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手持2500元預算,可以買iPad(第九代),但我建議你也看看安卓平板。
如果是去年,我不會太推薦身邊的人買這個價位的安卓平板,相似的外觀,相當的性能,差不多的系統體驗,就像一個路人,從第一眼的好奇很快成了「選誰都一樣」。最後唯一需要消費者認真考量的,恐怕只有彼此之間的價格差。
今年的安卓平板不同,普遍擁有更好看的外觀、更大的螢幕、更輕薄的機身、更強的性能,以及更好且更具特色的大屏體驗,普遍比去年有明顯的進步。從今年開始,這個價位真的可以考慮安卓平板。
目前在2500元擋,除了iPad,還可以選擇今年新上市的榮耀MagicPad 13、OPPO Pad 2、vivo Pad 2、小米平板6 Pro,我們也將從螢幕、影音、系統、外設、性能共5個維度橫向對比這四款平板的表現。
這四款平板基本螢幕參數如下圖所示:
可以明顯感覺到,今年安卓平板普遍大了許多,除了11英寸,還有更大的12英寸、13英寸可選。
就是日常使用來說,我建議大家購買平板至少10.4英寸以上,因為無論是看視頻,玩遊戲,或是拿平板辦公創作,更大的螢幕往往意味著更好的觀影體驗和更大的操作空間,是平板電腦真正發揮作用的基礎。
小尺寸平板普遍大多在8.4英寸左右,本質用尺寸換便攜性。它的實際使用感受跟一部手機很接近,拋開複雜的大屏體驗,只講最基本的看視頻,去除因螢幕比例和尺寸產生的上下黑邊,它真正播放區域與手機並無二致,那既然如此又何必買平板。
除非只是買來玩遊戲或看電子書,或是極其看重便攜性,才建議購買小尺寸平板。但這裡我還要提醒諸位,選平板不僅要看尺寸,還要注意螢幕比例。
螢幕比例的重要性不亞於選擇尺寸,當平板尺寸一樣或相當,但只要螢幕比例不同,所帶來的視覺感覺就是會有很大的不同。
7:5對比16:10
在這四款平板中,vivo Pad 2和OPPO Pad 2均採用7:5比例螢幕,相較於16:10,這種螢幕比例的平板看起來會更接近正方形,也更為立體,在一定程度上會讓給人一種「螢幕很大」的視覺感受。
因為螢幕高,vivo Pad 2和OPPO Pad 2能顯示更多的縱向信息,這點在看文檔、看網頁,碼字時頗為實用,分屏後的比例也更接近手機。
看視頻時,這兩款平板實際播放面積與之前同尺寸的16:10平板並無太大不同,區別在於上下黑邊比後者相對更大。7:5螢幕長度不夠,帶動它的鍵盤外設跟著偏窄,打字空間侷促,這也是部分平板電腦打字難受的原因之一。
在這一點上,榮耀MagicPad 13表現好很多,更長的長度使其有充足打字空間,而且15.6:10加上13英寸大屏,視頻播放區域就要比vivo Pad 2和OPPO Pad 2大出許多。
小米平板6 Pro是16:10的11英寸螢幕,是四款平板中最小巧便攜的一款,基本提起就走,帶出門也不挑包包。11英寸本身是個高度可用的螢幕尺寸,很適合用來看視頻,玩遊戲,看視頻時黑邊相對較小,玩遊戲時雙手握持也相對輕鬆。只是相比其餘三款顯得小了些。
除了螢幕尺寸和解析度這兩點,解析度、刷新率也是平板的重要參數。
四款平板解析度相當,意味著螢幕越大,螢幕精細度越低,四款平板精細度從低到高排列,分別是榮耀(264 PPI)、vivo(284 PPI)、OPPO(296 PPI)、小米(309 PPI),這也是小米平板6 Pro螢幕看起來格外清晰的原因之一。
