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拚20年終於有了自己的家」住房保障常州經驗

2019-12-10     中國房地產報

中房報見習記者 何欣|北京報道

「在常州打拚了20年終於有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家了。」拿到政府保障房鑰匙的那一刻,黃峰一家人非常激動。

黃峰是常州市天寧環衛處的一名環衛工人,也是常州市第一批享受政府保障房待遇的環衛工人。

1996年,黃峰和妻子一起從老家安徽太和縣來常州打工,兩個人都在環衛所工作,收入不高的他們為了在常州有個落腳的地方,和其他3戶家庭擠在一間狹小的劈戶房裡。

2013年,常州市為進一步改善環衛行業職工的住房條件,出台了《關於開展環衛職工公共租賃住房保障試點工作的通知》,為環衛職工提供公共租賃住房實物配租保障。

在常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工作人員的幫助下,黃峰一家人申請了政府保障房,成為了常州市第一批享受到政府保障房待遇的環衛工人。

從沒有獨立的衛生間、靠著簡易帘子隔斷各自的生活區域的劈戶房,到兩室一廳、窗明几淨、廚衛裝修一應俱全、每月租金只要190元的政府保障房,黃峰一直說自己只是個普通的環衛工人,是政府保障房解決了他的後顧之憂,他要繼續用自己勤勞的雙手為家人創造美好的明天,為自己的第二故鄉常州貢獻自己一份力。

「目前,我市累計近300戶環衛職工家庭獲得該項保障。此項政策的出台讓在常州務工的環衛職工家庭的居住環境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他們不用再居住在設施不全、破敗擁擠的老舊小區,也不用擔心隨時從出租屋被趕走。有了好政策,有了住房保障,他們居住在窗明几淨、設施齊全、租期穩定的保障房小區,有了住房的安全感,更有了幸福『家』。」常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住房保障處處長王惟佳在接受中國房地產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住房保障部門不僅要管「房」還要管「人」,保障性住房後續管理是一項複雜、系統的社會管理工作,需積聚各級政府和社會各方力量,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綜合性社會服務管理。此外,還要使保障房家庭真正享受到從「安居」到「樂居」的全方位服務。

「住房保障在常州實行了20年,作為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對改善住房困難家庭的居住條件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效果非常顯著。」在王惟佳看來,保障性住房的可持續發展需要的是「三分建,七分管,管理比建設更重要。」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到2020年,社會保障全民覆蓋,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住房保障體系基本形成。

近日,在常州住房保障工作開展與經驗方面,中國房地產報(微信ID:china-crb)記者專訪了王惟佳,一幅住房保障的「保障」圖景徐徐展開。

民有所居

黃峰一家人申請了政府保障房,成為了常州市第一批享受到政府保障房待遇的環衛工人。

中國房地產報:針對環衛工人、公交司機等住房困難職工,常州市是如何保障他們的住房需求的?做了哪些工作?

王惟佳:近年來,我市不斷擴大住房保障覆蓋面,在城鎮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應保盡保的基礎上,保障性住房逐步向基層一線環衛工人傾斜,針對外來務工的環衛工人進行定向配租。

2013年,為進一步改善常州市環衛行業職工的住房條件,推動環境衛生事業持續健康發展,常州市出台了《關於開展環衛職工公共租賃住房保障試點工作的通知》,試點為環衛職工提供公共租賃住房實物配租保障,市住房保障部門與市環衛管理部門通過實地走訪調研、在職職工情況分析,設定了較為寬鬆的申請條件:夫妻雙方或一方在環衛系統連續工作滿三年,且連續繳納一年(含)以上社會保險;人均月可支配收入在2300元(含)以下;在常州無房產,且5年內在常州無房產轉讓行為;配偶及未婚子女可以作為家庭成員共同申請(單身人士須滿35周歲);依法應當具備的其他條件。在房源分配上,為方便環衛職工的工作和生活,結合環衛職工的配租意向,儘可能在其工作區域附近配置房源,基本滿足他們的住房需求。

目前,常州市累計近300戶環衛職工家庭獲得該項保障。

中國房地產報:為了確保保障性住房的公平分配,常州市是如何完善審核方法的?

