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親寶寶APP相遇的1200天

2019-09-17     親寶寶APP

不知不覺,親寶寶APP已經上線6年多了,萬千家庭使用親寶寶記錄自家寶貝的成長經歷,一點一滴的細節是每個寶貝人生中的美好瞬間。親寶寶和親友一樣陪伴著每一位寶寶從出生到蹣跚學步,從咿咿呀呀到流利說話……

親寶寶資深用戶——酒媽給親寶寶寄來這樣一封信,分享了酒媽與親寶寶相遇的1200天,還和我們講述了小酒和親寶寶的共同成長:

-1-

我第一次知道親寶寶,是在小酒1個半月大的時候。

彼時我剛熬過了追奶的艱辛和小酒黃疸的折磨,總算有些空餘的精力,來給這個小肉蛋兒拍點照片,記錄一些他的成長影像。

後來有一天,我和同學聚會。她也剛生了兒子,就比小酒大15天。兩個新手媽媽聚在一起,話題自然少不了娃的事兒。我們聊得正起勁兒的時候,她拿出手機打開了親寶寶,一邊划著屏,一邊興奮地曆數兒子從剛出生還沒睜眼,一直到現在能抬頭的模樣。

每一張照片、每一段視頻都可以通過時間軸清晰地對應到具體的日期,孩子哪天發生了哪些事一目了然。再看看自己手機里的照片,雖然也很多,但是因為只有拍攝的日期,想要對應孩子出生多少天,還得掰著手指頭數才行,好麻煩。而且照片好的壞的都混在一起,對比人家親寶寶里精挑細選後的成果,簡直散亂得不堪入目。

要知道,對於一個新手媽媽而言,想給孩子最好的一切,這絕對是無比迫切的渴望。我為自己的粗糙深感自慚形穢,於是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果斷下載了親寶寶。然後在接下來的兩天裡,只要一有空閒,我就整理照片、視頻,上傳親寶寶。

讓我格外驚喜的是,親寶寶可以按照照片和視頻拍攝的時間來自動匹配日期,我晚了1個半月上傳也絲毫不會產生任何的錯亂。我要做的,只是挑選出質量好的素材而已,操作介面簡直太友好。

然後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更新親寶寶就成為了我每天必做的功課,從小酒1個半月,一直到如今的3歲半。

-2-

親寶寶強大的記錄功能,除了照片與視頻之外,還有很多。比如記錄身高、體重的變化,甚至是疫苗的接種記錄等等。但於我而言,最重要的是這三項:

第一,標記寶寶的各種「第一次」,形成成長的大事記。

從小酒的第一次抬頭,到第一次爬;從第一次坐到第一次走;從第一次生病到第一次自己睡覺;從第一次出國到第一次自己用勺子吃飯;從第一次看電影到第一次騎平衡車;從第一次參加比賽到第一次上幼兒園。小酒成長過程中所有重要的里程碑,我可以隨時翻看到準確的日期和一切詳細的信息。

尤其是在單位和新手爸媽同事聊天時,但凡要回顧孩子的種種關鍵事件,比起其他人的「記不清了」,我只要打開親寶寶的大事記,就可以清清楚楚地說出當時的所有情形,「有心媽媽」的形象瞬間就立了起來。

第二,寫日記,記錄我在小酒成長過程中的感悟。孩子成長一路上的所有「第一次」,同樣也是父母的。孩子生病時的急切和擔憂,發脾氣時的焦躁與不安,懂事時的寬慰和驕傲,一切都歷歷在目。因為我在當時當下,把所有的心聲都記錄下來了。

更可貴的是,通過親友之間的點評與交流,我常常發現孩子在某一階段的變化規律驚人的一致。Terrible 2的發脾氣,Horrible 3的強迫症,原來這是孩子成長中的普遍陣痛,而不是小酒一個人的倒退。這對於最愛焦慮的媽媽而言,絕對是上佳的安撫。

第三,看親子小報,掌握第一手育兒資訊。不誇張的說,自從看了親子小報,我再也不需要碎片化的關注各種育兒號了。它最難能可貴的是,不僅僅教我們如何養娃,更是潤物細無聲的傳遞給我們「育兒,先育己」的理念,是啊,我們首先是自己,其次才是媽媽、妻子、女兒、職員等各種角色。

