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新冠肺炎疫情牽動人心,2月13日,國家衛健委通報數據顯示,截至12日24時,湖北新增確診病例14840例,其中武漢13436例,新增死亡病例242例,其中武漢216例,累計死亡病例1310例,其中武漢1036例。
在武漢的全市大轉移中,有很多病人被送往各處醫院,然而也有被「留下」的垂危患者。2月13日,華商報記者聯繫上一位危重患者,但遺憾的是,他插著呼吸機,病情危重,已無法言語交流。華商報記者通過他的家人口述,記錄下2月7日至14日,他的求醫轉院經歷。
2月12日晚,家人為病情危重的莫羽平送去呼吸機
「我是昨晚(2月12日)武漢全市大行動轉移的確診重症患者。」武漢市江漢區常青街道塢家墩社區54歲的莫羽平曾口述讓家人記錄下這些信息——
我從開始感染到現在危重,從肺部紋路增粗到現在雙肺慢慢變白,從醫院到家裡來回奔波十幾天,到最後走不動了……
在酒店裡痛苦煎熬了一天。這裡只有護士查燒,體溫一直在39.1℃以上,尤其是胸部到肚子之間像火燒,燙手難受。醫院給了一盒退燒藥,吃了燒沒退下來,一分鐘不喝口水,嗓子眼會冒煙,感覺整個人要爆炸了!
我現在上床睡覺的力氣都沒有了(床比沙發高),只有在沙發上湊合躺著。酒店送來的晚餐吃一口都感覺累!
我已經呼吸困難,我不想這樣糊裡糊塗地死去,我要輸氧治療……
莫羽平連日來在醫院和家裡來回奔波,早已精疲力盡
2月13日,莫羽平的姨媽周女士向華商報記者講述了外甥求醫的經歷。莫羽平是湖北武漢人,今年54歲,在廣東東莞工作了10年,一直單身,沒有成家。
醫院家裡來回跑 已精疲力盡
「他沒有基礎病,原先在東莞工作,他父母80多歲,都是高級教師,他今年回來想陪父母過個年,結果就從普通感冒開始發病。剛開始沒有交通工具,他是自己走到醫院輸液再回來,後來發現不對,怎麼醫院這麼多人都是早上去輸液輸到晚上才回去。最後他就是在醫院和家裡之間來回跑。他拍CT片子,從肺紋理增強,到肺磨玻璃狀,再到後來出現白斑,就是這樣一步一步到最後,沒力氣走不動了,就只能待在家裡。」
華商報記者獲得的協和醫院武漢紅十字會醫院2月10日出具的CT檢查報告單顯示,莫羽平的雙肺肺紋理稍增強,雙肺實質內可見大量片狀磨玻璃樣,雙肺感染性炎症病變。
莫羽平的CT檢查報告單顯示,肺部出現磨玻璃樣
「7號他向我們親屬發信息,我表妹就到社區去,請求把他送到醫院治療。後來社區就叫了救護車,他父母把他架下來,抬到車上送到紅十字會醫院,從他被感染一直到現在(2月13日)都住不進醫院,我們家人都已經搞得精疲力盡。我們已經想好了,昨天(2月12日)以為他就活不過去了,今天(2月13日)本來指望一位朋友,把他送到紅十字會醫院,但送過去後仍然沒有床位。這位朋友告訴我們,本來是可以直接轉到協和醫院的,但是沒有看到他的名單,可能是社區沒有報上來。我們立馬又聯繫社區,社區說早就報上去了,我們也不清楚問題到底出在哪裡了?」
再不收治家人擔心很難挺過去
據周女士回憶,「因為這樣折騰已經三四天了,2月7號,社區聯繫車輛,把他送到紅十字會醫院,等待了兩天,因為要排隊,在他前面還有100多人。9號晚上,社區才把他接到隔離酒店裡。」
2月10日早上,莫羽平在隔離酒店的早餐
周女士表示,外甥的病情令人揪心,家人認為他可能就這兩天就挺不過去了,「昨晚(2月12日)我們都是一晚上沒睡覺,給他裝上家裡的呼吸機。」
