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對養生的重視,普遍大家都會有的就是:腎虛、脾虛、肝鬱、濕氣重的症狀。
但是你知道你為啥會這樣嗎?脾虛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思慮過度,傷及脾胃
現在社會生活節奏加快,人們面臨的問題較多,工作壓力、生活壓力、孩子教育、父母老人養老問題等都需要操心。
人處理的事情多了,就難免會勞心費神,精神疲憊,中醫學叫做:「思傷脾」。
思慮過度傷脾耗心血,會引起心悸怔忡、失眠多夢、健忘、食少、便溏、倦怠乏力、或見崩漏、便血、皮下出血等症狀。
當以脾虛為主時表現為乏力,不想吃飯,四肢無力,嗜睡,腹脹,大便稀溏等症。
脾是專門消化食物的,把食物轉化成人們需要的氣血供人維持正常的生命循環;
當思慮勞傷脾以後,脾氣不足以運化水谷,引起氣血產生相對不足,故產生乏力、腹脹、便溏、不欲飲食等症。
以心脾兩虛為主沒有任何上火的跡象,建議可以吃點歸脾丸;以腹脹為主伴不想吃飯,消化不良,噯氣食少,舌苔白或白厚,大便粘的可以吃點香砂六君丸或香砂養胃丸。
飲食不節,暴飲暴食
應酬的增加再加上食物為了增加香味添加許多香精和食用油,誰見好吃的都會停不下來,每天不節制這很容易引起脾胃虛弱。
男生有些肚子非常明顯,一方面是脾虛,一方面是隨著年齡的增加生理性因素所致。
肚子大起來說明脾運化功能減退。酒助濕,長期飲酒會引起濕困脾胃,有的人表現為濕熱,頭痛而重,身重而痛、口苦、胸痞、尿黃而短、舌質紅、舌苔黃膩。
有的人表現為寒濕,脘腹脹悶疼痛,吃點冷的就會胃痛或者腹瀉,怕冷、肚子冰、泛惡欲吐、納呆、口淡不渴、便溏、頭身困重、面色晦黃或面目肌膚發黃,色晦暗如煙燻或肢體浮腫等症。
而吃的過於辛辣,油膩引起腸道積熱或濕熱,引發脂肪肝、痔瘡、便秘、口苦、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消化系統疾病。
勞倦傷脾
長期高強度的工作或精神處於一種焦慮的狀態之下,都會傷及脾,脾為氣之源。
肝旺乘脾
中醫學有肝屬於木,脾屬於土,五行學說認為肝木乘脾,引起脾虛。
肝火旺盛一方面,表現為急躁、易怒、口苦、頭脹痛、說話快、胸肋脹痛。
另一種是肝氣鬱結,表現為鬱鬱寡歡,有事藏在心裡不喜歡說出來,女性經常乳房脹痛,腹脹噯氣或放屁後舒服一些。
如果常年肝火旺建議平常泡點菊花、夏枯草、陳皮、茯苓、甘草煎水當茶喝,清肝火。
症狀比較嚴重,建議還是中藥調理,同時調整情緒,不熬夜,不喝酒;如果以肝鬱為主的,建議吃點逍遙丸,平常泡點玫瑰花,陳皮茶喝疏肝解郁理氣。重點還是自己心情調整。
如果你脾胃虛弱,除了要接受藥物調理外,還要注意自己的情緒,保持心情愉悅,合理飲食。
好了,大家吃東西還是要在乎一下脾胃的感受,畢竟它要耍起來,咱們可就干難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