一路走來,磕磕絆絆的新手媽媽時期,多虧了親子小報的幫助,才沒有那麼孤立無援。我經常笑稱小編像是我肚子裡的蛔蟲一般,總是在我為孩子的某一個成長問題頭疼時,心有靈犀的給我推送相應的內容。

就像小酒在一歲多遭遇的幼兒急診,莫名高燒三天,出疹子三天。我們全家就做到了不慌不忙,科學護理,一周的時間整個病程結束,小酒的身體和精神狀況很快就恢復了正常。

之所以能做到心中有數,應對自如。恰是因為幾個月前,我在親子小報中看到了一篇長長的總結文章,對於幼兒急診可能出現哪些症狀,以及該如何護理,都有非常詳細的說明。

這就是親寶寶的好處,它不僅是記錄孩子成長的媒介,更有親子小報、甚至是精準定位月齡的育兒要點等功能,為我們的科學養娃提供最有力的支持。

-3-

相比在朋友圈曬娃,親寶寶更能精準吻合我的需求:既方便記錄孩子成長中的點滴日常,又能保護孩子的隱私。

因為在親寶寶上,只有父母主動發出了邀請,親友才能通過驗證邀請碼的方式加入寶寶空間,圍觀寶寶的生活。這樣就能有效避免孩子隱私的外泄,讓家長們放開手腳盡情而又安全地曬娃。

說真的,相比用娃裝飾朋友圈來收穫點贊而言,我更在乎的是,那些不能天天看到小酒,卻又真正關心小酒成長的親友們,能及時看到他成長的每一個瞬間。就像不和我們住在一起的小酒姥姥。

我媽說,她現在手機最常用的兩個功能,一是微信,二就是親寶寶。坐等更新已經成為了她每天生活的一部分,如果幾天沒看到新消息,我媽一定會打電話來問小酒,催我們更新親寶寶。

還有遠在他鄉的七大姑八大姨們,既不能想來就來看,又不方便隨時視頻,親寶寶的出現無疑是最好的一劑寬慰。比如小酒的32位親友中,姑奶奶便是每條必看的常客。

自打產假結束上班以來,我就更加理解這種迫切想看娃的心情了。因為離開了帶娃的一線,我也後退成了圍觀者。每天都是眼巴巴地守望著親寶寶,就希望奶奶能第一時間發來小酒的動態。

於是久而久之,我們家裡形成了這樣一種默契:帶娃的人不僅要在前線採集好信息,更要及時上傳親寶寶,以供親友圍觀。

全家如是,樂此不疲。

尤其是爸爸,親寶寶已然成為了他曬攝影技術的重要陣地。在一眾親友的追捧之下,他現在是逢溜娃必帶微單,逢拍必有好片傳親寶寶。

奶奶經常說,我們連去影樓的錢都省下了。隨便在親寶寶上劃拉兩張爸爸出的片兒,就絕不比專業影樓差。

-4-

自打小酒上幼兒園以來,奶奶成了家裡最失落的那個人。平時圍著小酒忙活慣了,這一下空出了好多時間沒事做,心裡空落落的難受。

小酒上幼兒園的第二天,奶奶中午在家睡不著覺,發來信息說,她躺在床上把親寶寶從頭到尾又刷了一遍。

三年的時間一過,再回看小時候小酒跌跌撞撞走路的樣子,實在是滑稽得很。

在我們家裡,最溫馨的相聚時光之一就是一起回看親寶寶。每當我們拿著手機,指著螢幕上那個小黑丑孩兒問小酒「這是誰啊」的時候,他都會咯咯地笑著說「是酒酒」。然後很新奇,而又饒有興致地看著小時候的自己滿地爬,抑或吃輔食吃個滿臉花。

如果說孩子是家庭的紐帶的話,那麼可以說,親寶寶是我們家交流溝通,維繫感情的重要媒介。

它就像是一面鏡子,映襯出每一個階段里,孩子或調皮、或可愛、或懵懂的模樣兒;又像是一個神奇的時光機,只要打開它,就可以毫無違和感地重現過去那些無比美好的時光。

我曾經設想過將來:等到小酒上學了,我會為他也開通一個帳號,讓他自己也能在親寶寶上記錄當下的心情和感受。然後等到他18歲生日的那一天,我會列印製作出一本厚厚的親寶寶影集,作為禮物交到他的手上,告訴他:

拿好咯!這就是你人生里的第1個18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0sCOQG0BJleJMoPMQDD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