四款平板在色域、色準的表現都比較接近,都能做到接近100%的sRGB和P3覆蓋,
我也測試了四款平板在同一視頻的畫面效果,大家可自行對比。
除了解析度,四款平板最高刷新率都是144Hz,但經測試只有小米平板6 Pro可以在日常使用時達到144Hz刷新率,其餘三款最高只有120Hz。在常用的25款App的高刷適配測試中,發現了一些很有意思的事情。
榮耀MagicPad 13是四款平板中,唯一一部可以在視頻App中做到主頁和播放介面高刷的平板,其餘都是視頻APP主頁120Hz,播放介面60Hz。但榮耀在騰訊視頻中的最高刷新率又只有60Hz,操作多少有些迷惑。
小米平板6 Pro在「默認刷新率」下只有微信和備忘錄能實現144Hz,其餘App均是90或60Hz。自定義刷新率改成144Hz後,只有抖音和快手是60Hz。
OPPO Pad 2隻有視頻App是60Hz,其餘都是120Hz。
vivo Pad 2的情況比較特殊,在設置中開啟所有App的高刷開關後,都能實現120Hz,只有「優愛騰」視頻App的播放介面是60Hz。但所有App開啟高刷後,平板會出現動畫卡頓的現象,導致畫面不夠流暢,QQ、微信、bilibili、微博等常用App都有類似情況,操作感非常生硬。
就當前版本而言,四款平板的高刷適配基本相當,但榮耀MagicPad 13測試結果會更好一些,畢竟就一款App是60Hz。
總的來說,四款平板,四種尺寸,三種螢幕比例,基本囊括了當前平板的呈現方式,各有優劣。
15.6:10、16:10比例螢幕更適合影音娛樂,除非尺寸到了榮耀MagicPad 13這種水平,兼顧娛樂和辦公,但就要犧牲便攜性。7:5或4:3這種從筆記本電腦延伸過來螢幕比例,天生更適合辦公,瀏覽信息,現在去查看vivo Pad 2和OPPO Pad 2官網,你會發現它們用了很大的篇幅去講述自己的生產力如何。
至於尺寸,我依舊推薦選擇至少10.4英寸以上的平板,相對較大的尺寸是平板體驗的基礎,小尺寸平板目前選擇空間少,建議再觀望一下。
在這四款平板中,vivo Pad 2和OPPO Pad 2看起來相對精緻,都是一體成型金屬機身的機器,就像iPad Pro一樣是從一整塊金屬上切削下來的。值得注意的是,OPPO甚至還搭載了一塊顏值很高的2.5D直屏,這在同價位中是比較少見的。
vivo Pad 2
這兩款平板摸起來十分順滑,從中框到背板的過渡自然。或許是工藝基本相同,vivo和OPPO的重量相當,前者590g,後者554g,但OPPO更薄,僅6.54mm,vivo是6.9mm。
現在12英寸左右的平板也能做的輕薄,輕薄的同時也讓人覺得非常精緻,精緻得不像2500元擋的平板,這個真的不是誇張,是這兩款平板真實做到的效果。
OPPO Pad 2
但在兩款平板中,我會更傾向於vivo。主要是OPPO背面的帶狀裝飾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一體化工藝帶來的美感。相較之下,vivo背面非常乾淨,看到的只有必備的攝像頭模組、logo和金屬觸點。
榮耀MagicPad 13
榮耀做工也不錯,我這款是素皮版,金屬邊框+素皮後蓋,素皮以及銜接部分觀感不廉價,同時也能提供更大的阻尼,讓這個13英寸的大平板拿起來更穩。但是金屬中框和素皮後蓋銜接的地方基本沒做什麼過渡處理,摸起來會有些割手。
