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 張柳 王光傑
病例介紹
患者為56歲女性,以「發熱10天,加重伴氣短3天」入院。
1月19日
10天前(1月19日),患者接觸病毒肺炎患者(家人)後出現間斷髮熱、乏力、納差。
1月23日
6天前(1月23日),發熱最高最高40℃,無明顯寒戰,服用退熱藥後緩解,門診檢查後經驗性給予奧司他韋治療。
輔助檢查
血常規:白細胞(WBC)6.3×109/L,中性粒細胞(Neut)% 64.4%,淋巴細胞(lymp)% 28.1%,淋巴細胞絕對數1.77×109/L,血紅蛋白(HGB)132 g/L,血小板(PLT) 210×109/L。
C反應蛋白(CRP) 14.0 ml/L。
CT如下圖:可見雙肺多發散在毛玻璃影,以右肺中下葉為明顯。
圖1 1月23日肺CT
1月26日
3天前(1月26日),患者出現咳嗽胸悶,氣短,吸氧能症狀能緩解。1月26日CT提示病毒性肺炎進展,予以甲強龍、丙種球蛋白等治療。
輔助檢查
CRP 48.3 ml/L,血常規:WBC 8.5×109/L,Neut% 90.4%,lymp% 6.7%,淋巴細胞絕對數0.57×109/L,HGB124 g/L,PLT 279×109/L。
CT可見:雙肺滲出明顯增多,病灶明顯多發、擴散病情進展。
圖2 1月26日肺CT
1月29日
患者治療效果一般,複查(1月29日)CT提示肺炎進展,核酸檢查結果提示:新冠肺炎,為進一步治療入院。
既往史:無特殊。
入院查體
空氣下血氧飽和度(SPO2) 84%,面罩10 L/min下94%,呼吸頻率(RR) 26次/分,心率(HR) 100次/分,血壓(BP)145/70 mmHg。
輔助檢查
血生化:谷氨酸氨基轉移酶(ALT) 240 U/L,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 127 U/L,白蛋白(ALB)33.9 g/L,總膽紅素(TBIL) 6.9 μumol/L,鹼性磷酸酶(AKP) 164U/L,r-谷氨醯轉肽酶(r-GT) 275 U/L,肌酸肌酶(CK )19 U/L,乳酸脫氫酶(LDH) 308 U/L,血清肌酐(Cr)47 μmol/l,尿素氮(BUN) 6 mmol/L,超敏CRP 6.9 mg/L。
血常規:WBC 6.49×109/L,Neut% 83.2%,lymp% 12.2,淋巴細胞絕對數0.79×109/L,HGB 119g/L,PLT 527×109/L。
細胞因子:白介素(IL)-2受體1047 U/ml(223~710 U/ml)IL-6 10.98 pg/ml(<7 pg/ml),腫瘤壞死因子(TNF)α 11.5 pg/ml(<8.1 pg/ml); IL-8 12 pg/ml(<62 pg/ml),IL-10 5.3 pg/ml(<9.1 pg/ml)。
降鈣素原(PCT) 0.14 ng/ml(0.02-0.05 ng/ml);鐵蛋白:598.6 μg/L(15-150 μg/L)。
凝血:凝血酶原時間(PT)14.5 s , 纖維蛋白原(FIB) 6.54 g/L ,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時間(APTT) 42 s , D二聚體(D-dimer)1.53 μg/ml。
N末端B型利鈉肽原(NT-proBNP)1286 pg/ml(<247 pg/ml),肌鈣蛋白(TNI) 6.9(<15.6 ng/m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0.7 ng/ml(<3.4 ng/ml)。
甲流、乙流病毒、支原體、衣原體結果:陰性。
CT可見:雙肺滲出明顯進一步增多,範圍繼續擴散,累計雙上肺,雙下肺合併部分實變可能,病情繼續迅速進展。
圖3 1月29日肺CT
病例分析
基於上述病例及目前收治患者初步觀察顯示,新冠肺炎患者的常見症狀為發熱、咳嗽,進展快、病情重的患者多會出現憋氣、氣短、氣促等呼吸困難表現,吸氧有一定程度緩解。
化驗中白細胞整體升高不明顯,而大多數有淋巴細胞減低,炎症因子大多有一個或多個的明顯升高。凝血系統會出現高凝高纖溶(纖維蛋白原、血小板、D-dimer升高),如果病情加重進一步消耗會出現PT、APTT延長,血小板下降,但出血症狀目前我們觀察的患者組暫時尚不常見。CRP升高常見而PCT升高不常見,整體上說明患者存在明顯的炎症反應,但合併細菌感染在早期非重症患者並不常見。
納差、腹瀉等消化道症狀是第二大類常見症狀,肝酶升高不少,但多為輕中度,危重患者終末期可能會有進一步加重。重症和危重症患者中,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的不少見,BNP、TNI升高患者不少,應該警惕病毒性心肌炎或嚴重炎症反應導致心臟缺血、急性左心衰等嚴重心臟事件可能。
此類患者的CT早期即可查出異常而患者往往症狀並不太明顯,CT雖然與一般的病毒性肺炎對比影像學無特異性表現,但對於湖北尤其武漢的患者而言,在特定的時間出現大量類似患者,尤其對於較為明確的病毒接觸、家庭聚集史,臨床上應該診斷新冠肺炎,這一點也已寫入最新的國家新冠肺炎的診療方案(第五版)中。部分患者即使SPO2下降明顯時的自覺症狀並不重,但氧療後往往能有改善。說明氧療對於此類患者較為重要和有效,抗病毒治療方面目前暫時無特別有效的方案,以氧療為代表的器官功能支持和調諧、對症治療仍是目前最主要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