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級「中國式浪漫」創意表達!總台七夕晚會以時代畫卷描繪延續千年的浪漫

2022-08-05     深度文娛

原標題:升級「中國式浪漫」創意表達!總台七夕晚會以時代畫卷描繪延續千年的浪漫

粗茶淡飯、相濡以沫,含蓄、雋永、溫厚,皆是中國人的浪漫表達,今年冬奧會閉幕式上的「折柳送別」更是驚艷了時光,讓中國式的浪漫感染了世界。《2022年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七夕晚會》如期赴約,晚會以「中國式浪漫」為主線,在中國極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於陝西西安昆明池與江西新余仙女湖兩地唯美上演。

晚會宛若一幅徐徐展開的千年長卷,以「詩畫禮樂」解鎖華夏千年的文化基底,將中國人從古至今的浪漫情懷娓娓道來,用符合時代的融合表達,追尋中國人延綿千年的、刻在骨子裡的浪漫。

觀古:回歸樸素審美 承載東方古典浪漫

何為「中國式浪漫」?晚會「詩中韻」篇章中的愛情給出了詩意的回答。「愛而不說的表白」組曲里,「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是暗戀;「曉看天色暮看雲,行也思君,坐也思君」為想念;「既見君子,雲胡不喜」則是喜悅。中國式浪漫,源起於千年深厚的文化底蘊,體現在東方美學的意境與神韻。

伴著兩地擺渡人舟頭吟唱,象徵著為泛舟忙碌的人群歡騰起舞,喜鵲最終跨過雙城上空飛向鵲橋,先導片《泛舟行》將「七夕詩詞」作為吟唱曲內容,開啟了2022年總台七夕晚會的序幕,更是以融入兩地山水之間,獨具東方意蘊的高質感舞台向觀眾作出了優異的開場答卷。

對中國人來講,樸素是審美的最高意境。晚會摒棄傳統大屏設計,以「泛舟七夕」的流動式串聯和場景化舞台設計奠定整台晚會大巧若拙、見素抱樸的樸素審美主義基調。所謂「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老子的「道」皆是東方審美的寫意,「計白當黑」「留白」更是中國人才懂的浪漫,承載著東方古典美學的傳統文化基因。而這種回歸樸素審美的表達,在第二篇章「畫中游」的原創實景舞蹈《繡·水》中被展現得淋漓盡致。

月下七夕,穿針乞巧。傳說中,織女將織布的技藝和巧手帶給了所有女性,因此才有了繡娘。《繡·水》則以織女的傳說為創作靈感,以新余非遺絕技夏布繡為文化內核,以水面作夏布,化女舞者為針,以舞步移動為針法,將夏布繡的割麻、漂白、晾曬等十幾道工序躍然紙上,絕美演繹了這一實景舞蹈,真正實現了「畫中游」。

其水上舞台的整體視覺呈現充分融合了「留白」的中國畫意境,於清晨遠處、青煙之間,以舞者為針縫合白晝和晚上的空間,打造形似麻質的透光效果,從視覺表達上打造了獨屬於中國繪畫的詩性浪漫。立意方面,節目整體在呈現概念上以回應「畫」的篇章主題和「中國式浪漫」為核心邏輯,回扣「詩畫禮樂」作為文化載體的結構設計,通過回歸樸素審美激活傳統文化,構建觀眾對傳統文化的真切喜愛。

見今:將神話照進現實以航天精神承襲極致浪漫

在遙遙的銀河裡,真的有一座「鵲橋」,它是中國航天打造的地月通訊和數據中轉站「鵲橋」中繼星,主要任務是將在月球背面的嫦娥四號數據實時傳回地球。

如果說古人的浪漫藏在了詩詞歌賦中流轉千年,那中國航天人便是將浪漫與希望藏在無數以神話命名的太空飛行器背後,「嫦娥」奔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神舟」載夢,今年總台七夕晚會中的航天創意節目以朗誦短片《如果,要寫一首詩》配合歌曲《如願》的形式,以此致敬中國航天人的中國式的智慧與浪漫。

隨著夜幕中舞台上空紙鳶女與航天員跨過「銀河」伸手相結,一首《如願》唯美定格,以「藝術+技術」的表達為中國人的千年想像賦予了畫面,向觀眾傳達航天員是「真正把詩寫在太空里」的那群人。在一句句詩詞和歌聲的情景交融中,完成航天與七夕的特殊聯結。

當代航天人不僅沿襲了古人的智慧,承襲了古人的浪漫情懷,更是將古今飛天夢想一脈相承,將古代的科技啟蒙和浪漫想像真正地實現到了祖國的航天事業中,如最後無人機定格的那句「願所願皆如願」,晚會在「航天大年」之際,以符合時代的融合表達送上了對中國偉大航天事業的致敬與祝福。

此外,結合以時代表達傳承傳統浪漫情懷的創作初衷,晚會進一步打造雲合唱《仰世而來》,邀請全國三八紅旗手共同參與,給新時代女性一場「雲上乞巧」新盛會,賦予「七夕乞巧」嶄新的立意,增添了一份當代女性的力量,進一步挖掘「中國式浪漫」的深度和廣度,讓中國人的浪漫更富有時代價值。

賡續:「總台七夕晚會」品牌堅定厚植文化自信

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中國人浪漫的開始,而隨著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依託現代技術的當代中國人,骨子裡依然有自己獨特的浪漫表達,可以說,中國式浪漫從古至今從未消失,一直藏在中國人的血脈里,它背後所追尋的,是文化根脈,更是大國發展的底氣。

總台七夕晚會通過找尋一種從古至今中國人對浪漫的描述和想像,以「詩畫禮樂」為基石,開啟「中國式浪漫」的篇章,又融合當下時代背景尋找當代浪漫表達,總台主線暗線並行的匠心製作,目的是讓觀眾在晚會呈現的古今浪漫情懷中,感受我們每個中國人傳承千年的浪漫基因,堅定文化自信。

晚會另一個原創的說唱節目《禮千年》,其創作靈感也是來源於中國傳統的禮儀表達。導演組一方面融入說唱的形式,將這些禮儀變成朗朗上口的歌詞,另一方面大膽嘗試,以唐宋盛行的七夕傳統「手辦」、寓意祝福的民俗玩具「磨喝樂」為原型,將其擬人化,打造了「磨小喝」和「磨小樂」兩個可愛的動畫形象,讓《禮千年》成為今年總台七夕晚會一個強記憶度的節目,致力完成中國禮儀的普及傳播。

此外,晚會以傳統文化融合多元藝術形式的創新理念,打造出節目《問情》,用雅俗共賞的藝術形式,營造古代樂府相和歌與現代新民樂的對話場景。音樂短劇《桃花笑·七夕詩會》則是以國潮輕喜劇的創意呈現,演繹出盛唐市井的煙火氣,希望藉此傳達出一種中國人的審美趨向,彰顯七夕文化的美學張力。

總台七夕晚會旨在通過一系列凸顯傳統文化及七夕民俗的節目,賡續華夏民族生生不息的優秀傳統文化血脈,厚植文化自信,這是走出演播廳6年以來,七夕晚會成為總台文藝頗具影響力文化品牌的根本原因,其背後承載著的,是文藝工作者堅定不移的創作初心以及責任擔當,在「一夕一會」的賡續與堅守中,致力探索傳統文化的更多元時代表達。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0a6488bf8c49838f11bd7ff00d5e5ff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