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016年《小別離》收視大爆後,續集《小歡喜》也成為了暑期檔爆款國產劇。收視率連續破1,微博話題不斷,目前豆瓣評分8.3,是一部收視口碑雙豐收的生活劇。
雖然劇名叫做《小歡喜》,整部劇可不歡喜,被網友們吐槽為標題黨電視劇。甚至還有網友給電視劇改名為「小悲劇」、「大悲咒」等等。其實,經歷過高考的人都知道,這不是孩子一個人的戰場,是整個家庭的一場戰役。
看過電視劇的朋友們可能會問,劇中的三個家庭都屬於中產了,宋倩家甚至還在北京坐擁5套學區房,他們還在焦慮什麼呢?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
對分數的焦慮
方一凡家夫妻倆都在上班,陪伴孩子的時間不長也不短,父慈母嚴,一柔一剛,是絕大多數家庭的真實寫照。黃磊飾演的方圓秉承「快樂教育」理念,海清扮演的童文潔則是「虎媽」,承擔這個家裡的焦慮。方一凡即使成績不好,也能一眼看出是在愛里長大的孩子。當然,哪怕沒心沒肺如方一凡,也是有和家長爭吵的時候。
很多網友說:「當我是孩子的時候,聽到家長嘮叨就煩,當我有了孩子,覺得這話可以理解。」我們在海清的焦慮中,有人看到了曾經的父母,有人看到曾經的自己。
對「不聽話」孩子的焦慮
喬英子是離異家庭長大的,陶虹飾演的單身母親宋倩是物理老師,沒限購時在學校周圍買了5套房,每個月光是收房租就可以維繫生活,但她卻是三個媽媽中最焦慮的。為了孩子的辭去工作,以孩子為地軸,全方位圍著孩子轉,小到吃喝拉撒大到人生理想,沒有她不插手的事情。
宋倩的焦慮來自「不聽話」的孩子。英子成績很好,但當英子做了自己喜歡的事,反抗了媽媽的意願,哪怕沒有影響學業,「媽媽拉扯你長大,你對不起媽媽」的苦情戲就要上演。不能跟家長良好的溝通,是後期英子崩潰的重要原因。
對孩子拒絕溝通的焦慮
如果說英子家是管的太多,那季楊楊則是個「精神留守兒童」。因為爸爸媽媽忙於工作,他一直在舅舅身邊長大。父母為他提供了優越的環境,卻不知道他到底需要什麼。長此以往,他養成了憤怒、叛逆的性格。
面對這麼叛逆的一個孩子,打也不行罵也沒用。父母選擇了解孩子的興趣,用愛和行動來感化他。父親是做錯事會像孩子道歉的大人,孩子也逐漸成為面冷心熱的少年。
現實生活帶來的焦慮
除了對教育問題的焦慮,劇中還涉及到了失業、性騷擾、二胎、老年人被騙等話題,現實生活中擊垮一個家庭的,你都能在這一家人身上找到。
當然,也不是所有觀眾都買帳。部分網友認為,《小歡喜》只是披著現實皮的苦情劇,所有的衝突都靠吵架完成,仿佛不吵架劇情就無法發展。的確,現實生活中哪有那麼懂事的孩子,哪有那麼快認錯的父母。
《小歡喜》的作者魯引弓說:「面對高考,學生、家長和老師都焦慮。」整部劇像是鏡子,照出了中國家庭里的典型矛盾,也照出了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但我們從中,還看到了和解與成長,看到了父母和孩子如何一起跨過成長這道坎。
度過生活中的重重難題,在愛與理解中成長,我們也會迎來屬於自己的小歡喜吧。
文/綜合自清博大數據
圖/來自網絡
編輯/裴麗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