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銀行營收失速,新增逾期達近7成,轉型迫在眉睫 | 年報季

2023-04-27     全球財說

原標題:北京銀行營收失速,新增逾期達近7成,轉型迫在眉睫 | 年報季

作者:王莉

出品:全球財說

不得不承認,北京銀行近年來的發展勢頭和亮眼度都弱了很多,其正在被江浙地區的城商行趕超。

多年來,北京銀行被視為城商行「一哥」,但現在這個稱號已經不再匹配,根據最新發布的年報數據,北京銀行的資產規模雖然仍保持了「一哥」地位,但資產規模與營收、利潤並不匹配,無論是營收、利潤的絕對值還是增幅,都已被寧波銀行、江蘇銀行趕超。

2022年,擔任北京銀行董事長一職五年多的張東寧辭任,由原北京市金融監管局原黨組書記、局長霍學文接任,其是否能帶領北京銀行再創輝煌?

「一哥」地位難保

根據財報,截至 2022 年末,北京銀行總資產3.39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0.76%;存款總額1.91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2.59%;貸款總額1.8萬億元,較年初增長7.42%。

資產規模仍然在城商行中保持了領先地位,雖然此前多有資產規模第一地位不保的驚呼聲,但2022年還是保住了,發展勢頭比較強勁的江蘇銀行、寧波銀行距離資產規模趕超仍有距離,不過增長勢頭都要強於北京銀行。

截至2022年末,江蘇銀行總資產達2.98萬億元,較2021年末增長13.80%;各項存款餘額16251.47億元,較2021年末增長11.99%;各項貸款餘額16041.89億元,較2021年末增長14.57%,

報告期末,寧波銀行總資產2.37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7.39%;各項存款12970.85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3.19%;各項貸款10460.02億元, 較上年末增長21.25%。

儘管北京銀行資產規模大,但其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無論是餘額還是增速都被趕超了。

2022年北京銀行實現營業收入662.76億元,與上年基本持平;實現歸母凈利潤247.60億元,同比增長11.40%。

江蘇銀行2022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705.7億元,同比增長10.66%,歸母凈利潤253.86億元,同比增長28.9%,完全碾壓了北京銀行。

寧波銀行實現營業收入578.79億元,同比增長9.67%,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30.75億元,同比增長18.05%。儘管寧波銀行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的餘額尚未趕超北京銀行,但其以資產規模遠小於北京銀行的體量,實現了營收和凈利與北京銀行相差無多的局面,按照當前的增長勢頭,營收和凈利絕對值趕超北京銀行似乎並不難。

從報表數據來看,北京銀行2022年營業收入能實現持平未下降已是不易。該行2022年利息收入實際是下降的,同比下降1.5%,由於利息支出降幅更高一些,同比下降2.83%,才使得利息凈收入同比微增0.12%。

利息收入中最主要的構成部分:發放貸款和墊款利息收入增長乏力,同比僅增長1.77%,值得注意的是,該行公司貸款和墊款利息收入同比下降10.24%,反倒是個人貸款和墊款利息收入同比大增17.81%。

公司貸款和墊款利息收入下降超一成,是北京銀行控制了公司貸款規模嗎?答案是並沒有,去年該行公司貸款總額增長6.46%,公司貸款在該行貸款中占比也最高,達64.4%。明顯,該行公司貸款的投放與收益不成比例。從數據分析來看,《全球財說》發現或與該行貸款平均利率有關,2022年,該行公司貸款平均利率較上年減少0.49個百分點,而個人貸款平均利率反而增長0.34個百分點。

圖片來源:北京銀行2022年年報

手續費及佣金凈收入是增長的。去年全年實現手續費及佣金凈收入70.66億元,同比增長17.96%,其中手續費及佣金收入同比增19.04%,其「絕對主力」代理及委託業務實現手續費及佣金收入56.15 億元,同比增長33.85%。主要業務品種中,理財業務中收同比增長47.3%、代銷保險中收同比增長44.7%。同時,手續費及佣金支出增幅更高,同比增長31.41%,該行稱主要是線上業務手續費支出增加。