2與13日下午,就在周女士接受華商報記者採訪時,莫羽平被從酒店送到紅十字會醫院。「現在又從酒店回到了原點,又把他送到紅十字會醫院了,還在等床位。我們都想好了,他就是救活了,也沒有什麼用了,他的肺終身要用呼吸機,這個我們都清楚,因為我們家裡很多人都是搞科研的,所以我們也知道,但是對於他來講,從希望到絕望……」周女士哽咽難語,她最後表示:「如果再不接受維持生命治療,估計他很難挺過去。他的身體這麼好,一直就是在求醫的路上奔波,我們不想他帶著心有不甘走了,哪怕是最後給他一個治療,讓他心裡寬鬆一點也好啊。」
2月13日,江漢區常青街道塢家墩社區胡書記接受華商報記者採訪證實,轄區患者莫羽平病情危重,亟需救治。「今天上午已經接到家屬電話,他的核酸檢測呈陽性,已經確診,作為危重病人,他的病情嚴重,得趕緊治療,我已經跟領導彙報過多次,他的名單我們每天都上報到街道,街道會逐級上班到區里,但現在病人多,醫院沒有床位。」
胡書記介紹,一周多前,社區排專車將莫羽平送到協和紅十字會醫院,但醫院沒有病床,只能在醫院走廊上邊治療邊等床位,因為醫院要清洗消毒,最後將他暫時安置在全季酒店隔離點,「那裡有醫護人員照顧治理,一日三餐都沒有問題。」
胡書記表示,防控下沉到基層後,因為病人多,社區也面臨很大的壓力,到2月13日下午5點,社區統計的各類病人有105位,其中確診的有13位,疑似病例15例,還有55位發熱發燒病人,社區都逐一上報。
胡書記介紹,一般流程是患者在社區醫院篩查後會到轉診醫院,最後轉到收治發熱病人的三家定點醫院。
「除去遭遇車禍和孩子發病被隔離的兩名工作人員之外,我們社區工作人員就15個人,每天要面對的塢家墩社區有戶籍的就2541戶,人口總數6352,社區人員緊張,我們都是24小時值班,從白天忙到晚上,電話就不斷,大家都是從大年三十干到今天,我也時斷時續地發燒,但是也得帶病一直撐到現在,大家工作都不敢鬆懈……」
胡書記向記者承諾,莫羽平收治的問題,社區會繼續上報,一定爭取儘快解決好。
2月13日晚,莫羽平暫時住進紅十字會醫院搶救室
莫羽平80多歲的老父親徹夜未眠,在家裡等候兒子的消息
2月13日深夜,周女士告訴華商報記者,社區工作人員已主動聯繫了家人,說了兩個方案,要麼就是繼續在紅十字會醫院等收治,或者第二天送到腫瘤醫院住院。周女士發來信息證實說:「莫羽平已經在紅十字會醫院的搶救室里先住下了,但願明天安排能有病床。」周女士還附上了在搶救室休息的莫羽平半張臉的照片,他的床頭插著呼吸機。
華商報記者從家人處獲悉,莫羽平80多歲的父親因為年事已高,家人怕老人擔心,一直向老人隱瞞了兒子的病情,但事已至此,實在無法繼續隱瞞。2月13日,老人得知兒子患的是新冠肺炎,焦慮得難以入眠。老人裹著一件軍大衣告訴華商報記者:「我們一家人日夜不睡,一直在家裡等著兒子的消息。」
2月14日清晨,周女士向華商報記者致謝,並表示今天上午就能把莫羽平送去協和腫瘤醫院,而且那裡醫療條件比紅十字會醫院好。周女士表示:「今天一大早,江漢區防疫指揮部一位楊姓工作人員給我打電話確認了莫羽平現在的位置。我們家人希望不要再挪動,怕在路上出意外。指揮部那邊答應了我們的請求,隨即又發來信息『市裡協和腫瘤醫院距離紅會不是很遠且資源條件更好,送那去吧。』,所以我們現在就準備把他送過去。」
華商報記者 李華 實習生 高曉雯
(如有爆料,請撥打華商報熱線電話029-88880000)
本文由樹木計劃作者【華商報】創作,在今日頭條獨家發布,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