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磨蹭,不想寫寒假作業?就4招,一治一個準兒!

2020-01-12     教育通訊


文章來源: 未媽 未來家長社

未來君的話

據調查,百分之八十的孩子的寒假作業,都是最後幾天通宵達旦趕完的!

寒假當然要休息,但寒假如果放任孩子自由撒歡兒,那明年的入學考試,估計就跟星期五下班路況一樣——全紅。

1

孩子最愛,家長最怕的寒假,終於來了!

這幾天街上的學生明顯多起來了,三五成群的,臉上掛著愉快的笑容,逛街聊天看電影,猶如萬獸出籠

與此同時,朋友圈裡好多媽媽卻開始頭疼了:孩子放假了,但自己還要上班,誰來盯著孩子寫作業啊!

雖然說辛苦了一個學期,假期休息下是應該的,但休息不等於放縱,不等於可以把學習完全拋開玩個痛快!

而且,如果放任孩子自由撒歡兒,新學期開始學習怕是會跟不上,所以假期學習、玩耍一定要勞逸結合,張弛有道才好。

到底應該怎樣幫助督促孩子按時完成作業,應該是家長每年放假最頭疼的問題了。

今天我們就跟大家聊聊,孩子在寫寒假寫作業的過程中,會遇到的困難,以及家長的何應措施。


2

假期孩子寫作業常見的不良習慣主要有以下三種:

1作業拖拉

孩子表現:很多孩子平時寫作業的時候就喜歡拖,每次都要磨蹭到很晚才寫完,上學時如此,假期就更加有時間拖了。

經常會說明天再寫吧,等到了明天,又不想寫再推遲,直到開學前幾天,才開始夜以繼日地趕。

孩子心理:假期這麼長,下個星期再寫都不遲,何況是明天就寫,結果一拖再拖。(此處也暴露出孩子時間觀念不強的問題)

2注意力不集中

孩子表現:好不容易坐下來寫了,心思卻完全不在作業上!一會去倒杯水,一會去上個廁所;再不然就邊聽歌邊做作業;甚至放個手機在旁邊,拍個自拍發個朋友圈……

孩子心理:急什麼,反正寫完了也不能出去玩,沒準媽媽還會布置新的作業,不如慢慢寫。

3書寫不規範

孩子表現:很多孩子平時的作業不敢過於怠慢,因為寫不好第二天會被老師批評。可寒假不一樣啊,老師不會每天都盯著你!

所以,一些孩子寫作業就非常不規範:作文書寫像甲骨文一樣迷幻;數學解題過程跟草稿紙上的演算一樣龍飛鳳舞;或者東塗一下西改一下,甚至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寫了啥。

孩子心理:反正老師也不會檢查,用不著那麼認真,寫完就行了。

3

就像孫悟空跑不出如來佛的五指山,對我們一把屎一把尿帶大的娃,怎麼可能沒有應對措施呢?

1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給孩子建立一個相對安靜獨立的學習小天地。

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要把手機、iPad收起來放在另外的房間,家長也不要來回走動,大聲喧譁,如果有可能,靜下心來看本書是個不錯的選擇。

2制定學習計劃

假期剛開始時,家長要先問清楚孩子寒假一共有多少作業,然後跟孩子一起制定一個寒假學習計劃表,根據不同科目,分別寫出每天的工作量,並一周檢查一次,並及時調整之後的學習日程中。

家長還可以不定期檢查,並給孩子一個提醒:還有多少作業需要寫,每天應該要寫多少才能完成,讓他有個宏觀上的時間安排。

3不要一直盯著孩子寫作業

陪孩子寫作業不等於盯著他做,你可以在客廳或者對面看書,而不是一直盯著他,不斷呵斥:「快點寫!」

沒有人會喜歡被監督的,想一想如果你上班,領導一直在旁邊盯著你,時不時問你進度怎麼樣了,你的心情會是如何……

4有獎有罰,公平公正

每天開始前,讓孩子對今天的作業量做一個估算,比如:語文半小時能寫完嗎?數學50分鐘能寫好嗎?全部的作業9點半之前能結束嗎?

如果孩子那天效率比較高,提前半小時完成了,那這段時間是他自己可以安排的,玩手機,打遊戲都可以,只要自己喜歡就行。

但是沒有完成的話,要有相應的懲罰,比如洗3天碗等,並把沒寫完的部分補上,要讓他學會為自己的拖拉,付出代價。

4

有些孩子的學習習慣可能不是太好,這時候,就需要我們來引導孩子如何靜心寫作業了:

第一步:準備

準備分兩部分,首先是生理準備,如喝水、上廁所;其次是學習準備,讓孩子自己提前把該用的學習用具都準備好。

第二步:靜心

簡單的方法是深呼吸幾次,不要覺得這個行為微不足道,當孩子養成習慣後,一深呼吸就提醒自己「靜下心來,要寫作業了」。

第三步:預計時間

考試是有時間限制的。所以平常也要養成這樣的習慣。

讓孩子預計一下自己寫作業的時間,做到心裡有數。很多家長總說孩子寫作業慢,關鍵是沒有時間標準。

第四步:正式寫作業

三不原則:不翻書、不打擾、不間斷。


第五步:記錄實際時間

孩子建立了時間觀念,了解自己的真實情況,預計作業時間就會越來越準確,這在考試中是非常重要的

有了實際時間,就大致有了孩子寫作業的時間標準,這樣,孩子和家長都能心中有數,而且還可以以這個時間為標準,逐步提高寫作業的速度。

第六步:檢查作業

家長千萬不要幫助孩子檢查作業,我們要幫孩子養成檢查的習慣,而不要替他檢查作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LPimG8BxtCz63RLXXt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