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4000,一半買保健品!當代年輕人除了掙錢,只想長命百歲

2019-10-22     成都生活記



一年一度的雙11又來了,身邊小姐妹的日常話題也迅速從「公司前台小妹居然開瑪莎拉蒂上班」變成了「今天你交了多少淘寶定金?」。畢竟在沒有法定假期的最後兩個多月,除了買買買,還有什麼能安撫一下自己呢?

買就買嘛,但這其中有一個可怕(奇怪)的發現,去年還在研究SKⅡ更相因還是小棕瓶送的小樣更多的花季姐妹團,今年的雙11購物傾向全部圍繞著防脫髮、消除黑眼圈、緩解失眠這一類的保健品瘋狂開展。

對於我的疑惑,小A姐振振有詞的回我,「世界是你的,也是我的,但歸根究底屬於那些身體好的,要知道現在法定退休退休年齡都是65歲了,現在不抓緊保養身體,養老保險不是都被別人領了!」



what?是誰每天凌晨1點才睡的?是誰天天蹦迪燒烤夜火鍋的?是誰一年點200多頓外賣,還要抱怨自己胃不好的?

這種迷惑行為不禁讓人想起,前段時間在《我家那閨女》里瘋狂嗑保健品的知名主持人吳昕。

睡到中午起床,先叫個麻辣燙外賣,沒吃上兩口就開始嗑保健品,一口氣能同時咽下5種,更在節目中大方坦言30歲以後就把保健品當飯吃。



在巨大的生活、工作壓力下,掉發禿頂、失眠多夢、內分泌失調、記憶力減退等「身體機能減退」症狀,正在逼著越來越多像小A姐和吳昕這樣的年輕人,跳進新時代養生-保健品的「坑」。



年輕「嗑藥」族

不僅人數多,還捨得砸錢!

「惜命」年輕人的這點兒小心思,早已被購物車大數據出賣,尤其是在進口保健品這一類。

2017年雙十一當天,天貓國際成交金額Top10的品類中,海外膳食營養補充食品一柱擎天,高居榜首。

而到了2018年,天貓國際的數據中,玻尿酸、酵素、膠原蛋白等口服美容產品走俏,「食補」養顏保健品正迅速搶占了90、95後的購物車。

數據來源:CBNData消費大數據

其中,澳洲某知名保健品於2017、2018年連續兩年榮登「雙11」進口品牌榜首。



再翻翻專門種草的X紅書,關於保健品的安利多的劃不到盡頭,除了機械式的推薦,更多的博主們選擇自己以身試吃,長長的服用心得和療效對比,配上在濾鏡加持下完美無瑕的臉蛋兒和肌膚,看得讓人心動不已。



而即便是在線下,據2018年商務部的調查數據,在1018家參與調查的線下企業中,引進國外的保健品依舊是各企業最青睞的選擇。

面對如此線上線下的輪番轟炸和洗腦式營銷,鐵公雞也有拔毛的時候,年輕人白花花的銀子就這樣流走了。

據調查,2018 年我國保健品行業市場規模達 1627 億元,同比增速9.8%,預計未來5年內會保持高速增長。

其人均消費金額 117 元,而日本、美國人均消費分別達662 元、924 元,相比之下,中國保健品人均消費至少還有 4-6 倍的提升空間。

熬最深的夜,嗑最貴的保健品

當代年輕人的「硬核養生哲學」

「敷最貴的面膜,吃最貴的保健品,點最便宜的外賣,熬最深的夜」,這句流行在年輕人之間的「時尚語錄」,卻也是當下年輕人生活狀態真實寫照。

今年不到30歲的宋哥,這兩年事業上也算順風順水,銀行卡的餘額是每個月的蹭蹭的漲,但身體素質卻是感覺一直在倒退,沒時間運動加上自己可能也懶,宋哥順理成章的加入了保健品嗑藥一族。