手續費及佣金凈收入的增長未能提振營收的增幅,畢竟該行現在還是靠吃息差收入的階段,2022年該行利息凈收入在營收中占比高達近8成,為77.64%。

既然營業收入基本與上年持平,利潤何來的增長?無非就是縮減支出、調節利潤等手段,北京銀行2022年營業支出同比下降4.02%,再通過營業外收入增長、營業外支出下降、所得稅費用下降等的變化,最終獲得凈利潤的增長。

在營業支出中,業務及管理費並沒有減少,反而同比還增長6.38%,減少的主力是信用減值損失。

資產質量存隱憂

不良數據來看,2022年該行不良貸款率1.43%,較上年下降0.01%;撥備覆蓋率達到210.04%,也是微降,這個水平放在上市城商行中不算差,但也絕對不優秀,就對其「一哥」地位「虎視眈眈」的兩家城商行來說,寧波銀行去年不良貸款率為0.75%,江蘇銀行不良貸款率為0.94%,均未超過1的水平。

未來該行資產質量狀況仍值得關注,畢竟從貸款五級分類來看,該行關注類、可疑類、損失類均在上升,意味著未來不良上升的風險還很高。

重組類貸款下降,但逾期貸款增長較多。截至報告期末,公司逾期貸款84.37億元,同比增長29.4%,主要是逾期1年以內的貸款增長較多,逾期3個月以內的貸款同比增長69.72%,其中逾期3個月至1年的貸款同比增長31.67%,也可以理解為新增逾期大增。

圖片來源:北京銀行2022年年報

訴訟方面,截至2022年12月31日,該行作為原告且爭議標的本金額在人民幣1000萬元以上的尚未了結的訴訟、仲裁案件共67宗,涉及金額約人民幣177.58億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該行作為被告且爭議標的在人民幣1000萬元以上的尚未了結的訴訟、仲裁案件共15宗,涉及金額約人民幣75.26億元。

因康得新財務造假風波所涉,該行在財報中提及了進展。報告期內,該行涉及浙江中泰創贏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對康得新復合材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提起的訴訟。截至報告期末,本次訴訟尚未開庭審理。

康得新財務造假案是一起上市公司連續多年財務造假的典型案例,被證監會列為2020年度證券稽查20起典型違法案之首。2019年1月,康得新手握「巨額現金」卻無法足額償付10億短期融資券本息,直到證監會調查後,一場精心策劃的百億級財務造假大案,才浮出水面,引起廣泛關注。

根據證監會2021年7月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康得新在2015年至2018年通過虛假記載合計虛增利潤115.3億元,期間為了配合財務造假,大股東康得集團通過與北京銀行西單支行簽訂現金管理協議,偽造康得新年報披露的銀行存款餘額。經證監會查證認定,2018年末康得新在該行帳戶顯示餘額122億元,系虛假銷售收入回款打入涉案銀行帳戶後,被歸集到康得集團帳戶再被循環用於造假所需虛假銷售收入回款,並非真實的銀行存款餘額。

2020年12月,因內控及現金管理業務存在缺陷,西單支行違規出具與事實不符的詢證函回函、違規出具與事實不符的存款證明等事實,北京銀行被罰350萬元,5名相關責任人被罰;同月北京銀行還因對外銷售虛假金融產品、出具與事實不符的單位定期存款開戶證實書等11項違法違規事實,收到北京銀保監局3940萬元罰單,公司近20位負責人被罰。

高層人事方面,自2017年7月原副行長杜志紅離任、2022年3月原副行長馮麗華離任後,北京的高管架構便由「一正四副」變為「一正兩副」,今年正式增補兩名副行長,3月7日,北京銀行發布董事會決議公告稱,同意聘任戴煒、韓旭為該行副行長,其任職資格尚需取得監管機構核准。北京銀行的高管隊伍再次回歸「一正四副」格局。

敬告讀者:本文基於公開資料信息或受訪者提供的相關內容撰寫,全球財說及文章作者不保證相關信息資料的完整性和準確性。無論何種情況下,本文內容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10e2c8a06fb0e9678f2fbe805d3da5d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