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青山
前不久,胡歌又上熱搜了,原因有點搞笑。
在上海書展的論壇現場,台下的胡歌筆挺地坐著,眼睛卻眯成了一條縫。他一會揉眼睛,一會用力眨眼,努力調整狀態,眼皮還是不聽話地打架。
看到這個場景,網友紛紛開起玩笑,表示「像極了數理化課上打瞌睡的我」。
但知道原因後,大家又都豎起大拇指,也心疼起他。
原來,胡歌前一天剛從美國回來,時差還沒倒過來,就熬夜自己寫稿做PPT。
更讓人意外的是,這次官方活動他上台演講,沒提自己,全程講述公益活動中別人的故事。
藝人日程繁忙,材料明明可以別人代做,卻偏偏親自上陣,精心準備;自己踏踏實實做過的事,卻主動退後,把榮光給別人。
現在社會如此浮躁,胡歌還這樣做,未免太「傻」了。
但這不是他第一次「犯傻」了。
作為當紅演員,胡歌所屬的公司讓人意外。
自出道以後,他一直堅守唐人。但現在唐人只能算二流梯隊。根據明星資本論統計數據,2017年唐人主營業務影視製作行業排名15開外,藝人經紀收入排名第10,只占公司營業收入的7%。
顯然,這不符合他如今的咖位,而他最嚮往的電影資源,恰好是唐人短板。同期藝人大多解約,華誼英皇也開出誘人轉約條件,粉絲更盼著他離開。
可胡歌自始至終只有一句話:
「我對唐人有特殊感情。」
這份感情是知遇之恩。
千禧年初,21歲的新人胡歌被唐人選中,出演國內第一部遊戲改編劇《仙劍》男一李逍遙,憑藉此角火遍全國。
這份感情更是雪中送炭的恩情。
2006年,胡歌拍攝《射鵰》時遭遇車禍,右眼受傷嚴重,疤痕明顯。演員靠臉吃飯,他以為自己拍戲到頭了。不少經紀人私下聯繫蔡藝儂推薦演員,公司其他高層也想換掉胡歌,她力排眾議:
「我們不換人,我們全部停工(等你)。
為此蔡藝儂幾乎賠上了唐人整個身家,之後又陪胡歌做修復手術,費用公司報銷。
在人生低谷,唐人沒有棄胡歌於不顧,盡全力救治陪伴他,胡歌也用他實際行動回應了這份仗義。
胡歌不離開唐人,看起來很「傻」,其實是重情義,知感恩。
人生難免有挫折,願意幫助你走出低谷的人,是你生命的貴人,能遇見是你的福氣,只有懂得感恩,才能福氣常存。
正因胡歌知感恩,唐人不僅把最好的內部資源給他,後期還獨立出工作室,允許他自由接戲,助其轉型。
時時對自己的現狀感恩,一分耕耘便有一分收穫;對他人為你的付出感恩,這份真誠和氣度,反而會讓他更樂意幫助你。
人世間的最大真相就是,人人利他則人人利己,人人受益。
那場車禍改變了2個人的命運,胡歌破相,助理張冕當場死亡。
當時,去象山路途遙遠,胡歌開完前半程有些累,換給司機小凱開,張冕心疼他,換他去后座休息。不成想一覺醒來天人永隔。
知道張冕去世消息時,胡歌剛手術完,大夫怕傷口感染不讓他哭,他只好把頭放得很低很低,眼淚一滴滴砸在地上。
他想,如果不是為了自己,張冕就不會死。內疚吞噬著他,整夜不能安眠。
再見到小凱時,他像是背了很重的包袱,戰戰兢兢地,垂著頭不敢看胡歌。
那一刻,胡歌感受到了他的痛苦,那種痛,和自己一樣。
他忽然就放下了,算了吧。
小凱出獄後,胡歌繼續聘他當司機。
粉絲為他不值,路人也笑他「傻」。
胡歌卻說:「全世界都可以怪他,唯獨我不行,如果我都不能原諒小凱,那麼他也就真的完了。」
其實,與其說是他「傻」,不如說是他有一個悲憫的心。
他覺得,車禍主要是自己行程太趕,司機幾天沒休息好,這才疲勞駕駛出了問題。因為這樣的前科,他以後失業,自己不願意看到。
善良和感同身受,讓胡歌選擇了原諒,無形中也幫助他走出了車禍的痛苦。
把傷害堆積在心裡,最後受傷的永遠是自己。
懂得寬恕,才能看到幸福,輕裝上陣,才能更好的前行。
經歷過生死後,胡歌開始重新思考人生的意義,他想過真正有價值的一生。
《射鵰》播出後,在公司安排下,胡歌又演了好幾部同類型劇。
2010年春節,他在家看電視,拿著遙控器按了一圈,三個台都有他,全是鮮衣怒馬的少年英雄。
表演很用力,卻演不出李逍遙眼神中的純粹。
「啪」,他手一抖,立刻關掉了電視。
「這麼多年過去了,我怎麼還在繞圈?」
胡歌決定突破自己,撕掉「古裝第一小生」的標籤,沉下心做一個有演技的演員。
他跟經紀人說,我想推掉全部檔期,演話劇。
經紀人一聽,嚇壞了,胡歌,你怎麼這麼「傻」?!一部戲片酬千萬,話劇日薪最高1500!