小米平板6 Pro
小米平板6 Pro就有些糾結了,它和OPPO、vivo都是一體成型金屬機身,外觀比上代精緻得多,攝像頭模組設計與小米13風格一致,並與小米logo、金屬觸點放在一個水平線上,有秩序,不凌亂。
小米平板6 Pro
但翻到正面,問題就暴露了,小米平板6 Pro因為保留了塑料支架,導致螢幕高出中框一截,手摸到這部 分也會覺得有些膈應,破壞了整體的一致性。這樣的正面面板搭配一體化金屬機身,總讓人感覺不太和諧,像是不同價格平板的部件強行拼接在一起。
外觀是一個非常主觀的部分,如果按照我的審美排序,先後分別是vivo、OPPO,榮耀、小米相當。
單說影音配置,榮耀是四款平板中最高的,內置8揚聲器,支持裸耳3D空間音頻系統,還專門適配了第三方資源,例如QQ音樂—樂館—分類專區—臻品全景聲專區或愛奇藝5.1聲道。
有一說一,坐在平板面前,是能感受到空間音頻的效果,但同樣因為空間音頻,會導致低音不足,外放聲音會有些空靈。榮耀將外放空間音頻做成了選項,只要選擇下方的立體聲就是常規的外放了,即便沒開空間音頻,8揚聲器的外放效果還是蠻震撼的,但在調音還是有一定的進步空間。
vivo Pad 2
vivo Pad 2次之,內置6揚聲器,但勝在調音效果不錯,可以很好地烘托出音樂或視頻的氛圍感,不過也正常,畢竟vivo做HiFi的底子擺在這裡。但這方面配置比榮耀差了一點,6揚聲器還是少了一些震撼。
小米和OPPO都是四揚聲器,前者給我的感覺是不犯錯,是一個符合配置的外放水平,後者的外放聽起來有點奇怪,低音不足,聲音聽起來比榮耀更為空靈。
這裡有個細節,OPPO Pad 2揚聲器設計有點類似iPhone 5的聽筒,防塵網與中框之間存在較深且長的空隙,隨著使用時間的拉長,我擔心這部分是否會出現積灰的問題。
在本文內嵌的視頻中,四款平板的外放會有更加立體的呈現,看哪款平板的外放更符合你的喜好。如果按照我的主觀排序,分別是榮耀、vivo、小米和OPPO。
性能是今年安卓平板提升的重點之一,大多從去年一水的驍龍870換成了驍龍8+和天璣9000這樣的旗艦晶片。
小米平板6 Pro搭載了3.2GHz驍龍8+,vivo Pad 2和OPPO Pad 2是天璣9000。比較特別的榮耀MagicPad 13,它使用的是驍龍888。
上述三種移動平台已經多次出現在智慧型手機上,對它們的理論性能已經有了大概的了解。在一般情況下,搭載驍龍888的榮耀MagicPad 13應該是這四款性能表現相對最差的,但凡事總有例外。
小米平板6 Pro
將四款平板放到負載比較重的《原神》中進行測試,測試方式是須彌地區跑圖,除了主城還包括野外、戰鬥多個場景,開啟極高畫質+60幀,平板端開啟僅性能模式。
榮耀MagicPad 13《原神》幀數曲線
結果令人非常意外,搭載驍龍888的榮耀MagicPad 13反而是表現最好的,平均幀數59.1幀,遊戲過程有出現卡頓,但沒有出現範圍性掉幀,全程幀數平穩,這還是1690 x 1080高渲染解析度下實現的,這是驍龍888嗎?
在平板上,榮耀的性能調度非常積極,將三顆大核的頻率控制在2GHz左右,核心利用率為70%以上,當大核的頻率出現下降時,用X1超大核的性能作為補充,為遊戲的流暢運行提供穩定的性能支撐,這一套調校風格很像遊戲手機。
這麼穩定的遊戲體驗,代價是什麼?
