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朱之文變了,還是我們看待他的「標準」變了?

2020-04-22   週遊世界電影

近日農民歌手朱之文因為家門被踹,再次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自2011年成名以來,這位農民歌手便爭議不斷。在朱之文的身上,集中體現了一個人的兩面性。一方面朱之文因為在農村生活四十多年,他身上處處洋溢著一個農民的醇厚和質樸。一方面他卻進入了和農村生活截然不同的娛樂圈,成為了一位擁有頂級流量的另類明星。而他身上的鄉土氣息,很難讓大眾將娛樂和他聯繫在一起。也正因為如此,才使得2011年時,當朱之文身披綠大衣,憑藉著以假亂真的演唱了一首《滾滾長江東逝水》,而名聲大噪。從此娛樂圈多了一位「大衣哥」,農民中出了一位偶像朱之文。

朱之文最早成名是因為參加了山東衛視的選秀節目《我是大明星》,在這個節目中,朱之文憑藉一件綠大衣亮相,而隨後他渾厚的歌聲,徹底征服了觀眾。在成名之前,朱之文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民,而這一年朱之文已經42歲。在農村的很多地方,42歲已經成為爺爺了,而這一年朱之文的命運卻剛剛迎來轉機。憑藉這次「大衣亮相」,朱之文先是成為了網絡紅人,之所以很快成為網絡焦點,是因為朱之文地地道道的農民身份,以及他深厚的音樂造詣。

能夠把音樂作品演繹得如此傳神的朱之文,其實並沒有學過一天音樂專業課,不僅如此,因為家庭生活困難,朱之文在小學二年級的時候便輟學了。為了生活,朱之文和很多普通的農民一樣,一邊在家幫助家人干農活,一邊在農閒時外出務工。但是這個過程中,朱之文一直沒有放棄音樂夢想,他在地攤買來和音樂相關的書籍,自學了很多音樂知識,憑藉這些知識,以及天生的好嗓子,朱之文慢慢練就了唱歌這一才藝。

但是為了生活在務農和務工之間奔波的朱之文,從來沒有想過能夠憑藉唱歌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在成名之前,朱之文根深蒂固的以為,自己會和大部分父老鄉親一樣,守著這片土地,「生於斯,死於斯,歌哭於斯」。

後來忽然成名的朱之文,意外迎來了人生的轉機,這個過程他不僅僅擁有了很高的知名度,而且他還忽然有了很多錢。這個突然的變化,讓朱之文的人生多了無限個可能。一時間網絡上也傳出了很多關於他的虛假新聞,有的說朱之文離婚了,有的說朱之文在縣城買了房子。後來在做客一些節目時,朱之文對這些傳言進行了一一回應。並表示「出名不出軌」。而且在出名之後,朱之文並沒有離開他祖祖輩輩生活的老家,甚至他的飲食、衣著習慣,也並沒有非常大的改變。雖然平日要參加不少文藝活動,但是他一旦有時間便回到農村老家,過起和以前沒有變化的農村生活。

成名後的朱之文依然渴望過著曾經簡單的生活,然而讓他沒有想到的是,他再怎麼努力,也無法找回從前的感覺了。古人有句話,叫做「人怕出名,豬怕壯」。朱之文的成名,正應了這句話,出名後的朱之文,有錢了。但是他也迅速被很多人「盯」上了,特別是村裡的老鄉們。在朱之文成名早期的採訪視頻中,朱之文和村裡人的矛盾,因為他的成名而日漸激化。很多村民認為朱之文出名了,應該給村裡做貢獻。雖然朱之文也為村裡做了不少好事,但是村裡人依然不滿足,希望在朱之文處得到更多。

面對這一切,朱之文的想法很樸實,他覺得自己雖然出名了,但是也是一個正常人,也有正常人的情感。雖然他不拒絕別人借錢,但是在感情上他渴望得到認同。他曾舉例說明,有人借過6、7次錢,但是卻一次不還。而如果朱之文一旦拒絕借錢,對方就會和朱之文劃清界限,這種現象讓朱之文無法理解,因為朱之文自己曾經也很窮,他也經受過生活的挫折和苦難。所以朱之文很明白沒錢時物質上匱乏的尷尬,但是他卻不知道,有些人思想上也是貧瘠的,他借出的錢可以幫助他們物質上的匱乏,卻無法解決他們思想上的貧瘠。

在這樣的境遇里,朱之文依然盡力的為周邊的人做些實事,做些力所能及,能夠惠及大眾的事情。比如這次疫情期間,朱之文就在第一時間向武漢捐獻了20萬現金,隨後他又向家鄉捐出了20萬現金。有人說朱之文在「作秀」,但是相比於很多只會動動嘴皮子的人,朱之文的這場「秀」做得很實在。換言之,朱之文現在已經是一名娛樂明星,他將自己做的好事拿來宣傳,以換取一定的熱度,本身也很正常,只要他所代表的價值觀是正面的,是向上的,又有多少不可以呢?

而前幾日,朱之文家門更是在眾人的起鬨聲中被踹開,這次事件又將朱之文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關於他的議論又開始變得沸沸揚揚。有的人對朱之文表示同情和支持,有些人則認為是朱之文在藉機炒作,而更有人質疑朱之文的生活環境竟然如此「惡劣」,他為什麼不選擇離開老家呢?在眾人的質疑聲中,朱之文四個字「故土難離」回應了為什麼不離開老家。

很多年輕的網友會以自己的標準來評判朱之文,其實他們沒有想過,朱之文成名時已經42歲了,人到中年,他早已經習慣了農村的生活。而在他前四十多年的人生中,他從沒有想過自己會出名成為明星,他自然也沒有設計過自己成為明星之後的生活,所以他唱歌,出名,僅僅是為了改變當下的生活困境,並不是努力要成為一個明星。在這樣的心態支持下,朱之文主觀上並不想離開農村老家。

而且在內心的深處,朱之文是一名原生態農民,他只想本本分分地過好自己的生活。他在成名後,更多的是被輿論推著走,而不是在引領著輿論走。所以朱之文經常會無意中陷入一些莫須有的輿論中,也不足為奇,畢竟他自己不懂得如何駕馭輿論。但是在朱之文成名之後,很多人卻希望藉助朱之文的名氣,做些宣傳。更有一些綜藝節目,通過朱之文接受採訪時所表現出的憨厚,來增加收視率。

這些並不是朱之文自己刻意為之,而是很多人對朱之文的評判標準改變了,人們想看這個網絡「名人」的笑話。其實朱之文變了嗎?用他自己的話說,朱之文從來沒有變過,而改變的,只是周圍人看待朱之文的眼光和標準。所以農村老家人的眼中,朱之文已經不是曾經的「之文」了,而在大眾的眼中,朱之文也早已不是那個土土的「大衣哥」了。但是朱之文還是那個為了生活奮鬥的中年男人,他僅僅是在一次關乎命運的賭注中,贏了上帝的骰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