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產硬裝新三件
新風、凈水、地暖
//
二姑娘說過一個觀點,家的結構就像一個金字塔:
最底層的硬裝用於實現照明、控溫、通風、供水等基礎功能;中間層的收納把擁有物品打理得井井有條,最上層的軟裝才是刷牆配家具的顏值所在。
如果一開始沒打好硬裝底子,那麼無論後期軟裝有多牛逼,這個家住起來也一定是不舒服的。
今天要介紹的屋主Sophie,不僅喜歡為看得見的設計和質感買單,在「看不見的地方」更是捨得砸重金——新中產的「硬裝新三件」:新風系統、全屋凈水和水地暖。
客廳:中央空調+新風系統
來,看一眼Sophie家裡的顏值,入戶後右邊是一個大客廳,布局顯得緊湊而豐富。
燈的布置摒棄了「一燈亮全屋」的老套路,除了正中央氣派又有設計感的黃銅主燈之外,電視機前、掛畫上方都有相應的暖光燈,作為局部重點打光的輔助照明。
整個屋子幾乎沒有大白牆的存在,天花板之外的牆體全刷上了耐看的色彩,帶點灰度的藍與橙是很好的撞色搭配。
橙牆那邊是裝飾壁爐和棕色單人沙發,藍牆那邊是灰色的茶几和大沙發,兩者之間用斷岩流水的地毯達成和諧的色彩過渡。
電視牆的地方挖了一個壁龕,讓電視機凹進牆體更加美觀,B&O的A9音響不僅顏值設計上很ok,而且音域很寬、音質也給力。
Sophie和她先生都是討厭單調無聊的人,對於木地板的選擇也是如此,他們特地選了帶白點和線條的實木地板,是與全屋定製櫃相近的顏色。
雖然免不了被第一次來的親友吐槽:你家這個地板是沒擦乾淨嗎?不過兩個人還是很喜歡這樣的有趣特點。
掛畫能看出家中主人的品位:大衛霍克尼、喬治莫蘭迪、亨利馬蒂斯、雷內馬格利特……女主人留學英國多年,在挑畫上的審美功力自然不俗。
夫妻倆在讀書時都是愛旅行的人,幾乎游遍了五大洲四大洋,自然從世界各地帶回了許多存貨,這些被收納在最顯眼的玄關和客廳近門口處。
這其中有他們自己所畫和收藏的畫作,也有旅途中帶回來的碗碟器皿,巴洛克風格的現代極簡風的放在一起居然並無違和感,反而有一種真實過日子的煙火氣。
一張世界地圖靠在玄關櫃後面,兩個人決定用餘生一同旅行,每抵達一處新的風景,回家便刮開一方疆域。
客廳、臥室、書房除了標配的中央空調,還裝上了雙向流的新風系統,所有的管道都藏在一圈吊頂里,用犧牲一部分層高換來了乾淨清爽的牆面。
Sophie對裝新風的心得是,最重要的並非挑什麼品牌,而是在合同中約定好兩個細節:
一是寫清楚出風口要達到多大風量,室內PM2.5能不能保持在零,如果達不到標準就讓施工方重新安裝或賠償;
二是商家的後續維護服務,用過幾年的管道勢會藏污納垢,而我們自己又很難清洗,所以得和商家約定好至少一年清洗一次。
新風系統的進風口和出風口都裝在陽台處
廚房:全屋凈水
客廳的邊上屬於廚房的位置,通透鋥亮的玻璃推拉門將空間分成兩片:裡面是可以爆炒油炸的中廚區,外邊則是煮咖啡泡茶的西式吧檯區。
廚房是家電集中之地,也是花錢最多的地方,灶台、吸油煙機、水槽、大冰箱、烤箱、蒸箱全用了FRANKE家的,這個牌子的不鏽鋼水槽質量很不錯。
在水槽的選擇上,大單槽比雙槽要實用的多了,如果你家水槽做得足夠大,很推薦搭配上這個瀝水架,隨手一放就能瀝干碗碟,還不用擔心水漬的困惱。
跟櫥櫃的黑色大理石台面保持一致,壁掛的置物架全選了黑色的,油鹽醬醋砧板筷勺統統上牆,做到台面無物就很方便日常清潔了。
最左邊的插座也是有質感的黑色,整體風格看起來就會比較搭。
