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不要著急,也不要比較

2019-10-18     智慧伴你一生

早教,這個已經不算是太新的名詞,受到越來越多家長的關注。而關於它的疑慮、爭議,也一直不斷。早教是否越早開始越好呢?孩子只有幾個月,早教到底學些什麼?參加早教的孩子是否會變得特別聰明?孩子如果不參加早教,是否會落後於別人?……家長讓孩子參加早教的目的各不相同,有的是希望能開發孩子的智力,有的是希望能鍛鍊孩子的膽量,當然也有很多父母,只是抱著「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模糊概念而去。那麼早教對孩子而言,究竟意味著什麼?

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說的是做事要趕早,才能出更多成績。這是不僅僅中國人的傳統思維,在國外也有類似說法:「早起的鳥兒有食吃。」孩子從出生的第一天起,就已經開始學習。0-3歲需要接受良好的基礎教育,已經成為大多數家長的共識。可是,也有許多父母認為,在孩子年幼的時候,應該儘可能地讓他「自由地」成長,不要給予太多人為的引導和約束,否則不僅會「破壞」原本輕鬆、愉快的童年,還會對孩子的健康和能力發展造成負面影響。

3歲之前開始早教

許多父母對早教心懷疑慮,主要覺得孩子還小,沒有必要進行教育。然而研究表明:人的腦神經細胞大約在140億個左右,大多在3歲前就形成了。新生兒出生後大腦已經發育完備,具有反應能力和學習能力,已經可以開始早期教育。在這個階段,孩子具有非常大的潛力,教育開始得越早,越有利於潛在能力的發揮。如果父母能夠重視早教,儘早地讓孩子接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對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長都有好處。

早教並不等於學習知識

不過所謂「早教」,絕非簡單等同於認字、學外語、學畫畫、學鋼琴……學習知識,培養才藝,不是早期教育的主要目的。讓孩子在自然的環境中、從生活里學習,引導他去做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應該會做、能做的事情,促進他在身體、智力以及心理方面的生長發育,才是早教應該起到的作用。此外早教的意義還在於,抓住孩子成長的關鍵期,通過外界的刺激和引導,充分挖掘他的潛能,包括幅度較大的運動、精細動作、視覺跟蹤、內耳平衡節奏、語言、接受指令能力等的訓練,從而使孩子的反射能力、空間感、身體協調能力及智商等都能得到合理的開發並有所提高,從而避免未來生活中不必要的學習障礙,同時也為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及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奠定基礎。

同時小編提醒父母們一下,早期教育:不要著急,也不要比較。

孩子在不同的階段上,會發展出不同的能力水平,如果您對他的要求超出了這一實際水準,那就是強人所難。尤其是年幼的孩子,有時候差幾個月,身體和智力的發展就會有很大差別,了解到這一點,父母就不要太著急了。此外還要避免與其他孩子作無謂的比較:隔壁鄰居家的小男孩3歲就會拍球了……這些是沒有意義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成長的節奏,有可能在這些方面比別的孩子稍慢一點,而在另外一些方面稍快一點,都是正常的,要求孩子樣樣事情不能落後於別人、都要跟別人一樣或者比別人好,那可不要想當然了。孩子的能力發展能夠全面當然很好,可是要求他百分之一百「全面」,那也同樣是不切實際的。

圖: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我刪掉。

我是智慧伴你一生。喜歡我的作品的話,請關注我吧!為您提供優質的育兒知識,如有育兒方面的疑問或困惑,請私信我,我會及時回復,希望我的一些建議,能幫到作為父母的您們,您們的育兒之路有我相伴。感謝您的閱讀,下期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16rg220BMH2_cNUgohN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