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不過暖
保留三分寒一直是中醫養生里最推崇的。春捂秋凍,尤其是秋天來臨,適當的少穿一點,可以增強人對寒冷的抵禦力。
食不過飽
多吃點、吃飽一點。這是餐桌上我們經常聽到的話語,但吃得太多太飽不僅增加胃的負擔,如果是高脂、油膩的大魚大肉,對身體負面的影響也很大。
過猶不及,現代人營養過剩帶來的病已經越來越多。
中醫說:「胃不和則睡不安。」尤其是睡前更不能吃太飽。
吃飯七分飽,粗細搭配,少葷多素最養生。
住不過寬
隨遇而安,居室最主要的是乾淨整潔舒適,如果過大反而會影響氣場。
古今中外有一個有趣的現象:皇宮再大,皇帝的臥室卻非常小,小於10 平方米,目的是保證人氣不散。
我國傳統的易學文化講究的是和諧統一,以人為本。房子多大是根據多少人而定,因此盲目的追求大房子,這是錯誤的。
凡事,都有一個適度,這與有錢無錢沒有關係。
行不過快
快是時代的發展,但也正在成為人們焦慮的原因之一。
因為有了快,就想更快、最快......
快有快的便捷,但張弛有度,快慢適宜,適當的慢下來更是一種智慧。
慢點吃飯,細細咀嚼食物的味道。
慢點說話,三思後行才能不說錯話。
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以步代車,慢點兒走一走也是一种放松。
有句廣告詞說得好:人生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風景和看風景的心情。
不過快,不急於求成,我們才能靜心享受過程的美好。
快節奏中,偶爾的慢生活,是對我們心靈的滋養。
勞不過累
勞動使人快樂,但強度是有限度的,以透支健康為代價的超負荷量勞動會造成身體的傷害,要注意勞逸結合。
《黃帝內經》里的睡眠理論是:子時和午時一定要好好休息。
子時是晚上11時至凌晨1時,這時陰氣最盛,陽氣衰弱。這個時刻休息睡眠效果最好,睡眠質量也最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午時是中午11時到下午1時,此時陽氣最盛,陰氣衰弱,所以午休以「小憩」為主,只要半個小時下午即可滿血復活,能量滿滿的工作。
逸不過安
我們常開玩笑說:事少錢多離家近,是最理想的人生。
殊不知,有吃有喝不用幹活不一定是好事,終日無所事事,過於安逸會喪失對生活的激情,而且抗壓和面對困難的能力會越來越低,最後成為一個廢人。
反之,在一定條件的困難前,人的應激及其它的一些能力會加強,也更能適應環境,這也是老祖宗留下的辨證真理。
就像心電圖,如果成為了直線,人生就是一灘死水。偶爾的小目標和壓力,都是保證我們人生活力的良性刺激。
波浪線,才是正常的人生心電圖。
怒不過度
百病皆生於氣,大怒傷肝。
經常生氣會導致肝鬱,進而會逐步發展成許多的疾病,大怒還會嚴重影響肝臟功能,是養生最忌諱的情緒。
所以,除了養身,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提高涵養,樂觀處世,養心也非常重要。
喜不過望
人逢喜事精神爽,高興總是好事吧?
但喜不能過頭,古人范進中舉後因為太高興而發瘋,即為過喜所致。
大喜傷心,大怒傷肝,大恐傷腎,過思傷脾,大悲傷肺,人之所忌,五情傷身,切莫過用。
凡事不能走極端,中國人講究中庸之道,平和的心態最利於養生。
名不過求
太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就會患得患失;過度的追求名義上的光環,就會陷入虛榮。
楊絳先生在她的《一百歲感言》中曾說:
「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少在意他人的評價,多關注內心的成長,活得自然通透而輕鬆。
利不過貪
我們拚命的賺錢是為了什麼呢?不就是為了讓自己更快樂嗎?那為什麼現在我們錢越賺越多了,但快樂卻越來越少了呢?
這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慾望被撐大了。用一個字來講就是「貪」。
心學創立者王陽明也講到,一個人要獲得幸福,並不是錢越多就越幸福,而是要「存天理、去人慾」。
其中「去人慾」講的就是:不斷去除內心世界那些不合理、不正當的慾望。
賺錢是為了更幸福的生活,但真正的幸福卻與金錢的多少無關。
因上努力,果上隨緣,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才是淬鍊心智、凈化心靈的最佳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