是功耗,連續30分鐘遊戲功耗足足有9W,只能說還是那顆驍龍888。但與手機上不同的是,榮耀MagicPad 13電池容量有10050mAh,也有更大的散熱面積,機身最高溫為44.7°C,完全能夠頂住長時間遊戲。
小米平板6 Pro《原神》幀數曲線
小米平板6 Pro平均幀數57.9幀,30分鐘連續測試功耗僅6.9W,這對平板來說是一個很低的功耗了,也是個很有意思的測試結果。這跟它的性能調度有很大的關係,在前20分鐘,維持7W左右的平均功耗,這是正好能讓遊戲流暢運行的功耗。後10分鐘出現進入須彌城負載增大,原來的功耗難以維持,因此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幀數波動。
這樣調度的好處是可以讓平板得到一個還不錯的幀數,同時降低功耗,畢竟做到「接近60幀」和「60幀一條直線」需要的功耗是差很多的。
不足在於全程遊戲體驗不夠穩定,降頻方式也有待商榷,應儘量緩和,降低因幀數波動過大對遊戲體驗造成的負面影響。
OPPO Pad 2和vivo Pad 2兩款使用天璣9000的平板,在《原神》中的表現有較大改進空間,平均幀數分別為54.1和54.9幀數,對應功耗分別是7.8W和8.2W。
OPPO Pad 2《原神》幀數曲線
vivo Pad 2《原神》幀數曲線
兩者平均幀數差別不大,但OPPO頻率更高,幀數相對更穩,遊戲表現要優於vivo,功耗也會更高一些。只是8.2W功耗僅換來不到55幀的幀數,那這個性價比不如榮耀用9W功耗,換全程近60幀的遊戲體驗。
在《原神》測試中,榮耀MagicPad 13表現最好,小米平板6 Pro次之,OPPO Pad 2排第三僅好於vivo Pad 2。除了《原神》,我還測試另外一款遊戲《和平精英》,不同的是將幀數限制抬高到90幀,開啟超高清畫質。
隨著遊戲負載降低,四款平板幀數明顯好看很多。OPPO Pad 2平均幀數88.9幀,出現一點小波動,vivo Pad 2平均幀數為88幀數,14分鐘開始出現比較大範圍的幀數波動。相較於同為天璣9000的OPPO Pad 2,vivo的性能調度還是保守了些。這時候榮耀和小米表現相當,幀數曲線非常平滑,平均幀數分別是89.5和89.6幀。
《和平精英》遊戲表現排名先後是小米平板6 Pro、榮耀MagicPad 13、OPPO Pad 2、vivo Pad 2。雖然榮耀和小米表現基本相當,但後者功耗更低。
榮耀MagicPad 13
遊戲測試的結果出乎意料,沒想到榮耀MagicPad 13的驍龍888在平板上能獲得這樣的遊戲表現,甚至好於理論性能和功耗更好的驍龍8+和天璣9000。
OPPO Pad 2、vivo Pad 2搭載天璣9000的遊戲表現一般,天璣平台在平板上的潛力還需要挖掘。
小米平板6 Pro的調度相當於是將手機的策略用在了平板上,可平板畢竟不是手機,性能策略完全可以再激進一點。但有一說一,這套調度策略確實可以把遊戲功耗降得很低,這一點可以直接反饋在續航上。
經過5小時續航測試,包括半小時《原神》、《和平精英》,一小時1080P視頻、短視頻、微博、辦公。《原神》部分可以看到小米和榮耀消耗電量百分比差不多,榮耀怎麼甚至還更低一點?不要忘了,榮耀的電池容量可是10050mAh,按照12%算,實際消耗電量高於小米。
最終結果如上圖所示,小米剩餘電量百分比最多,接下來分別是vivo、OPPO和榮耀,除小米外,剩餘電量差別不大。
我認為一套優秀的平板系統,它首先要符合人類的認知邏輯。當初智慧型手機為了讓消費者學會全面屏手勢和各種快捷操作,真的可以說是煞費苦心,消費者經過長時間使用也學會高效的手勢操作。
有了智慧型手機的鋪墊,平板自然也就沒必要再重走一遍彎路。平板系統操作應該符合直覺或之前的使用習慣,不再需要長時間的用戶教育。
其次,如果做不到或出於降低新用戶學習成本的需要,那也應該設置功能明確的按鍵,例如早期安卓的三大金剛鍵。
