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膚可以說是門玄學,關於護膚一直都有很多流言,什麼煙醯胺長毛啊、皮膚不耐受啊、刷酸啊…
其實好多護膚沒那麼可怕,只要平常心對待就好,就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刷酸
像我們皮膚的正常代謝周期是 28 天,但隨著年齡增長、飲食不當和環境變化這些情況的產生,會導致皮膚代謝周期的混亂。
而刷酸就像是讓代謝周期重啟一樣,去除皮膚上堆積的老舊角質層,加快皮膚自身代謝繼而達到穩定。
也就是說,如果想改善皮膚粗糙、黑頭、閉口和細化皮膚紋理,那就刷酸吧!(此處請大聲的喊出來)
只是刷酸更適合油皮,尤其是臉上有痘痘閉口這種瑕疵皮。干皮和敏感皮雖說不是不能用,但是要加十萬倍的小心。
不過刷酸在護膚里算是比較考驗使用技術的,所以在刷酸之前,就必須先做好關於酸的種類、濃度的功課。
刷「酸」都有哪幾種?
不是所有帶酸的塗臉上都叫刷酸,例如曲酸是美白劑,阿魏酸算是抗氧化劑,還有抗壞血酸和透明質酸等,都不是用來刷酸的~
刷酸是一種化學煥膚方法,通常用有剝脫作用的酸類或需要小心使用的酸類,目前護膚品中常見的就是果酸類、水楊酸類、維A酸類和壬二酸。
一般講刷酸分為日常刷酸和醫療刷酸。
日常刷酸:通過塗含低濃度果酸或水楊酸成分護膚品達到去角質、改善皮膚暗沉、提亮膚色的作用,屬於淺中層化學換膚。
醫美刷酸:在專業醫美機構中進行化學煥膚,使用高濃度果酸/水楊酸/復合酸剝離皮膚角質,促進膠原蛋白再生,達到重新塑造作用。
幾種常用的「酸」是什麼?
果酸類:淺表剝脫代表
果酸的種類很多,大多數都是從食物中提取的有機酸。比較常見的有:杏仁酸、檸檬酸、乳酸和甘醇酸等等。
果酸具有水溶性,最大的特點是能夠剝落角質,進而提亮膚色、祛除暗沉,效果也很明顯。
主要是通過減少角化細胞間的連接來去除角質,加速皮膚的新陳代謝。
果酸經過多年研究,目前已經有四代,不過滲透性最好、效果最明顯的還是我們熟悉的第一代,也就是杏仁酸、檸檬酸這些。
但是它的缺點也很明顯,就是刺激性大,容易皮膚不耐受。
醫美刷酸通常是從 20% 開始,根據皮膚耐受性逐步升高,而日常護膚品中的濃度在 0.2%—2 % 之間,PH值越低,效果越明顯。
水楊酸類:油痘皮的親媽
水楊酸來源於柳樹皮,自帶脂溶性,能夠鬆動角栓、控制油脂分泌,而且還能抑菌抗炎,可以說是油痘皮的親媽了。
市面上大多祛痘產品里水楊酸都是 C 位主角,一般護膚品里的添加濃度在0.5%~2%之間,醫療級別的水楊酸會用到 30% 左右。
有些洗髮水、洗面奶里也會加水楊酸,畢竟它還有抗炎抑菌的功效嘛~
維A酸類:低濃度也很剛
在國內,A酸本身是處方藥,低濃度維A酸可以加速角質層的剝離,可直接用於痤瘡治療。
去皮膚科看痤瘡什麼的,醫生十有八九會給你開A酸類的藥物。
不過它一定要謹遵醫囑,醫生讓你怎麼用就怎麼用,千萬別自己瞎搗鼓,不然用出問題更麻煩。
普通護膚品中不會加A酸,一般都是用A醇這種相對溫和的維A衍生物,A醇也能在角質層內轉化成A酸,起到抗老、增加表皮厚度等作用。
在1%— 5 %高濃度的維 A 酸則作為剝脫劑,不過這種剝脫在醫美行業用的也不多。
復合酸:大於2的奇效就是它
常見的酸里還有復合酸,它可以綜合兩種不同作用機制的酸,相互合作,加速滲透,還能減少不良反應。
刷酸前的準備
所有酸類產品使用前,都要在手腕內側或耳後先試用(就跟皮試一樣)。
24小時後確認有沒有不良反應,沒有再在臉上使用,建議少量+低頻率+隨時觀察皮膚狀態。
刷酸後的護膚
刷酸不需要避光,手機也能正常用,但要避開陽光,更需要注意防曬。
一周內不要用去角質清潔產品和潔面儀,一定要注重保濕!!
一般4—6個星期做一次刷酸就可以,見好就收,千萬別上癮~
今天的內容就要這裡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