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來自醴陵官莊鎮的陳軍(化名)起了個大早,拿著一袋材料,興沖沖地出門了,目的地是15公里外的銀行。他打算為自己的紅心獼猴桃基地搭棚再辦理一筆貸款。但1小時後,陳軍失望而歸,因為「貸款額度已滿」。
今天是五四青年節,作為青年「創一代」的典型代表,陳軍所遭遇的,也是不少農村創業青年所困惑的。他們從大城市返鄉,勵志在家鄉干出一番事業,但由於各種原因,創業之路並不平坦。
創業難題,從土地流轉開始
陳軍是一名「80後」,高中畢業後,他就走出大山,開始在外闖蕩生活。回鄉前,他與在浙江創業的朋友一同打拚,收入還算不錯。但返鄉創業,仍是這個遊子難以磨滅的夢想。
2017年,他返回醴陵老家,辦起了合作社。然而,剛起步就遇到不少難題。
陳軍的獼猴桃園 受訪者供圖
「流轉連片土地可便於管理,但又是種植養殖創業面臨的較普遍的難題。」陳軍說,雖然他面對的是平日裡還算熟悉的「叔叔」「伯伯」,但到了溝通流轉土地時,卻得到各種回絕的理由。
陳軍清楚地記得,2018年,他還專門去長沙參加了一場「如何與村民溝通土地流轉」的研討會,參會的有200多人,不少都是回鄉創業的年輕人。「可見,他們都遇到了這樣的難題。」
來自茶陵的「80後」小顏也有類似遭遇,為了流轉成片的土地養殖小農蝦,他整整花了一年時間,但最終還是沒能說服一些對象,最終只能「東一塊,西一片」。
盈利周期長,融資困難重重
除了流傳土地不暢,陳軍還面臨「種植養殖見效周期長」的困境,繼而又面臨融資難的問題。陳軍的創業項目是種植紅心獼猴桃,從下地到結果,進入盛產期要兩年半以上。因此當記者問起陳軍這兩年的收益時,他一臉苦笑地說:「今年8月才到盛產期。」
陳軍經常在他的朋友圈推銷農產品 記者 戴凜 攝
陳軍說,項目已經投入了60餘萬元,但收益還不明顯,當前又需要搭建棚架等,資金是擺在眼前的難題。前段時間,村幹部特意告訴他有一項優惠貸款政策,但當他興沖沖地趕往銀行諮詢時,卻發現流程和申請材料非常複雜。「其中要求申請人有100萬元的銀行流水,我還沒有什麼收益呢,哪來這麼多流水。」於是,陳軍又諮詢了另一款貸款項目,回家重新準備申請材料,結果出現了開頭的那一幕。
「有朋友看我每天忙不贏,總以為我賺了錢,但其實我有苦難言。」陳軍坦言,回鄉創業這幾年確實有些狼狽,就連家人也開始有了質疑的聲音。他長嘆一口氣說,自己白頭髮長了不少,愛人也說他這幾年憔悴了很多。「當初和 7個朋友合辦的合作社,現在已有多人退股,真是壓力山大。」
多方嘗試,但願能「殺出生路」
儘管面臨諸多問題,但陳軍還是沒有放棄,並期望能抓住一切機會。
陳軍說,種植業要想穩定發展,就必須有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否則一旦遇上滯銷,農產品就會爛在地里。去年,他和另外3名有志創業的青年籌辦了另一個農產品加工廠,打算做水果、蔬菜深加工,但如今又卡在了生產許可證的辦理上。「諮詢過一些主管部門,但回答模稜兩可,所以總是無法通過審批。」陳軍表示,希望能有專人與他們直接對接,以解決更具體的問題。
網絡銷售渠道也是陳軍重點關注的方向。「最近在研究抖音企業號,希望打開更多銷售渠道。」陳軍表示,他從部分村民家中收購了一些加工農產品,打算在微信、農村淘寶、抖音等平台試水,但一想到物流問題,又感覺問題來了。
交談中,陳軍又嘆了一口氣,他不願再把困難說下去。「五一假期過後,我打算再去銀行試試其他類別的貸款,如果再不行,就只能嘗試私人信貸。」
如何幫助青年人才返鄉創業?
市政協委員袁媛提了這些建議
正是因為陳軍的遭遇並非孤例,在今年市「兩會」期間,市政協委員袁媛就重點關注了這一問題。
政策
先行先試,創新制度
袁媛表示,青年人才是農業農村創新發展的中堅力量,是實現鄉村振興的根本所在。近年來,各級政府大力實施人才強農戰略,統籌推進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但由於部分涉農政策不完善等問題,一些鄉村人才政策屬於「有願景無妙招」,導致株洲市農村地區人才仍然嚴重不足。
袁媛建議先行先試創新制度。首先,修訂2009 年的《株洲市集體建設用地有償使得和使用用權流轉管理實施細則》,儘快使株洲市在政策上落實農村集體經營性土地流轉的規定,力爭先行先試,即讓株洲農村具有吸附項目和人才的能力。
其次,建立農村物流政策性補償機制。對涉及到農村創業形成的物流成本進行財政補貼,包括農村電商、農業物資流動等。農業主管部門進行審核後實施政策性補償,降低農村創業成本,提升青年人才到農村創業的激情。
同時,建立農村農業項目保險補貼制度和自然風險、經營風險財政強制保險制度,解決農村創業青年人才的後顧之憂,讓他們放心發展產業。
袁媛還建議,在新的《株洲市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修訂時,設立專章鼓勵青年人才到農村創業,並配套出台相關實施細則。
資金
設創業基金,給予貸款貼息
針對資金問題,袁媛認為,可給予農村創業小額擔保貸款貼息,設立農村青年創業基金,給予農村青年創業企業資金支持;降低創業門檻,允許「一址多照」「集群註冊」;拓展創業空間,鼓勵和引導返鄉人員,充分開發鄉村、鄉土、鄉韻潛在價值,發展休閒農業、林下經濟和鄉村旅遊,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同時,大力宣傳優秀鄉村青年人才,提高青年人才成就感、榮譽感和獲得感。適時召開人才助力鄉村振興現場會,定期開展新型職業農民、鄉村振興領軍人物和農業領創人才等農業農村人才評選活動,對獲得榮譽的青年人才給予獎勵。統籌規劃好農村交通、通訊、商貿、衛生、文化等基礎設施建設,為農村青年人才提供基礎性保障。
袁媛建議,要完善農村人才評價標準,讓他們能夠獲取更多的晉升與發展機會。落實好基層專業技術人才職稱評聘、待遇保障等措施。對長期在基層工作且業績優異的各類人才按有關規定給予獎勵。加大人文關懷力度,幫助鄉村青年人才解決工作、學習、婚戀、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實現感情留人。
節日名片
「五四青年節」源於 1919 年的「五四運動」,這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也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五四精神的核心內容為「愛國、進步、民主、科學」。
(株洲晚報記者 戴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