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國立大學建築作品集|生物友好之家

2023-07-30     UniDesignLab

原標題:新加坡國立大學建築作品集|生物友好之家

新加坡國立大學建築作品集|生物友好之家

轉自:建築挖掘雞

Microville,的微生物友好之家

Lim Xin Jie Shirley

「 前 言 」

本論文旨在探討建築作為一個健康機器,在更大的微生物生態系統中,在人與微生物之間的關係中所扮演的角色。

「 背 景 」

傳統上,微生物被認為是有害的,並且是與人體分開的存在,直到 19 世紀,當微生物的存在首次在我們的身體中被發現。許多研究告訴我們,環境中只有 1% 的已知微生物物種是有害的。大多數有助於人體內的微生物多樣性,這被認為是我們健康的最重要決定因素。

然而,建築始終認為微生物是有害的,必須不惜一切代價排斥它們。這種觀察微生物和人類的基本方法顯然是不可持續的。不分青紅皂白的絕育導致城市人口中免疫疾病的增加。

因此,本論文試圖顛覆建築作為健康機器的傳統遺產——設計的基礎是排除微生物——通過呼籲建築承認人類是更大的微生物生態系統的一部分,從而設計空間來促進兩者之間的互動。

但是公眾仍然反對微生物在生活環境中持續生長,因為他們擔心,如果微生物持續在表面生長會致病。

所以空氣傳播應該是該生態系統中微生物傳播的主要方式,表面傳播最小化,但只鼓勵高接觸表面的傳播。此外,在生活環境中選擇有益的微生物應該以受控的方式繁殖。

最後,鑒於家庭住宅在我們生活中所占的比例很大,本論文還旨在通過重新詮釋名為 Microville 的家庭住宅,為城市人口設計一個全面的微生物友好環境。

「 方 法 」

研究發現,對城市居民有益的微生物共有7種。這7種微生物反過來消耗人類廢物和其他人類副產品(如二氧化碳、死皮、二氧化碳等)以促進生長。它們將在 Microville 的微生物生態容器中在地下培育,並持續供應上述 2 種營養素。

人類須從住宅街區採購,而微生物生長所需的其他營養物質則會作為公共區域(又稱微生物區)的副產品,與相應的微生物生態位容器配對供應。在地下繁殖的微生物最終會被釋放到地面上,供公共區域和住宅區的居民獲取。

然而並非所有7種微生物對所有個體都是必需的。由於我們的基因組成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健康狀況,因此需要獲得比其他人更多的特定微生物,以改善他們的狀況。

研究表明,城市人口主要受到 7 種健康風險的困擾——由 7 種健康人格所反映——源於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基因構成。每個角色都必須獲得一組不同的微生物,因此需要不同的微生物環境。

鑒於我們大部分時間是在自己的住宅單元中度過的,在住宅區釋放的微生物應該更具個性,而在公共區域釋放的微生物應該更普遍。此外,具有類似微生物需求的人物角色將被分配到Microville的同一住宅街區。

這些微生物主要是居民通過吸入而獲得的。表面傳輸僅針對高傳輸速率的表面進行優化。這些家具將被重新設計,並預裝在每個住房單元中。預裝家具的接觸表面也將覆蓋一種最適合獲得微生物的材料——這反過來又取決於家庭的健康狀況。

導師評語:

本文研究了微生物尺度下的多物種共存趨勢,將人體描繪成一個更大的微生物生態系統的一部分。該方案將住宅作為一個調查和干預的場所,認為微生物是一種有價值的資源,應納入建築設計;就像光和空氣。除了提供一個更好的微生物健康的建築解決方案,本論文還努力重新校準現代建築作為健康機器的角色,使我們的身體免受有害微生物的傷害,即使它們只占整個微生物生態系統的 1%。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03c0d6ce1d5422791267b215e3b0fb8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