王惟佳:為確保房源公平分配,使有限的資源運用到最需要幫助的住房困難家庭中,常州市形成了兼顧公平與效率的公租房分配模式:一是分配注重公平、困難優先、注重效率、物盡其用,在房源分配方面,切實做到待分配房源信息、分配過程、分配結果三公開,每批次搖號選房之前,讓待分配家庭提前了解房源信息,搖號選房現場邀請江蘇省常州公證處的公證人員為所有家庭現場抽號,抽出的號碼牌代表選房家庭的選房順序號,抽號完畢之後由選房家庭依次按照選房順序號的先後順序現場選房,有特殊困難的家庭可以優先選房,現場發放選房結果入住通知書,所有流程公開公平公證,杜絕人為因素;

二是建立公租房精準化分配機制,定向解決住房困難發生面廣的特殊行業、群體和城市發展需要重點保障各類人才基本住房需求。利用集體租賃和專項配租政策,先後為環衛工人、新就業大學生、高新技術企業骨幹員工等行業和群體配租一批公租房,滿足了其基本住房需求;

三是實行人性化管理。優化精神病人、殘疾人等困難群體分配政策,增加承租居室,滿足照料、撫養需求。建立特殊困難家庭及時響應機制,對在政策範圍內難以解決的特困家庭,一對一精準救助,及時化解社會矛盾,發揮好住房保障的兜底作用。

中國房地產報:目前常州市關於保障性住房有哪些項目?各類承租家庭的租金標準是多少?

王惟佳:常州市天寧和鐘樓兩個城區的住房困難家庭承租的房源主要分布在藍天花園、藍天新苑、飛龍新苑、金澤家園等集中建設小區和部分分散房源。其中,金澤家園、金潤家園、金安家園、青韻雅苑、華康家園、華盛家園6個小區為集中建設的政府保障房小區。建築面積大致在50—70平方米之間,戶型分一室戶、二室戶。小區交通便捷,周邊均為成熟社區,群眾生活方便。

各類承租家庭的租金標準也因承租性質不同而有所差異。

廉租房家庭月租金標準為1元/平方米;低收入公共租賃住房家庭月租金標準為4元/平方米;中等偏下收入公共租賃住房家庭月租金標準為5元/平方米;新就業大學生和外來務工人員月租金標準參照小區市場租金及其他情況綜合定價為10元-12.5元/平方米。

中國房地產報:為了更好地解決住房困難家庭的住房問題,這幾年來相關政策有哪些變化?

王惟佳:我市每年根據上年度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情況調整住房保障收入線標準,2019年,我市將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申請收入線標準提高到人均3630元/月,同時提高租金補貼標準,最低收入、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每月每平米分別補貼16元、14元和12元,單人家庭補足40平方米,2人家庭補足50平方米,3人家庭補足60平方米,4人及以上家庭補足80平方米,引導更多的家庭選擇租金補貼保障方式。

居有所樂

保障房愛心服務社對保障家庭開展愛心幫扶活動。

中國房地產報:為了更好地讓住房困難家庭享受到更便捷的服務,常州市做了哪些工作?

王惟佳:近年來,常州市通過優化核查體系、創新審核模式、深化「放管服」改革等一系列舉措,打造了見面審批的「快速」辦理、不見面審批的「便捷」辦理和主動見面的「人性」服務相結合的便民服務體系,形成了「保基本、促公平、可持續」的公共租賃住房保障體系。

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藉助中低收入家庭經濟狀況核對中心,與人社、公安、交通運輸、工商、稅務、殘聯、總工會、住房公積金、房管、證券、保險、銀行等十多個部門建立聯繫,實現數據對接,信息共享。

二是開展智能化年審,依據民政、社保、公積金、車管所、不動產登記等部門的共享數據,以「後台協查」「信息篩選」與「誠信申報」相結合的方式來覆核保障家庭在周期內的資格,跳出了以往「無重點的普遍審核」模式,形成了更有針對性地「重點查核」, 通過高效運作讓老百姓基本「不跑趟」,極大地方便了辦事群眾,實現了政府資源公平善用。

三是深化「網際網路+住保服務」,通過在線調查、在線公示、在線申請、在線通知、在線預約、在線解難等線上服務和線下服務共同發力,不斷充實住房保障工作「一張網」,極大地方便了老百姓辦事。

四是在打通住保服務「最後一公里」上下功夫,在保障房小區開展政策宣傳服務,為個別高齡、身患重症及行動不便的重殘家庭辦理住房保障申請業務上門服務,真正讓住房保障的好政策更迅速、更深入地惠及百姓。

中國房地產報:住房保障是一項系統工程,如何在管好房子的同時服務好保障家庭?

