,同樣受到了廣泛青睞。

為了介紹自己和講述自己的作品,這些來自異國他鄉的畫師們研究著微博規則的同時,也嘗試著使用翻譯器與粉絲們交流互動。於是便有了日本畫師學習中文、學習中國文化的有趣景象。

但因為機器翻譯的不夠人性,許多日本畫師的微博中也出現了令人會心一笑的錯誤用法,一時間「假中文」成了微博最大的樂子之一。

在日語漢字和中文漢字有一定互通的基礎上,畫手的粉絲們自發地進行一些常用語的科普,以更好地讓畫師接收到自己喜愛的情緒。畫師tismoi發博表達對中國的點心很感興趣,粉絲便在評論里圖文並茂地講解中國各地的特色點心。畫師中邑故一則學會了「牛逼」的用法,傳達對中國畫師的喜愛……

微博為了迎接這些畫師,特地開闢了「日本插畫師」的分類,方便用戶一鍵關注。上海CP展(ComicUP,大型ACG領域同人作品集會活動)聯合微博官方推出了一條名為「面向日本創作者的中國SNS指南」,指引來自日本的畫師們如何更好、更便捷地使用微博。可見微博官方,乃至中文網際網路對日本畫師的歡迎。

也有的畫師表達出想要結交中國畫師的意願。畫師麥chan發布微博「對中國創作者感興趣」之後,評論區給她推薦了國內畫師禾野。禾野收到信號,互動回應,兩人之間似乎也成就了一段「佳話」。

另一邊廂,國內畫師面對日本畫師的湧入,難免感受到了流量被分割的壓力。國內畫師「竹取細工」烏龍則點燃了國內畫師的不滿,這位身在日本的國人畫師被微博運營人員當做了日本畫師,受到了提供運營幫助和推流的私信,直接挑明了微博官方正在幫這些日本畫師的遷徙開闢道路。

這件事可大可小,微博的應對之策是,推出「國內畫師安利計劃」的tag,號召「以畫會友」,展現國內畫師的風采。

這一成功的雙向運營炸出了隱藏在各個圈內的優質畫手。一期計劃順利展開,超話閱讀次數超11億,原創參與人數達1.5萬,使得微博上的創作熱潮空前高漲。

就這樣,日本畫師與中國畫師「友好交流」,通過ACG領域促進中日文化交流,形勢似乎一片大好。但畢竟是不同文化語境下的相遇,長期來看信息解碼與編碼的差別仍然存在。

早在這次趨勢之前,國內畫師也有在海外開通帳號的習慣。除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外,最常見的做法是將自己不被中文網際網路所允許的大尺度作品放在外網,俗稱「停車場」。比如由日本藝術家所組成的著名插畫網站Pixiv上,熱門作品一般都與裸露脫不開關係。

這也意味著,使用限制和語言困難背後,日本畫師面還需要面對不同的遊戲規則——比如在微博,「夾」圖、限流是畫師的家常便飯。

全世界都在發推難財

這一切奇觀,歸根結底都源自於推特現主理人馬斯克搞出的一系列「騷操作」。

推出付費藍v企劃、無理由封禁記者的帳號、投票詢問是否應該卸任推特CEO,然後拒絕卸任、不滿自己推文的瀏覽量低,讓程式設計師連夜用新算法推廣、把推特logo改成狗頭、和扎克伯格約架肉搏……馬斯克活躍在網際網路熱點的前線。

在多番鬧劇下,終於來到了「宿敵」馬克扎克伯格「最喜歡的一集」:推特發布新規定,限制用戶每日瀏覽推文的數量。

普通用戶每天只能看600條推文,新註冊用戶只能看300條推文。評論、廣告、他人轉發全部算在內,正常刷推幾十分鐘就超額度了。但是只要購買了藍v,一天就能看6000條推文。這項規則在受到推特絕大多數用戶的群起抵制之後改了又改,從600調整到1000,但顯然杯水車薪。

馬斯克試圖表示此舉是為了幫用戶們「治一治網癮」,他發推文表示,自己在為這個世界做個好事(I『m doing a good deed for the world here),又在這條推文後面補充道「你又用掉了一次推文閱讀的額度(Also,that’s another view you just used)」。

以會員制度劃分用戶的三六九等在社交媒體並不罕見。以微博為例,開通會員之後用戶能夠享受到使用上的便捷、銘牌標識等彰顯「身份」的好處。微博六月推出的會員留言制度限制了一般用戶之間互相發送私信的自由空間,遭到非會員用戶的廣泛詬病,但私信交流畢竟不是微博主營的功能,留言制度依舊能夠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容忍。相比起來推特限制用戶的閱讀額度就荒謬得多。

根本在於,這和推特盈利的根本模式——廣告的邏輯是相違背的。廣告的收入本就基於平台的用戶基數,而馬斯克此舉無疑是在把自己的用戶趕走,使推特的廣告收益情況雪上加霜。

據統計,去年9月推特前1000家最大的廣告主,到了今年4月只有43%還在平台繼續投放。用戶出走,去往包括Post News、Mastodon和Bluesky等平台。Mastodon一天內新增了11萬名新用戶。微博當然也是此浪潮下吃到了推特外溢紅利的社交媒體之一。