可胡歌很堅持,拉鋸許久後,經紀人妥協。
由於和角色有一些契合,他有幸在賴聲川導演的《如夢之夢》中扮演「5號病人」。
一場劇8小時,幾千句台詞,可胡歌忙得不亦樂乎。每天早早排練,中午和大家一起吃盒飯,一點不擺明星架子。
最終,他憑藉此角戰勝人藝台柱子濮存昕,獲得北京丹尼國際舞台表演藝術獎「最佳男演員獎」,更被台下的侯鴻亮慧眼識珠,選中出演梅長蘇。
後來,胡歌憑藉《琅琊榜》《偽裝者》兩部大熱劇成功轉型,獲獎無數,一舉躍升一線。
有網友覺得,胡歌是運氣好才翻紅。但所謂運氣,不過是機會碰巧撞上了努力。沒有演技支撐,流量只是曇花一現。
胡歌放棄了眼前的名利,看似是「傻」,其實是對自己更長遠藝術生涯的尊重。
查理芒格有句話:得到你想要的東西,最保險的方法,就是讓自己配得上你想要的那個東西。
不止演員,普通人亦如此。
生活是面照妖鏡,你若濫竽充數,終有一天會露出馬腳。唯有實力和專業才是屹立不倒的底牌,是你對抗一切的底氣。
可爆紅後的胡歌並不開心。
那段時間無論他去哪,都有一大群人圍觀,業內也把他樹立成德藝雙馨的模範,合作和邀約更是如雪花般飛來。
有一次他給袁弘看手機,2000多個未接電話,2300多條未讀簡訊。
眼前的繁華讓胡歌覺得很不真實,自己只是一個演員,卻被外界吹捧成完美偶像。
他不禁惶恐自問:
「我幹什麼了?我得到這麼多?」
他想放慢速度尋找初心,變成自己想像的樣子。
發小勸他:「胡歌,你現在這麼火,別傻了,該掙錢的時候抓緊掙錢啊。」
可胡歌心意已決。
他以個人身份去青海參加公益活動,每天忍著高反,撿垃圾、跟蹤拍攝野生動物。
正是7月熱夏,他和隊友在青藏公路沿線撿垃圾,一公里撿300多個瓶子,裡面有尿的,得一一倒掉,幾天下來味道都免疫了,臉也因為長時間暴曬脫皮。
網友笑他「傻」,哪有明星這麼自討苦吃做公益?
但胡歌很滿足,與大自然深入接觸,和志願者朝夕相處,讓他對人生有了新的收穫和感悟。
隨後,他前往美國留學,增強人文藝術素養。
在當紅時選擇學習沉澱,有不少人諷刺他「傻透了」。
可胡歌看起來「傻」,其實是敬畏自己的職業和人生,敬畏觀眾、粉絲,真正把他們放在心上。
正因胡歌心有敬畏,更重操守,他的作品才更有品質,同行才會欣賞敬重他,觀眾才發自內心喜歡他。
朱熹曾言:君子之心,常懷敬畏。心有所畏,行有所止。
敬畏,是對外界更廣闊的挑戰,對生活真正的熱愛,也是對自己更智慧的負責。
知乎上有個提問:為什麼很少有人討厭胡歌?有個回答我很認同:
不管你喜不喜歡他,你都能從他的身上獲得前行的力量,永遠都能朝著最好的自己在努力。
胡歌堅守唐人,原諒小凱,看似很「傻」,卻是他品格的堅守。
他俯身做公益,看似很「傻」,卻含著他對生命意義的探索。
他演話劇去留學,看似很「傻」,卻透露了一個演員的決心。
人生的每一步,他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麼,該做什麼。
胡歌的「傻」,在常人眼裡總是每個節點最不利己的選擇,實際上卻是更智慧更有格局的判斷。
「我既然活了下來,便不會白白活著。」這句梅長蘇的台詞,也是胡歌十幾年來的心靈寫照。
就像他在《朗讀者》中說的,從鬼門關走了一遭後,他終於懂得:
每個人活著,都有一些事情要去做,有一些特殊的使命要去完成。
那些所謂的讚美和名利,不過是過眼雲煙,不是活下來的意義。
所以胡歌寧願「傻」一點,也要用感恩、善良、努力和敬畏,活出一個生動乾淨的自己。
人生是一場難得的修行,「傻」一點,你也可以活得很精彩!
本文為「碧讀好書指南」原創,好書像碧玉一般珍貴!我們旨在提供高品質必讀好書資訊,幫助每個人讀到好書!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