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勢宏偉,巍峨壯觀,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山西省靈丘趙武靈王墓

2020-03-22     視覺秀旅遊

趙武靈王墓,位於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新華西街西段,趙武靈王(約前340—前295年),名雍,戰國時趙肅侯之子,趙國的第六代國君。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軍事改革家。他所推行的「胡服騎射」政策,對於當時和以後中國社會的發展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趙武靈王墓為山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趙武靈王墓原占地6萬平方米,現保護面積為10900平公米。墓冢周長220米,高10米。明崇禎年間在墓南立石碑1通,並建有碑樓,高4米。民國7年修葺,樹碑1通,築神道長246.67米。1984年四周築圍牆加以保護。墓園遍植樹木,墳丘綠草覆蓋,使這座陵墓更加壯觀。


趙武靈王公元前325至前299年在位,二十七年(前298)傳位給幼子何,即趙惠文王,自號"主父",帶兵繼續開拓疆土,滅了中山國。

惠文王四年(前295)主父與惠文王游沙丘異宮(河北平鄉縣東北滏陽河東岸),公子章爭位作戰敗北。公子成、李兌圍主父宮,三月余餓死在沙丘宮。漢高祖十一年(前196)在這裡築城設縣,因其墓冢,故名"靈丘",以此紀念一代明君 。

公元前326年,年方12歲的趙武靈王繼位時,正處在戰國中後期,列國間戰爭頻仍,兼并之勢愈演愈烈,趙國四面強敵環視,周圍被齊、中山、燕、林胡、樓煩、東胡、秦、韓、魏等國包圍著,時人稱趙為"四戰之國"。而國土中間又橫插著一個中山國。這個中山國是白狄族建立的一個國家,曾經被魏將樂羊攻滅,後來因隔著其他國家不便控制,又讓中山國藉機復國。中山國橫在趙國中間,使其裂為以邯鄲為中心和代郡為中心的兩大塊,如鯁在喉,趙國要想在諸侯中有所作為,就要首先消滅中山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zzh3AXEBnkjnB-0zNDv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