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複試,是所有考研人的必經之路,在複試中,有一些導師會問專業性的問題,有一些則問一些其他方面的問題,由此可見,複試不像初試一樣是單純的是科目成績的評比,可能涉及你的科研水平,性格人品,臨場發揮,人生經歷,甚至於家庭背景,個人情感等可能影響學術科研的因素。那麼,在考研複試中有哪些回答是老師一聽就很反感的呢?
反感回答: 我暫時沒有太明確的想法,想進來以後跟著老師一起探索。
這個基本在檢驗你考研的動機。老師肯定知道有學生就圖個學歷,但是大家都遵守人艱不拆的默契。
案列:
片面考生: 老師,我的興趣方向是xxx,雖然我是跨考,但我會利用接下來兩三年的時間鞏固基礎,努力做研究。
(口說無憑,誰能保證讀研以後就不重複本科時期的頹廢生活)
一般考生: 老師好,其實我一直有關注學界的動態,目前我知道學院的x老師在該領域取得了一定成就,我拜讀過他的論文xxx, 希望能夠在這個領域有所收穫。
(起碼知道看看學院老師研究動向,表明你對學術保持關注,有深造可能)
硬核考生: 老師您好,我一直有關注某領域的動態。據我了解,目前主流的研究方向是xx, 但是個人認為在xx方向上存在不足。經過我的觀察,我採取xx方法進行研究,大致羅列出以下的框架,希望老師提點。
(有文獻回顧,有研究方法和基本設想,起碼證明你有這個潛質,但是容易引起老師追問,務必做好應對。)
反感回答: 毫無邏輯地背誦,約等於胡說八道。
正確回答:提煉一個最硬核的觀點,去論述就OK。時間有限,拒絕長篇大論。
反感回答: 我覺得我很適合這個專業,我就是喜歡這個專業才考研的。
你年紀也不小了,如果喜歡只是嘴上說說而已,顯得你有點渣。
正確回答:我的確喜歡這個專業,我研讀過這個領域幾位學者寫的書,同時也感覺自己的確缺乏正規的學術訓練,希望有幸在讀研階段得到老師提點。
反感回答: 我沒什麼特長,也沒有什麼喜歡的事。
沒興趣是很難做研究滴,朋友。至於經歷,社團學生會的就算了,有專業相關實習可以有一點作用。有大創經歷會有作用。如果不是太突出的獎項可以不用寫。
正確回答:結合個人經歷,引出研究問題。
(務必發揮你的鬼才邏輯,充分詮釋什麼叫「研究源於生活」。)
明星人設大型翻車現場層出不窮,學生也依然有樣學樣。
算了,誰都有個相當別人家孩子的夢。
反感回答1:我學習認真,喜歡看書,注重細節……
完美詮釋人類的本質是復讀機。
大數據時代,藝人都知道做數據,你還想靠一張嘴讓老師信你是個優秀的人???
正確回答:我拿過xx獎學金,協助過老師xx的課題,績點排名xxx,拿過xx稱號,英語水平有雅思托福證明最好。
反感回答2:我讀了xxx的名作xx,覺得裡面的觀點不錯,很符合我們的社會現狀,所以我覺得可以繼續延伸……
A老師:「你這個西方的理論硬套中國現狀會不會水土不服啊」
B老師:「誒同學你確定作者原話是這個意思嗎?」
C老師: 「剛剛有位同學好像也是按這個套路回答的」
(此條對於豆瓣書評式讀者而言,基本是最大殺器。有時候面試培訓往往會教你套路——沒看過書的臨時背個目錄,看個書評也能搬來用用。要不要把你打回原形,看老師心情了……)
正確回答:我讀了xx的名作xxx,其中我認為有個觀點不太符合當下趨勢,據我了解,後來也有學者xxx對其做出了補充,我認為這個的意義在於……
(批判性思考,同時表現出對相關研究領域的廣泛認識)
反感回答: 現場跟老師上演學術爭鳴
有思想是好事,不如等過了這關慢慢談。不排除有欣賞此類學生的老師。
正確回答:感謝老師的建議,自己的認識也有加深,回去以後繼續琢磨這個問題。
老師的套路一般是「你為什麼考我們學校」
老師潛台詞: 「我們學校有什麼優勢,雖然我也知道,但還是聽別人說出來會驕傲一點。」
反感回答: 因為我覺得自己實力不夠,清北得不到我,所以努努力剩下的c9裡面挑一個吧。諸如此類的發言。
(上面的是段子,但是正式回答千萬不要暗踩學校,抬高自己身份,那你狼面就很大了,必須把你票出去啊。)
正確回答: 我以後想在xxx發展,據我了解,xx大學在xx領域取得很多重大成果,師資豐富,所以我必須pick它。
其他:外表+顏值
反感: 外表邋遢,過分前衛。
初試過了也不要放鬆警惕,複試才是決定你是否錄取的關鍵。
複試既是對學生專業知識的再一次考查,同時也是對個人素質的全面考查,大家在平時的生活中就要多注意自己的言行,養成良好的為人處世與待人接物的習慣,所有考研的學子們,衷心祝願你們能夠實現你們的學業夢想其實不管是初試 ,還是複試最終需要的還是過硬的心理素質和紮實的專業功底,只要你能做到這兩點,老師一定會青睞你們的,祝願你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