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鬧耍脾氣,家長要理解,孩子:我們當然會有情緒

2019-09-21     青檸媽媽

文|青檸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商場、小吃店、奶茶店等場所,經常可以看到這樣一幕:

孩子拉著媽媽的手,或者是抓著媽媽的褲腿,大聲地跟媽媽嚷嚷著「媽媽,我要買這個」、「你不給我買,我就不走」等。不僅如此,有的孩子還會大哭大鬧,甚至在地上撒潑打諢。場面極其「壯觀」!

面對哭鬧、耍脾氣的孩子,家長要理解。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有好的,也有壞的。孩子,也是如此!

什麼情況下孩子有情緒?

孩子雖然年紀小,但是這不代表孩子所有的情緒發泄都是無厘頭、沒有原因的!相反,孩子的每一個情緒表達,都是有章可循的!

01.當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

一般而言,當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孩子更容易有情緒。

就拿文章開頭的例子來說,在商場門口的孩子,哭鬧的時候,嘴裡嚷嚷的也是「我要買這個」,這說明孩子是有需求的。而當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可是卻被無情地拒絕的時候,孩子有情緒,是不是也在情理之內呢?

02.當孩子遭遇挫折的時候

遭遇挫折的滋味,我們大人都知道,那可是相當不好受!對於年紀還很小的孩子來說,遭遇挫折的滋味,更是不好。這種時候,孩子容易產生一些負面的情緒,如大哭、發脾氣等,其實都是可以理解的!

人是感情動物,有情緒是正常的,孩子有情緒也是很正常的!但是,最怕的就是家長不理解孩子的情緒,這就會很麻煩。

家長不理解孩子的情緒會有什麼後果?

01.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試想一下,如果我們是孩子,我們明明是處於情緒的低潮期,可是我們最愛的人——爸爸媽媽,卻還因為我們的不好情緒,對我們發脾氣、懲罰我們,我們的心裡會好受嗎?

久而久之,孩子的性格就會因為得不到理解,變得扭曲。

02.導致孩子變得自卑

當孩子因為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滿足而表現出自己的情緒的時候,說明孩子的內心已經感受到了這種不滿足,並且想要發泄出來。

可是家長不但沒有對孩子的情緒加以引導,反而無視,甚至責怪孩子的這種壞情緒,這就導致孩子漸漸地失去提要求的慾望,孩子的性格也會因此而愈加孤僻、自卑

03.影響孩子和父母的關係

孩子有情緒的時候,其實是最需要父母的陪伴和開導的。可是面對不理解自己的父母,孩子的內心向父母敞開的大門,只會逐漸關上,直至完全閉合。這樣的話,孩子和父母的距離就會越來越遠,孩子越來越不願意和爸爸媽媽分享自己的情緒,親子關係變得越來越緊張。

情緒問題,是每個孩子都會遇到的!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想辦法化解孩子的情緒問題,幫孩子趕走頭頂的烏雲,還孩子一片晴朗的天空。

家長如何化解孩子的情緒問題?

01.滿足情緒背後的需求

當孩子有情緒的時候,這正說明孩子是有需求的,我們需要發現孩子情緒背後的需求。

「寶貝,你剛剛發脾氣是不是因為,你想要買那個玩具,然後被媽媽拒絕了呀?」

即使我們的內心是知道孩子發脾氣的原因的,但是我們依舊要給孩子機會,讓孩子開口主動說出他發脾氣的原因。這樣的話,孩子記憶的時間才會久。

了解孩子發脾氣的原因之後,我們需要對孩子的需求做出回應。

如果可以的話,儘量地滿足孩子。即使不能滿足孩子的需求,我們也需要告訴孩子不能滿足的原因是什麼,要讓孩子從內心接受我們的誠意與想法。

「寶貝,和那個玩具相似的玩具,你已經有很多個了,你知道嗎?這也是媽媽不能答應給你買的原因。並不是媽媽不想為你花錢,而是媽媽希望你能發現更多有趣的東西,而不是只將錢花在同樣的事物上,你明白嗎?」

耐心地和孩子講道理,讓孩子明白並接受,是我們每個父母都應該學會的技能。

除此之外,如果可以,對於孩子的某些小需求,我們可以儘量滿足,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重視,感受到我們的愛,這都是可以讓孩子變得更加自信的法寶!

02.靜默的陪伴而非冷眼旁觀

面對在公共場合發泄情緒的孩子,很多父母都會覺得臉上掛不住,很丟人,就不想理孩子,甚至做出自顧自逃離現場的行為。

這樣的做法是萬萬不可以有的!會給孩子帶來很多的傷害,還會讓孩子變得沒有安全感。

我們應該將孩子帶到一個人少的、安靜的地方,靜靜地陪伴孩子,讓孩子把心中不快的情緒發泄完。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給孩子擦擦眼淚、鼻涕,問問孩子「渴不渴」、「餓不餓」、「累不累」等,關心的言語會讓孩子感覺很舒服。我們還可以抱住孩子,摸摸孩子的頭,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關心和擔心。

言而總之,家長的陪伴對於孩子來說,有著定心丸的作用。即使是面對發脾氣的孩子,我們也應該選擇靜默地陪伴,而非像個陌生人一樣冷眼旁觀孩子的言行。

03.警惕孩子深陷情緒的牛角尖

當孩子深陷壞情緒的時候,我們要提高警惕,不能讓孩子陷在裡面,無可自拔!及時引導,讓孩子快速走出不快。

比如,我們可以帶孩子出去玩玩其他好玩的遊戲,或者去吃個孩子想吃的小零食,或者帶孩子去看孩子喜歡的動畫片、電視節目等。

這些簡單而容易做到的辦法,都是可以幫助孩子快速走出情緒垃圾堆的,作為家長的我們需要學會使用!

孩子有情緒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作為家長的我們需要理性看待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在發泄自己的情緒的時候,我們除了要挖掘孩子發泄情緒背後的原因,還需要帶孩子走出壞情緒,教會孩子正確表達需求、發泄情緒的方法。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在一個相對正能量的環境中,快樂的長大成人!

今日互動:你家孩子有情緒時,你是怎麼做的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

————————————————

在孩子的成長中,出現了任何問題都可以找我解答。希望我的這些建議對你的煩惱和困擾有所幫助。

我是青檸媽媽,想了解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告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zeUMU20BJleJMoPMOpG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