冰箱上貼滿了憑喜好買的磁力貼,還有一盆壁掛的水培綠蘿,江浙滬的氣候很適合懶人隨便養活這種喜陰植物。
此處再贊一下環保編織袋,這種網袋因為高顏值在ins上走紅,同時也是出門買菜的實用之選:髒了就扔洗衣機滾一滾再用,能大大減少塑料的使用量。
冰箱左邊的柜子打開後,並不是用作儲物的空間,底下是一套中央凈水設備,上面連著德國菲斯曼的採暖淋浴兩用爐。
是的,入戶的水源先在此處凈化,再輸送至廚衛的幾個水龍頭,就連洗澡水也都是濾過的。
很多時候,我們在空氣、溫度和採光上做足了功課,卻唯獨忘了把控生命之源:水的品質。
Sophie很捨得在這些看不見的地方花錢,光是這一套全屋凈水就花了10萬RMB。
如果你也想切實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質,那麼全屋凈水主要考慮這四點:預先留出放設備的空間,位置安在水電集中的廚衛,還需要留出電源和排污口。
玻璃門外的西式吧檯專為泡茶和泡咖啡而設,此處的吊櫃和地櫃做足了收納空間,但亮面反光的櫃門容易顯得家裡小,不建議小戶型使用這種材質。
最右邊的柜子是男主人的專屬儲藏間,因為雪茄和葡萄酒的存放要控制濕度,對抽煙喝酒有講究的朋友趕緊學起來~
德龍的吐司機、SMEG的咖啡機、德世朗的保溫壺,顏色清新的小家電承包內外台面的顏值。
Sophie家的掛畫多到牆上掛不下,但每一幅都承載了以往生活的記憶,比如吧檯上靠著的這兩幅——
左邊是她在倫敦藝術大學留學時的自畫像,右邊則是她自創品牌Trace Back的產品設計圖。
夫妻倆都經營自己的家居品牌,很多東西也是用自家牌子,左下角的Cotten Planet濕巾就是其中之一
因為僅作泡茶泡咖啡用,台面長度不需要很長,所以水槽也是往小號尺寸做的。
衛生間:水地暖
當初僅僅為了顏值上的好看,Sophie費了很大精力給牆壁和地板鋪上了真水磨石,還挖了一個大大的壁龕,搭配很顯質感的黑色花灑和蓮蓬頭,頓時有了住進精品民宿的感覺。
但是,水磨石的清潔衛生真的比瓷磚麻煩很多,家裡裝了它的人有90%都後悔了,非愛之深且者不建議輕易嘗試。(當然了,你也可以像屋主那樣定期找阿姨上門清潔)
比起衛生間的打造,廚房更不建議用水磨石材質,一旦沾上油滴污漬什麼的,要費很大勁才能擦得乾淨。
不過水磨石的唯一優點也很明顯,那就是肉眼可見的好看,配上一幅抽象派裝飾畫,瞬間有了畫廊的感覺有沒有~!
看到這裡你可能要問:為什麼要在衛生間也掛畫呢?不怕畫打濕受潮損壞麼……
其實,這幅畫在好看之餘,還又遮醜又能收納:往上一翻,裡面暗藏玄機,視覺上雜亂的日用品全部「眼不見為凈」。
這個騷操作你得在硬裝前就想好了,否則後期再想打個凹進去的壁龕,蓋上開合畫作為儲物間就很難了。
除了隱藏式的壁龕,衛生間還有一處巧思,把錢花在了看不見的地方,把人的居住體驗做到極致舒適——
從淋浴間到馬桶這一段路,水磨石的地面之下居然藏了水地暖,邊上還有與之相連的水地暖毛巾架。
這樣一來,冬天完全可以踩在暖暖的水磨石上洗澡,再從毛巾架上取下干毛巾擦乾,從頭到腳的使用感和腳感100分。
另一個值得借鑑的小細節,是馬桶邊上的小米智能夜燈,只要衛生間變暗就會亮起來,讓晚上起夜省掉了伸手開燈這一步。
最後,來說說家裝的總體花費。
新風系統、全屋凈水和水地暖,加上拆牆重造格局、整屋櫥櫃定製等等,全屋硬裝零零總總花了6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