然而 ,扎克伯格帶著Threads加入戰局,成為了明面上最大贏家。這款logo像個「6」的全新社交軟體僅用一天時間,就獲得了全球3000萬人次的註冊,遠超其所有同類品。比爾蓋茨也表達了對馬克扎克伯格的支持,他發了一個跳躍的動圖,並寫道:我很興奮,能跳到@threadsapp了。

「新」平台Threads跟推特幾乎一模一樣。除去照搬的基礎功能以外,Threads每條推文的字數限制被放寬到500個字符,視頻長度放寬到5分鐘。頁面設置沿襲了Instagram,圖片的排版格式則更像小紅書,採取左右滑動的模式。

不過Threads沒有熱搜和tag功能,對於用戶的搜索偏好引導和歸類性較弱。但某種意義上也規避了圈層化的過速發生。Threads可以使用Instagram登陸,但Instagram用戶必須在Threads上沿用自己的ID,這一設置也飽受詬病。Threads也沒有私信的功能,用戶之間只能回到Instagram上相互私信。

然而,Instagram擁有20億月活,既鞏固了Threads的流量根基,也節省了用戶個人重建帳戶的時間,利於推特用戶的迅速搬遷。SimilarWeb數據顯示,在Threads上線的前兩天,推特的流量比上周下滑了5%,比上年同期下滑了11%。

Threads旗開得勝。

有趣的是,扎克伯格特地在7月6日時隔11年發推,內容是兩個蜘蛛俠互指的表情包。馬斯克回敬發推道:競爭是好的,但作弊可不是。隨後馬斯克的律師函便送到了扎克伯格手中,控告其剽竊推特的商業機密,開發山寨推特,要求其立刻停止相關行為。

眾所周知,在去年馬斯克對推特大幅度裁員後,不少推特的員工進入了Meta,將推特相關的IT技術融入到Threads的開發當中。在Threads上線之後,因馬斯克而離開推特的廣告主恐怕也會密切關注這款產品。

網友看到的是一出滑稽戲,而事實上,這是一場明爭暗奪的數字時代商業戰爭。雙方頭領親自下場引導輿論,引發社交媒體上的對立情緒,炒作話題熱度,收割流量紅利,一氣呵成。

只不過,新生平台吃到初始流量的情況並不新鮮,但是否能形成用戶粘性仍然有待觀察。

推有推法,夾有夾規

回到畫師遷徙的最初。這些日本畫師們由於覺得推特運營不穩定,自己的作品被限流而來到了微博。對於他們來說,這是一次為了使自己的作品得以面見更廣闊世界的嘗試,而他們也似乎得償所願。有畫師表示,自己在新浪微博收到的評論比Twitter上多出5億倍。

但新浪微博未必真的是畫師們創作的桃花源。

7月10日,一位微博累積已有38w粉絲的日本畫手comori22,因為使用日語發微博而被中國網友謾罵,最後銷號離開了微博。可見中文網際網路對於「日本人」這一創作者的身份依舊抱有天然的敵意,即使讚美聲再多,也會讓這些身處異國他鄉的創作者們感受到輿論壓力。

(日本畫師曬出的被攻擊言論)

謾罵

同時,也有日本畫師因「德不配位」而受到國內畫師、微博用戶的鄙夷。不滿者認為他們只是單純吃到了日本人身份和微博流量的紅利,擠壓了國內創作者的生存空間。

其次,國內與海外用戶對於繪畫的認知風氣有些差異。就以對AI繪畫的態度為例,海外對此持有整體的抵制態度,而微博內部目前還沒有形成抵制「AI繪畫」的廣泛共識,甚至於,國內對於「AI繪畫」是有一定包容度和受眾基礎的。

這是畫師眼中的「雷區」,意味著他們的創作能力並不一定能夠持續、普遍地被微博用戶認同,且其作品可能會面臨「碎屍」(即導入AI資料庫,作為訓練數據使用)的風險。

再者,中文網際網路的「繪圈」還有一些讓日本畫師摸不著頭腦的「潛規則」。比如,間接引發了「227事件」的《魔道祖師》就是「大眾雷點」之一。但在海外,這件事的嚴重性是不為人知的。

這些畫師們並不能直觀地理解到簡中網際網路內對於這些元素的抵制,即使有好心的網友會與畫師們科普相關的事件背景和規則由來,無形之中也給他們帶來了交流成本,讓他們對簡中網際網路的「嚴苛」望而卻步。

最後,微博的主營內容還是與國內生活相關。外國用戶沒有理由為了關注的幾個畫師而額外下載一個微博,哪怕沒有推特了也是用其他軟體替代。所以,日本畫師選擇在微博營業,並不能照顧到原有的粉絲大盤,微博最多能被視作一個多出來的分發渠道,而非推特平替。

這些畫師在微博上擁有的國內粉絲,很大程度上也是原來已經在外網關注他們的人,如今在他們轉戰微博之後,到底能帶來多少真正的增量還不得而至。

以畫師為代表的創作者們,遷徙之旅還在繼續。在Threads上線之後,「新SNS」等相關詞條登上了日本推特的熱搜趨勢,國內畫師SpeakLOUDER等也在微博曬出了自己的Threads帳號。

從一個平台轉移到另一個平台,變得或許是發布的規則和呈現到大眾眼前的細節,不變的是創作者們想要在創作自由和關注度回饋中努力生存的處境。微博不會是起點,更不會是終點。

流量的大風刮過,通過網際網路「畫畫」實現跨文化交流,或許不過大夢一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1b1eb663e2d5a5fb1d63dc4d69feddf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