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學中文是啥樣?網友:幸好我是中國人

2023-12-16     必克英語

原標題:外國人學中文是啥樣?網友:幸好我是中國人

置頂【必克英語】,碎片時間提升自己

你們還記

在考前狂背英語與單詞書

日日夜夜嗎?

是不是考前都很希望

老師多劃重點!

在那個時候單詞書

還停留在abandon……

問題來了,

我們學英文這麼

「如魚得水(like a duck to water)」,

那歪果仁學起中文是否

得心應手(with facility)呢?

外國人學中文是啥樣?

與拼音文字英文不同,

中文作為一種表意文字(ideograph)

以符號來表示語義。

因此不少外國同學選擇了一種

返璞歸真(recover one's original simplicity)

的學習方式——畫圖學習法。

這位外國友人以

一個人烹制豬肉的圖畫

代指「叉燒」,

可把中文是象形文字

這個規律摸的透透的了。

如果每個字都要

畫幅圖來學習的話,

還真有點費勁,

因為一定有行不通的時候。

畢竟不是每個字

都像一、二、三

這麼通俗易懂~

說到中國人學英語的歷史,

最早的清代英文課本

是以漢字標註英文發音的。

這個方法顯然在

英文母語者學中文時也適用,

而且還頗為好用。

像行走中國缺不了的「支付寶」

就是「cheerful ball」,

道歉時就是

「book how yes」(不好意思);

感謝時直接說

「shell shell」(謝謝);

連最常見的語氣詞「哎呦媽呀」

都可以用注音記住,

直接來個人名「Emma」(哎馬)。

(注音意為:我沒去過中國)

這種中文速學法

這讓必叔想起了小學時,

周圍的同學記注音筆記的亞子~

不過就算掌握了個別字詞的音形義,

連起來時還是會遇到搭配難題,

譬如經典的量詞(classifier)問題。

個、條、件、只、

張、片、堆、瓶……

到底哪個對哪個?

一條蘋果?一片圖?

實在是傻傻分不清。

量詞雖難

如果要去問周圍的外國人

學中文時最難的是什麼,

他們中的大部分一定會說:

聲調(the tone of Chinese character)!

The 4 tones in Mandarin :

Tone 1:

Level Tone (ping) —

Tone 2:

Rising Tone (shang) /

Tone 3:

Departing Tone (qu) V

Tone 4:

Entering/Stop-Final Tone (ru) \

要記住這麼多個

「長得像花一樣」的漢字,

還要給每個字區分四種聲調,

實在是太難為外國的漢語學習者了。

更別提有時會涉及到

連咱們母語者都整不明白的輕音。

而同音字與一字多音

讓本就坎坷的中文學習之旅

更添波折。

即使小小的語氣詞變化,

也能傳達出截然不然的

語義和情感態度。

讓中國人的情緒變化

在外國人眼裡

都顯得「捉摸不定(elusive)」了起來。

甚至有時候,

由於中文指代、多音、停頓

等方面易出現的歧義,

歪果仁會陷入每個字都聽得明白,

但合起來就不懂的窘境。

(所以這篇聽力里說話人的牙

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呢?)

由於中文寫作不易,

一些外國學習者也常會犯一些

讓人啼笑皆非的錯誤。

結果愈學,

愈感知之無涯。

最後陷入學得越久,

越是自我懷疑的怪圈。

看著看著,

有的同學便淚流滿面。

天啦嚕,

這不就是學英文時的我嗎!

果然學習無國界,

不同的地點,

不同的國籍,

同樣悲桑的學生……

但回過頭來一想,

已經掌握了這麼一門超高難度的母語,

再學一門外語似乎也是

小菜一碟(a piece of cake)。

所以放輕鬆(take it easy),

來回顧一下今天學到的英語表達吧!

如痴如狂 spellbound

如魚得水 like a duck to water

得心應手 with facility

表意文字 ideograph

返璞歸真recover one's original simplicity

量詞classifier

聲調 the tone of Chinese character

捉摸不定 elusive

小菜一碟 a piece of cake

放輕鬆 take it easy

*部分圖片和素材來源於網絡,侵刪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0bb2e36a3d623d95d88c2fb28c076d9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