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對錢沒意識,抓住數字敏感期,培養孩子的理財能力

2019-10-01     青檸媽媽

文|青檸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曉曉今年6歲了,已經上了小學,那天媽媽讓曉曉幫忙去小區裡面的小賣部買瓶醋,給了曉曉100元。

回來之後,媽媽問他醋花了多少錢,曉曉說「不知道」。

媽媽再問他:「找零的錢去哪了?」

他說,「買醋都花了」。

媽媽帶著曉曉去小賣部,一問,嚇了媽媽一跳。小賣部的老闆尷尬地跟媽媽解釋說:「孩子問我要了瓶醋之後,放下100塊,頭都不回就走了。我喊他找零,他回了我句『是買醋的錢』,就繼續頭也不回地走了。」

回家之後,媽媽跟曉曉聊起這件事情,媽媽發現曉曉對於金錢一點概念都沒有。1元、10元、100元,對於曉曉來說,是差不多的概念。

在生活中,你們有沒有類似的體驗:孩子對於金錢的概念很模糊,甚至沒有金錢的意識。這是為什麼呢?這可能是由於家長沒有從孩子小時候開始,就培養他的理財能力。

為什麼要從小培養孩子的理財能力

因為理財觀念直接牽涉到價值觀,所以越早培養孩子的價值觀越好,我們需要把我們的價值觀從小灌輸給孩子,從而讓孩子明白理財的 重要性,讓孩子懂得理財的方式方式。

一個擁有理財能力的孩子,他的價值觀會更加清晰,也會更加獨立、自主,更加明確地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麼。反之,一個沒有理財能力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是會受到諸多影響的!

孩子沒有理財能力有哪些危害

01.影響孩子的價值觀發展

如果孩子的理財能力沒有得到培養,甚至喪失,這會導致孩子的價值觀受到影響。

打個比方,如果孩子把金錢太當回事,孩子就會對其他方面的感受比較薄弱,如對親情、友情等,會比較不當回事,一味地認為錢是一切,不能正確的認識金錢。

02.影響孩子的進取心

由於孩子沒有理財能力,導致孩子對於自己人生的追求會下降,這就間接地導致孩子會沒有進取心,影響孩子的成長與進步。

一個沒有金錢意識的孩子進入社會之後,是會受到諸多影響的!因此,家長需要抓住孩子的「數字敏感期」,幫助孩子建立金錢意識。

孩子的數字敏感期

孩子的數字敏感期,一般發生在4歲左右的年紀,有些孩子可能會提前。它指的是孩子對數字、數量關係、排列順序、形體特徵等表現出興趣。

具體的行為有多種。孩子可能會經常性的詢問現在是幾點鐘?或者孩子在吃餃子時突然說自己吃了2個餃子還剩4個。

或者問家長那些是什麼數字,有時候會對比兩個數字,比如他們會問6大還是3大,再或者,孩子會獨自玩起賣東西的遊戲等。

普遍認為: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的確,在這個社會,幾乎所有的東西都可以用金錢來衡量,但我們也不能成為金錢的奴隸,不是一定要利益至上,唯利是圖。

因為一個人一生的幸福和快樂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更不是利益可以替代的。正因為如此,為人父母的我們更加需要幫助孩子建立好的理財觀念,培養孩子的理財能力。

家長如何利用數字敏感期培養孩子的理財能力

01.端正態度,答難解惑

進入數字敏感期的孩子,對於數字的概念會開始凸顯,他們喜歡並且經常性的詢問父母關於數字的問題,在這種時候,父母的反應很關鍵!如果父母的表現足夠好的話,能有效的幫助孩子渡過這個特殊的時期,還能幫助孩子建立好的數字概念、金錢意識。

比如,當孩子問我們是6大還是3大的時候,我們可以給孩子做個實例。給孩子拿出9顆糖果,分成兩堆,一堆是6顆糖果,另一端是3顆。讓孩子自己判別哪一堆糖果,看起來更多。從而讓孩子明白6和3的大小關係。

家長這樣做,不僅能讓孩子明白數字大小間的關係,還能讓孩子體會到數字的樂趣,當我們再和孩子談論金錢的時候,孩子也會更加容易接受金錢的不同價值。

02.建立家庭帳本

孩子由於年齡比較小,各方面都不成熟,有很強的可塑性。

因此,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建立一個記帳本,以此來逐漸培養孩子的記帳能力、預算能力。讓孩子在帳本上記錄一天內的開銷情況,比如買書花了20元,買鉛筆花了2元,都可以教孩子在小帳本上記錄下來。

這樣的話,孩子就有了初步的花銷概念。慢慢地,孩子就會發現零用錢是有限的,就會重新規劃自己的購買計劃,逐漸養成對金錢使用的預算能力。久而久之,孩子的金錢意識也會逐步建立好!

03.教孩子儲蓄

現在的大環境導致,很多孩子花錢都是大手大腳,不知道存錢的重要性。

對此,家長可以帶孩子一起去銀行,並為孩子開設一個銀行帳戶,親自教孩子怎樣把錢存入銀行內。

比如,孩子手頭上有500元,那麼父母可以引導孩子留多少自用、存多少、存多久。

一開始可以把存期縮短,比如三個月,讓孩子可以在短期內就能看到存款的數目在增加,相信他們也一定會對與這筆錢相關的理財信息十分感興趣,自覺地學習一些理財方面的知識。

04.讓孩子買單

當我們和孩子一起去超市購物時,我們可以讓孩子參與「花錢」,不但可以讓孩子理解到買與賣的關係,還可以讓孩子體驗到購物的樂趣,從而也知道「物有所值」的道理。

買了東西之後,讓孩子來付錢。這個時候,父母可以從旁給予指導,比如為什麼我們要買麵包而不買飲料呢?這是因為飲料家裡還有,暫時不需要買。

家長這樣做,不但可以建立孩子的金錢觀,還會讓孩子知道怎樣使用金錢才能讓發揮金錢的最大價值。

如今社會的飛速運轉,雖說生活條件在逐步提升,但是孩子的壓力也隨之提升。正因為如此,我們更加需要幫助孩子建立一些好的金錢意識,讓孩子擁有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

今日互動:各位家長開始培養孩子的理財能力了嗎?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

————————————————

在孩子的成長中,出現了任何問題都可以找我解答。希望我的這些建議對你的煩惱和困擾有所幫助。

我是青檸媽媽,想了解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告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yBL9hG0BMH2_cNUgM2u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