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骨傷科專家,為什麼總在睡覺時將枕頭墊在腿下?他是醫生又是患者,教你趕走腰椎病!

2020-06-19     健康杭州

原標題:這位骨傷科專家,為什麼總在睡覺時將枕頭墊在腿下?他是醫生又是患者,教你趕走腰椎病!

一次提重物,潘浩意外傷了腰。這之後,他便開始注意起自己的行為舉止,開始了「教科書」式的抗病之路。「至今20多年沒再發作,有些防治方法真可以學學。」每每與患者經驗談,杭州 市中醫院骨傷科主任中醫師潘浩總是毫無保留。

意外患病後 開始鍛鍊核心肌群

學生時代,潘浩便專門學習研究腰椎間盤突出。

「我自己就是病人。」1993年讀研時,一次彎腰提重物,猛地起身,潘浩一不注意得了急性腰椎間盤突出。病情發作給生活帶來的不便,他至今印象深刻。「沒法穿鞋子和襪子,寢室四人相約出去吃飯,我站起來就要花上5分鐘,因此比旁人更能體會腰不好的窘境。」

1996年,潘浩到醫院上班,開始進行物理治療。有了專業知識與經驗,他再取物時必然小心翼翼,儘量避免提重物,先下蹲再起身,腰痛再沒有發作。看到身邊人更換桶裝水時,他常提醒一句:「別彎腰,下蹲後將水桶抱起貼近身體,挺直腰背後慢慢站起來。」

要增強腰椎的穩定性,必須增強腰部核心肌群的力量。悟出這一點後, 潘浩便在家堅持進行「五點式」鍛鍊:身體仰臥,用頭、雙手、雙腳支撐,抬起腰部,使身體保持拱橋姿態。

「呼氣時抬起腰部,保持10到20秒,再吸氣放下。每天做3到4組,每組10次。」潘浩提醒,剛開始務必循序漸進,不能鍛鍊過猛。

還有一招是「飛燕式」:身體俯臥,將雙手、雙腳、頭部一齊抬起。

他建議,老人和肥胖者四肢力量不夠,可以只抬起上半身,這種俯臥後伸鍛鍊,也有鍛鍊腰部核心肌群的效果。

黃梅天常用雙手摩擦後腰幫助活血

原先,患腰椎間盤突出的多是乾重體力活的人。如今恰恰相反,純腦力勞動的人占了上風,尤其是辦公室文員、會計、司機等職業,日常坐姿不正確,患病機率更高。

「腰椎間盤突出者不能久坐,每過45分鐘就要起來活動,椅子也別選老闆椅。」作為骨科專家,潘浩的辦公椅是一張硬板凳,凳子的高度適中,保證坐下時腰背基本挺直,大小腿呈直角;他還專門在車上放置了腰靠,開車時用以支撐腰背部。「有條件的,可以買一張按摩椅放在家裡,或在公共場所的按摩椅上按摩幾分鐘,但別盲目去外面的小店推拿、按摩。

潘浩提醒,正骨、復位是一項專業活,推拿前必須明確疾病程度,否則適得其反。他曾接診過一位40多歲的患者,在外面的按摩店正骨後,椎間盤突出反而加重了,髓核突出壓迫神經,到醫院時已半身癱瘓、大小便失禁,只能急診做了大手術。「推拿前應該先做檢查,假如存在中央型大塊髓核突出,就別輕舉妄動。」身邊常有腰痛的親朋好友諮詢哪種護腰合適,潘浩不忘提醒一句,護腰白天戴,晚上睡覺時得解開,只能連續戴上3到6周,以免出現腰背肌肉萎縮。

入梅後,天氣潮濕,寒濕是腰椎病的推手。

到了這個季節,潘浩尤其注意保健,他常在空閒時挺胸平視,將雙手叉在胯部上方,隨後用雙手手掌摩擦後腰,直到身體發熱。「摩擦腰部能增加血液循環,刺激局部穴位。中醫上將痛點稱為『阿是穴』,平時多尋找痛點,多按揉。」

睡覺時腿下

墊一隻枕頭放鬆腰肌

生活中,不少人喜歡「葛優躺」,看看電視、刷刷手機好不愜意,曾經,潘浩也喜歡。

「以前我愛墊高枕頭,半躺在床上看手機,後來發現久了容易躺出問題。人半躺時,腰部肌肉處於緊張狀態,腰更不行了,還傷頸椎。」現在,潘浩在睡前習慣將一隻枕頭墊在腿下,減輕腰部壓力。他建議喜歡側睡的人,不妨在雙腿間夾一隻枕頭。

時間充裕,潘浩還建議跑跑步、游游泳。「許多人覺得跑步傷膝蓋,但在我們骨科醫生里,跑馬拉松的也不少呢。」只要早晚有空,他也會在小區里慢跑,一天跑1萬多步。每半個月,還安排一次游泳或爬山項目。但只要感覺疲勞,這一天便不再做大強度運動,只是走走路。

除去鍛鍊,食補也很重要。乾了多年的骨科工作,潘浩發現,年輕時注意補鈣,年老時更不容易骨質疏鬆,他也常建議患者適當補鈣。

供圖丨市三醫院

「人到中年以後,體內的鈣質開始大量流失,尤其是女性到了更年期雌激素降低,更容易骨質疏鬆,因此要早點補鈣,最好從小開始。」潘浩說,孩子幼時要多喝牛奶,多曬太陽,並定期通過超聲骨密度和雙能X光篩查是否存在骨質疏鬆。成人35歲以後更需要補鈣,少喝碳酸飲料和咖啡,多喝牛奶,吃貝殼類海鮮和豆製品等鈣含量高的食物。有條件的可以到藥店買一瓶普通的碳酸鈣片,每天嚼服一片。

潘浩提醒,碳酸鈣片別盲目選擇含量高的,過量的鈣很難被人體吸收,而且容易導致結石和便秘,因此在服用期間要注意多喝水。

供稿丨杭州市中醫院、杭州日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yl5hz3IBd4Bm1__Y5pD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