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索馬利亞:育兒是充滿彈性的互相教育

2023-11-17   單向街書店

原標題:對話索馬利亞:育兒是充滿彈性的互相教育

生育與樂觀主義,常常在討論里結對出現。但是,在一個樂觀主義備受懷疑的時空里,AI 與數位技術正在顛覆人類的認知,全球的氣候危機正在撬動對未來的判斷……

我們還能怎樣為下一代的到來做準備?對未來世代的構想,是否也能為我們繼續生活提供力量?

今天「螺絲在擰緊」再度請來編輯、新手媽媽索馬利亞,了解在今時今日成為家長,背後提供支持的方法論,心中懷抱的期盼,與「未來式育兒」的具體實踐。在一片對原生家庭的討伐聲中,我們也反思過去的生長痛,在傷口上尋找第二次成長的機會,讓未來的大人們占有更多的愛與信心——在新世界保持獨立的信心

索馬利亞說:「獨立是我在成為母親之前沒有人教我的東西。它是一種操守,也是最深處的一種信心。我相信我的孩子有獨立的能力,宇宙生了他、造了他,他是能夠適應這個社會的。這個能力可能需要你前期引導,但後期他自己就發現了這個世界。」

當然,未來的人類也包括與下一代共同生活的我們。當我們有勇氣讓孩子進入荒野當中,是不是也有勇氣讓自己在同一片荒野中繼續行走?

長效自護,領熠未來。本期節目由「螺絲在擰緊」和愛他美旗下的頂配奶粉「領熠」共同創作。希望在未來的種種危機和可能之下,我們都可以以「未來式育兒」的長期主義心態,為自己也為孩子提供更多快樂健康的可能。

Apple Podcasts|小宇宙|喜馬拉雅

Spotify|網易雲音樂|單讀 App

搜索「螺絲在擰緊」,或掃碼直接收聽

07:38

索馬利亞:當媽媽,你永遠不可能準備好

15:05

「孩子是世界的容器,什麼都會吸收進去」

19:57

育兒的過程中,什麼價值與方法最重要?

22:54

親密背後,是相互獨立的信心

25:44

這一代成長的遺憾,下一代可以補全嗎?

33:23

「親職化」的小孩:一個人要把自己照顧好

37:26

吳琦:讓自己與讓他人快樂的平衡,需要訓練

41:10

面對未來,「你要敢於讓你的孩子去荒野當中」

55:40

未來式育兒,什麼是孩子需要的長效能力?

56:31

索馬利亞:能從勞動、工作和休息中都獲得快樂

1:01:10

吳琦:身體上的準備,讓人獲得面對世界的韌性

1:08:05

「保持那種剛剛睜開眼看到世界的信心」

談話中提到的公共人物

克里斯多福· 希欽斯(Christopher Hitchens,1949-2011),美國雜誌撰稿人、記者和評論員

蘿拉·E·伯克 (Laura E. Berk),美國心理學教授

喬治·斯坦納(George Steiner,1929-2020),美國文學批評家、散文家、哲學家、小說家和教育家

派屈克·莫迪亞諾(Patrick Modiano),法國作家

瑪麗蓮·薩默斯·羅賓遜(Marilynne Summers Robinson),美國小說家和散文家

萊納·瑪利亞·里爾克(Rainer Maria Rilke,1875-1926),奧地利詩人

織田信長(1534-1582),日本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活躍的大名(日本封建時代對一個較大地域領主的稱呼),「戰國三英傑」之一

豐臣秀吉(1537-1598),日本安土桃山時代公卿

德川家康(1542-1616),日本戰國時代的大名、元和年間朝廷的太政大臣、江戶幕府第一代征夷大將軍

談話中提到的書籍

《Hitch-22》,[美] 克里斯多福· 希欽斯

《伯克畢生發展心理學》,[美] 蘿拉·伯克

《實用程序育兒法》,[美] 特蕾西·霍格,梅琳達·布勞

《巴別塔之後》,[美] 喬治·斯坦納

《基列家書》,[美] 瑪麗蓮·羅賓遜

《An ABC of Democracy》,[美] Nancy Shapiro,[智利] Paulina Morgan

談話中提到的其他內容

嬰兒主導式斷奶法(Baby-led weaning),讓嬰兒在副食品過渡期以自己吃飯的方式來主導自己想吃的食物與分量,家長不喂食米糊或泥狀食物,而是提供方便嬰兒抓取的固體食物。

親職化(Parentification),指父母和孩子的角色發生顛倒,孩子承擔父母應負的經濟和社會責任。

互動方式

如果你對本期話題或本節目有任何想法或問題,請大膽在各收聽平台評論區留言,或者微博吳琦@五七,索馬利亞@索馬利亞索馬利亞與主播互動

「螺絲在擰緊」將在每個月的某些周四上線,期待下次再一起擰螺絲!

監製:彭倩媛

製作人:胡亞萍

編輯:菜市場

剪輯:椋生

視覺設計:李政坷

節目運營:劉雨萱

原創音樂:徐逍瀟

實習生:宋思漫

點擊閱讀原文,直接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