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兒女千千萬,皆是熱血好兒郎。在敵人面前,中華兒女總是格外的團結。那些走在時代潮頭、引領時代發展的英雄兒女,無關性別、出身,總令後人尊敬。
張挹蘭,一個將名字深深刻在婦女解放運動史上的女同志,用自己的生命闡述了革命的意義。她是與李大釗一行人一起就義的唯一一位女性,她勇敢、無畏、從容。眼看著同志們被折磨致死,她的心中沒有一絲恐懼。等到她上絞刑架時,張挹蘭怒喝一聲:「行刑吧!」
張挹蘭的名字,是推動婦女意識覺醒的一個有力武器。這樣一位女戰士,當之無愧在歷史上熠熠生輝。
覺醒的思想
張挹蘭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因家境並不算富裕且長輩們重男輕女的思想,張挹蘭的發展從小便受到了很多的限制。張挹蘭的家庭不是傳統的世代務農家庭,她祖父曾考上秀才,開辦了一家私塾,故而張挹蘭是有機會讀書認字的。
只是,張挹蘭的祖父對於教導她讀書的興趣不大,她的祖母也堅決反對祖父教她認字。在祖母一貫頑固的認知之中,女子無才便是德。
即便教會她讀書認字,以後等她嫁到別人家去了也是白費他們多年的培養。如此,張挹蘭不能光明正大地進入學堂讀書,只能在男學生們放學回家之後,偷偷跑到祖父那裡請祖父教自己認字。
沒過多久,祖母便知道了祖父偷偷教張挹蘭認字的事。為此,祖母總是和祖父吵架。無奈之下,祖父便不再教導張挹蘭。張挹蘭雖然心裡委屈,但還是想要學習。她開始自學,並學會了查字典來閱讀文章和書籍。
在農村,女孩一到適齡年紀便會被家裡人安排結婚。17歲的張挹蘭懵懂無知,便嫁給了當地的一位老實農民。後來,張挹蘭為其誕下一子,只可惜兒子命短,在一歲多時便染上瘟疫去世了。兒子的去世給張挹蘭帶來了很大的打擊,她的祖父為了分散她的注意力,將其送入縣城女子小學讀書。
讀書,向來是張挹蘭喜愛的事情。她將自己對兒子的思念和喪子之痛都轉化為學習的動力,慢慢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女秀才」。
後來,張挹蘭開始像祖父那樣教導小孩子讀書學習。因為她教學有方,孩子們的成績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家長們的口口相傳之下,張挹蘭倒是成為了令人尊敬的女教師。
當了一年老師後,張挹蘭認識到了自己的才疏學淺,便想著前往北京求學。幸運的是,她們的宗族族長支持她的想法,還願意每年為她提供150元的學費支持她上學。對此,張挹蘭十分感激。而在1922年,張挹蘭不負眾望,成功考入了北京大學。
新思想的感染
在北京求學的歲月里,張挹蘭見識到了多樣的思想和先進的文化。後來因為用白話文給族長寫信而惹怒了守舊的族長,張挹蘭的學費來源也斷了。
為了能夠繼續上學,張挹蘭開始兼職掙錢。後因為學習優異,她還拿到了學校給予的每月獎金。如此一來,學費和生活費的問題便解決了。
在北大教育系學習的時候,張挹蘭有幸結識了李大釗先生和繆伯英女士。當時的李大釗正在幫助國民黨發展黨員,為社會建設培育青年骨幹。看到張挹蘭如此能幹,李大釗便將其拉入了革命運動之中。後來,張挹蘭加入了國民黨,還創辦了雜誌《婦女之友》。
很多思想運動的根據地都是雜誌、報刊。《婦女之友》的出現,也成為了後來婦女運動的主要陣地。
在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的環境下,國共兩黨相處融洽,共產黨人為張挹蘭的婦女解放運動提供了很大幫助。張挹蘭認為,中國的女性不僅深受帝國主義的壓迫,還受到封建重男輕女思想的壓迫。
她覺得中國女性要想獲得解放,一方面是與國家站在一起尋求國家的解放,另一方面是衝破思想的束縛,獲得自身解放。
在張挹蘭的帶領下,社會婦女解放運動轟轟烈烈地進行。廣大婦女看著這些振聾發聵的言論,思想受到了極大的衝擊,也加速了婦女意識的覺醒。
英勇就義
1927年,張作霖大肆抓捕國共兩黨在北方地區的領導人,張挹蘭也在抓捕名單內。有消息的同志提前找到張挹蘭,讓她趕緊出去避避風頭。可是,張挹蘭拒絕了。她和李大釗等20位革命同志被抓捕到警察廳,接受多次審訊。
4月28日,張作霖在半日內便判了李大釗一行人的死刑。隨後,這20位同志被關押入監獄,擇日秘密處決。在被抓的20人中,有19位男性,只有她張挹蘭一個女同志。面對這場禍患,張挹蘭格外的從容。
革命總有犧牲,而犧牲能夠更有效地喚醒人類覺醒!李大釗是第一個被送上絞刑架的,張挹蘭是最後一個。其實,身為最後一個上絞刑架的,內心應該是最恐懼的。
她眼睜睜看著自己的19位友人在絞刑架上被折磨致死,心中卻是依舊大義凜然。她的表情平靜、堅決。上絞刑架的時候,張挹蘭怒喝:「行刑吧!」
從當時的現場照片我們可以看出,張挹蘭的犧牲是很有尊嚴的。她衣冠整潔,姿態安詳。她心中對於革命的熱情和堅定,讓她早已看破了生死。革命總有犧牲,而他們,用自己生命闡述了革命的代價。
小結:
張挹蘭的英勇就義,在婦女界引起了極大的震撼。她的犧牲,極大地刺激了婦女思想覺醒的進程。如此,張挹蘭的目的便達到了。
在歷史的大勢面前,革命者千千萬萬,是永遠殺不完的。那些年紀輕輕便為革命事業奉獻出自己生命的人,也終將召喚出更多如他們一般年輕、鮮活的生命去對抗不公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