預裝MagicOS 7.2的榮耀MagicPad 13就是一個典型,在承接MagicUI使用邏輯的同時,將導航鍵引入系統,小窗、分屏、全屏,全部集中在這裡,直接跳過繁雜的手勢操作。
榮耀也有自己快捷手勢,打開某個App後,向下滑後放在哪側就是在哪開啟分屏,這點是非常符合直覺的。或是先打開一個App,之後從側邊欄長按拖出另一個App激活分屏,如果側邊欄沒有需要的App就需要臨時添加。
OPPO Pad 2
OPPO的操作手勢是雙指下滑開啟分屏,可以直接在桌面選擇需要同屏的App或是在多任務中選擇分屏或小窗,其他功能使用方式與OPPO手機並無太大區別。
但問題在於ColorOS 13.1在平板上似乎沒有它在手機上那麼穩定,在分屏操作時,有一定機率導致半屏黑屏,視頻App分屏時出現機率較大,有時系統響應遲緩,基本覆蓋了高效手勢帶來的優勢。
vivo Pad 2也有自己的快捷手勢,例如三指上滑分屏,但我不確定設計師自己有沒有用過這個功能,因為這個手勢好不好用完全取決於平板狀態。當平板平放在桌面上,那這個手勢沒有問題,但如果平板外接鍵盤使用時,這個手勢就有可能因為滑動的力道而推倒平板,要麼反手使用,那就非常彆扭了。
向左分屏,向右小窗
不過vivo的手勢也有好用的一面,就是App上滑長按向左是小窗,向右是分屏,這個手勢確實很方便高效。
小米平板6 Pro的橫屏操作總體上較前代沒有太多改變,它和OPPO Pad 2一樣限制小窗數量,目前最多同屏顯示兩個小窗,OPPO只能開啟一個,暫時無法像榮耀、vivo一樣,可以多個App隱藏在側邊欄中。
小米平板6 Pro手勢返回桌面必須通過螢幕底部的導航條,左右兩側邊緣是無法操作的,用起來非常不方便,很難為手小的用戶。而且導航條兩邊的半透明控制條僅僅用來喚出dock欄。這個邏輯放在手機上沒有任何問題,但在平板上,既浪費平板空間,又不好用。
只能說希望下一代MIUI更新時,小米能重新調整一下平板的使用思路,不求有多酷炫的手勢,至少要有符合邏輯的手勢或按鍵操作。
在手勢操作上,我認為無論是雙指還是三指操作,本身都不算符合直覺,因為它們都需要一定的學習成本。
vivo Pad 2
但也要注意到,現在的安卓平板是有媲美iPad的分屏手勢,比如榮耀和vivo,且不談它們和iPad比誰更方便,但它們至少符合「左右兩側各放一個App」的直覺,用起來是平板的感覺,而不是大號手機。
在App適配上,除了HD版本,四款平板打開App都能自動激活類似平行視界的功能。儘管有聲音認為這只是個過渡功能,但不得不說這個功能是成熟的,能夠快速解決App不適配的問題。
相比平行視界和HD App,現在的安卓平板應該先解決介面適配的問題,這裡不是指讓App去重新修改布局,而是自適應等比例縮放,避免打開某個App,比如京東、淘寶這樣的購物軟體,出現的應該是手機介面等比例縮放,現在基本是介面無序放大,浪費了很多螢幕空間。部分平板雖然有UI自適應功能,但實際適配有限。
這裡沒有提有關多設備互聯和生產力的內容,因為不想大家為了生態或是某個概念去買一部不適合自己的平板,更多從日常使用的角度出發,去考察四款平板的系統。如果按照系統體驗好壞排序,我認為是榮耀、vivo、OPPO、小米。
四款平板都有自己專屬的手寫筆和鍵盤,但從打開方式就能看出彼此之間思路的異同。
榮耀、vivo、小米的鍵盤打開方式都是以不擠占鍵盤面積為前提,這樣鍵盤可以放置更多的快捷鍵或更大的觸摸板,只是榮耀得益於更大的尺寸做到了兩者兼得,能安排的都安排上了,甚至還能有兩個獨立的App快捷鍵,快速啟動指定的App。
vivo和小米的空間沒有那麼富餘,都優先選擇擴大觸摸板的面積,vivo因為尺寸更大,觸控板面積會比小米稍大一些,小米另闢蹊徑,將外接的藍牙鍵盤做成背光鍵盤,這是一個非常實用的功能,特別是在光線不夠明亮的時候,這是另外三款平板的鍵盤所不具備的。
左:OPPO 右:vivo