王惟佳:大量低收入家庭住在一起,會導致大量訴求集中出現,更需要我們在住房保障管理、服務等多個環節精益求精。

通過聯合街道、社區、醫院、公安等部門及物業服務企業和社會愛心人士,以「生活小幫助、物資小資助、就業小扶助、心理小救援」的方式,對保障家庭開展愛心幫扶活動,在保障房小區成立保障房愛心服務社,目前在全市16個保障房小區實現愛心服務全覆蓋。

為進一步豐富服務品牌的內涵,提升管理和服務的常態化、精細化、規範化、專業化,切實推進金安家園、青韻雅苑等集中小區「黨建引領物業」工作,全力打造保障房小區「黨建引領管理」的氛圍,使保障房家庭真正享受到從「安居」到「樂居」的全方位服務。

另外,為進一步提升保障房家庭居住滿意度,管理單位還通過現場巡查、民意調查等多種方式了解保障房小區現場管理服務訴求,圍繞保障房家庭居住的功能性、安全性和長效管理三方面提升小區軟硬體水平,如道路硬化、綠化管養維護、人臉識別系統、高空拋物監控系統、非機動車車棚和充電樁等的增設,提高保障房小區服務能力,讓保障家庭切實感受到了「居+」的服務。

從「安居」到「樂業」

「金安家園·人才公寓」。

中國房地產報:有注意到,針對新就業的大學生,今年常州市出台了住房保障新政,其中明確為新就業大學生髮放租房補貼。可以介紹一下此項工作嗎?

王惟佳:新就業大學生租金補貼政策自2019年開始實施,根據常州市政策,租金補貼每半年發放一次,在每年1月和7月下旬,分別發放前6個月的租金補貼。目前各區的申請受理工作正在開展,預計明年一月份發放首批租金補貼。

中國房地產報:在《常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2019年工作計劃》中指出,要加快和優化住房保障體系,並在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應保盡保」基礎上,擴大住房保障覆蓋面,加大各類人才保障力度,目前此項工作取得了哪些進展?

王惟佳:人才保障工作方面,常州市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方面為高層次人才提供人才公寓。「金安家園·人才公寓」,位於市區青龍西路和龍城大道交叉口西側,設施完善,交通便捷。金安家園10幢和11幢為人才公寓專供房源,單獨布局,智能化管理。在我市工作的博士研究生或「龍城英才計劃」領軍人才,如果本人及其配偶在常州市區無住房,不分國籍戶籍、不論職業行業,都可以入住「金安家園·人才公寓」。

智能化的門禁管理、乾淨整潔的居所環境、全覆蓋的無線網絡、拎包即住的家具家裝、清新整潔的裝修風格,為廣大人才提供了住有樂居的美好體驗。目前累計入住45位。

同時,出台政策明確從今年起為新就業高校畢業生髮放租金補貼,對符合條件的高校畢業生,分別給予博士每人每月800元、碩士每人每月600元、學士每人每月500元的租金補貼,補貼期限不超過24個月。

中國房地產報:目前解決了多少困難職工的住房問題?有多少穩定就業外來務工人員享受到公租房保障?

王惟佳:截至11月底,常州市累計保障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5.3萬戶,其中公租房(含廉租房)租金補貼家庭1.04萬戶、實物配租家庭1.02萬戶;經濟適用住房貨幣補貼家庭2.06萬戶,實物安置家庭1.20萬戶。超過15萬新就業、外來務工人員的住房得到保障,棚戶區住房改造累計超過13.1萬套(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12a78G4BMH2_cNUgv5u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