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淵源為何?朝陽路三間房新建石道碑花園

2019-09-05     zlu生活

北京朝陽路的石道碑亭大概是三四年前修建的,周圍居民拆遷後,石碑曾經裸露在外,為保護文物,朝陽文物局出資修建碑亭。近日隨著朝陽路環境整治工程的開展,三間房鄉政府開始修建石道碑花園。


ㅿ工期從6月到9月截至,歷時3個月。


ㅿ石道碑花園平面圖,修建後成為供市民休閒的街邊花園。


ㅿ幾年前朝陽路曾經重修朝陽門石道碑,與通州八里橋的京通輔路邊的碑是姊妹碑。通州的碑立於雍正七年,是記錄朝陽門至通州碼頭鋪設石板路的事,之前這條重要的大路一直是土路,雍正皇帝為了南糧北運方便,決定改土路為石板路,此次共耗銀三十四萬三千四百八十四兩。乾隆二十二年,朝陽路經三十年大負荷使用,多有損壞,皇帝決定重修,歷時四年,於乾隆二十六年竣工,用銀二十八萬四千九百餘兩。兩次修路用銀數目,換算成人民幣,大概每次都用了十億左右,看來,什麼時候修路,都是個大工程。


ㅿ碑亭一角,這個碑只是記載修路而並不是墓碑。


ㅿ新修的石獅通道,也是進入花園的通路之一。


ㅿ裡面有供人乘涼的石質座椅。


ㅿ碑亭的假山一角。



ㅿ在此碑亭不遠,大黃莊橋東站公交車站不遠,朝陽路定福莊段路北主輔路隔離帶內,有通縣界碑(為朝陽區普查登記文物)。立於1928年,是目前所保留的唯一一處通州界碑。該碑高1.95米,寬0.86米,系舊碑改造磨製而成,上書「通縣界」三字,在朝陽路歷次改造拓寬工程中均進行過位置遷移。



ㅿ而與界碑位置遷移類似,上圖為國圖網站上關於重修朝陽門石道碑拓片的資料,標示此碑在東大橋,但其他資料標註為三間房鄉即現在二外語對面。究竟是國圖拓片資料記載有誤,還是這個碑原址在東大橋,後由於某種原因遷移至此,還有待考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033vAW0BJleJMoPMDn0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