平時由於操心自己公司上上下下的大事小事,工作壓力大而經常失眠,褪黑素這類幫助睡覺的保健品,宋哥已經連著吃了快半年,而每周2-4場的喝酒應酬,讓護肝片、解酒片這些成了宋哥出門必帶物。就算這樣,還有髮際線後移,白天精神不佳等一系列困擾宋哥的問題。

如今每天,宋哥都有5、6種固定在吃的保健品。

但更多的時候,宋哥的養生保健行為和大部分年輕人一樣,是跟「作死」齊頭並進的。

一邊「一天一包煙」,一邊不停的朝嘴裡送「養肺片」,一邊「熬夜嗨皮/加班」,一邊「護肝片護體」……

現在年輕人的硬核養生,聽起來特別黑色幽默,但同時也無解,貌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宋哥心裡其實也清楚,天天把這麼多保健品送進肚子,期望身體得到改善是一方面,更多的是心理上的滿足。有句話怎麼說的,生活不易,總得找點兒安慰。

吃藥更像是一種儀式感,不斷暗示著自己,即便是「燃燒生命般」的拚命生活,也有保健品會兜底不讓自己倒下。

而在同寢室小姐妹的瘋狂安利下,即便是每個月可支配生活費不像宋哥那麼多,但正在讀大學的小廖也是毫不示弱的加入了保健養生大軍。

每天刷X寶、X音和X紅書的小廖,天天被大V、博主們安利這樣那樣的新花樣,月見草調內分泌、葡萄籽美白、膠原蛋白養發、葉綠素排毒、酵素瘦身,蔓越莓抗炎,藍莓護眼……感覺每個都是正中自己的心坎,每種都想嘗試一下。

這兩天又被種草了一款「美白丸」,但一個月光是這一款藥就需要花費1000+,實在是遠超出了小廖的承受範圍。

但為了實現自己的美白大計,小廖又迅速在種草網站上找到一款相對便宜一些的「平價替代品」,看評價效果不錯,併火速入手,開啟了自己的美白之路。


瘋狂「嗑藥」的年輕人

也沒比爸媽聰明到哪兒去!

以前說起這保健品,大家最能想到的可能就是各種老年人上當受騙甚至傾家蕩產的例子。

但面對五花八門的保健品,年輕人就能保持理性?

針對各類保健品功效的「闢謠」、論證報道網上一搜就能找到一大把

「膠原蛋白無法直接被吸收」、「青汁清腸胃是偽科學」、「葡萄籽抗衰老證據不足」、「2塊錢和98塊錢的維生素區別不大」。

被宣傳具有「軟化血管、抗氧化、抗衰老」療效的白藜蘆醇,一度紅到全網脫銷,也被學術界認定相關數據為偽造,不能治療、預防任何疾病。

但即便如此,大家仍舊堅定不移的相信網絡上的各類「快餐」安利,嘩嘩嘩的往上面投錢。

滿屏「改善」、「緩解」、「疏通」、「逆生長」、「修復」、「抗癌」這樣的油爆爆的文案一引入眼帘,大家就直接上頭,掏錢的手絲毫沒有猶豫。

X寶爆款保健品

明明可以通適當運動合理飲食規律生活來解決的問題,是不是真的需要通過一堆保健品來加持?我想大家心裡都有合適的答案。

當年我們面對父母瘋狂朝家裡搬保健品的行為表示各種不理解,甚至嘲笑他們「沒有判斷力」、「輕易就上了銷售的當」,但現在在各大購物平台上搶購保健品的年輕人好像也沒有多睿智。

抗住高額房貸、頂住高壓工作的年輕人,面對大把大把掉的頭髮和整夜失眠多夢的焦慮,一樣是瑟瑟發抖。

一切嘗試與努力,無非都是為了給自己努力生活一個強大的支撐。在我看來,保健品似乎更像是當代年輕人的一劑「心藥」。

畢竟,發財和「長生不老」這兩大人生終極目標,誰不想要呢?

- END -

編輯:揪揪兒

圖片:揪揪兒、網絡(侵刪)

成都生活記原創稿件,轉載請聯繫獲取授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0OMp-m0BMH2_cNUgI2X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