OPPO Pad 2的鍵盤設計讓平板擠占一部分鍵盤空間,導致觸控板面積是四款中最小的,但是相對的,它的鍵盤結構也是最穩的,不需要尋找另外的支點,這樣可以單手托著或是放在腿上使用。
在手寫筆上,四款外觀基本一致,更多的還是功能上的區別。vivo Pencil2在App圖標,狀態欄,工具欄都有吸附效果,支持幻燈片翻頁,也可以當做投屏指示器;榮耀Magic Pencil 3配合MagicOS 7.2支持全局標註,全局套索、跨應用取色,也支持翻頁,基本是全局可用;小米靈感觸控筆2代支持速記、截圖,以及隨手寫,即手寫筆代替鍵盤輸入;新版OPPO Pencil功能相對簡單,目前主要作用快速喚出便簽。
至於書寫體驗,榮耀、小米、OPPO、vivo、都支持4096級壓感和超低延遲,vivo還提供軟硬兩種筆尖選擇,軟的適合書寫,硬的更傾向於繪畫。
但有了鍵盤和筆之後,就必須要考慮外設加上平板本體的重量,總重量如上圖所示,榮耀最重,OPPO最輕。雖然小米、vivo、榮耀總重量都在一公斤左右,但榮耀因為尺寸大,加上直角邊框沒有太多支撐點,不好拿且不便攜,如果要帶它出門,一個雙肩包是必須的。
在外設這一點上,我主觀體驗認為vivo和榮耀相當,小米次之,OPPO最後。
這裡我還想再補充一點,就是關於它們的內存選擇,小米平板6 Pro、vivo Pad 2、OPPO Pad 2都是8GB+128GB起步,只有榮耀MagicPad 13的起步規格是8GB+256GB。
一般來說,平板只是用來看視頻,寫寫文檔,裝一些常用App,其實128GB就夠用了。但如果要用平板剪輯一些短視頻,玩遊戲,存儲資料,我建議至少256GB起步。不同內存規格差價都在300元到400元左右,是一個大部分人能接受的價格差。
假設以起售價為基準,加上鍵盤和手寫筆,vivo目前需花費3431元,OPPO為3797元,小米是3547元,榮耀最貴,達3997元。
這四款平板雖然有些槽點,但都不算硬傷,在這個前提下,優先使用什麼品牌的手機購買什麼牌的平板,即便不談能創造多少生產力,能夠快速互聯傳輸資料也能很好地改善使用體驗。
不過,今天的安卓平板在核心功能上都是獨立的,都能享受到除互聯外的所有功能,如果僅考慮平板本身,那麼選擇的空間就大很多。
榮耀MagicPad 13
榮耀MagicPad 13的系統、遊戲、影音是這幾款平板中表現最好的,內置的榮耀文檔能夠管理通過微信等App接收的文件,螢幕尺寸也是最大的,是一款適合多數人的平板。它要注意的點在於相對笨重的機身,不適合對便攜性有要求的人選擇。
vivo Pad 2
vivo Pad 2是相對摺中的選擇,遊戲表現一般,手勢操作需要一定的學習成本,但7:5的12英寸螢幕、6揚聲器,漂亮且相對輕薄的機身,以及搭配Windows和Mac的定製辦公套件,除了日常使用,也適合有一定辦公需要的人。
OPPO Pad 2
OPPO Pad 2是一款更適合日常使用的平板,雖然手勢也有一定的門檻,但相比OriginOS還是更簡單易懂,加上好看輕薄的機身和11.61英寸的大屏,老老實實當個視頻播放器是非常合適的。
不過目前它的價格較vivo、榮耀沒有太大優勢,同樣8GB+128GB,OPPO售價2699元,vivo是2399元。雖然OPPO比榮耀便宜200元,但後者起步規格是8GB+256GB且有13英寸大屏,OPPO同規格價格是2999元,建議等一波好價再入手。
小米平板6 Pro
小米平板6 Pro的尺寸、系統、功能較其餘三款沒有什麼優勢,操作邏輯甚至有點無厘頭。但有一說一,小米是這幾款平板中便攜性最好的,因為它重量最輕,11英寸是當前的主流尺寸,機身相對小巧,MIUI For Pad有槽點但能用,而且以3.2GHz驍龍8+的性能,使用3年及以上的時間問題不大,適合看重便攜以及觀望小尺寸平板用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