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抗疫作品集很多,但抗菌的很少

2020-05-05     康石石

幾乎是一夜之間,所有人都學會了分辨不同的口罩型號。口罩也一躍成為了2020年最有排面的伴手禮。而搶購口罩、自製口罩也一度成為全民熱潮。


稍微關注世界前沿研究趨勢的同學也知道,現在越是世界頂級的藝術院校,越是關注社會問題。現當代設計中,設計作為一種自我表達的方式和手法,運用了多重的媒介,反映了設計師對於某種觀點的個人情感或者個人看法,如此影響深遠的史詩級事件和我們的設計恰恰是無法分割的。


愛丁堡大學的新興專業——Change design,研究方向針對於以上15個全球戰略挑戰

很多同學很擔心現在做疫情相關的項目會撞題,當然無可厚非。可預見的是,今年的疫情主題作品集項目一定會非常多。但是,其實任何話題都可以是設計問題探索的開端,重點是,從這個題目背後你能夠思考並挖掘出什麼,以及能不能透過一次疫情看到觸類旁通的衍生問題和歷史與未來的進展情況,而不是單純著眼在眼前疫情的某些細節上。


並且,同學們大可以從創作媒介入手。比如在疫情之下,人們對於個人衛生安全以及對於衣物的清潔程度越來越重視,抗菌材料的運用,便能成為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以下,正片開始,巧妙運用各種創作媒介,讓你的作品集「抗菌」起來:


一、棉麻材質



棉麻材質是我們最常見的抗菌材料了,相信同學們衣櫃里一定都有。棉麻材質其實就是一種天然的保健性材料,它具有天然的抗菌作用,不僅穿著舒適。還能夠抗菌抑菌,同時挺括感非常好,吸濕性非常好,不會產生悶熱感。在人體穿著紡織品的過程之中,會被來自人體的汗液以及各種分泌物的污漬所沾染,成為各種微生物的營養源和優秀繁殖環境的溫床(所以起床不要馬上疊被子,雖然你們可能根本不疊被子)。


圖源:www.decoratorsbest.com


但是如果穿著麻類織物,不僅舒適涼爽,還有天然的抑菌作用,是我們在製作疫情相關主題作品集時可以採用的材料。此種材質不僅非常常見,也很方便用於其他藝術設計創作,不僅可以運用在服裝設計、面料設計上,更可運用在圖案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等等多個專業。


康石石東家漢藝國際教育 Z同學 獲LCC 視覺傳達 MA offer


二、可反覆水洗的特殊塗層材料



在疫情爆發期間,搶購口罩的熱潮使得口罩的產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然而大量的口罩一次性使用過後就被丟棄,事實上是一種非常不可持續性的行為,並且口罩的回收有一定的難度。作為醫療器械,這些材料事實上可能會導致細菌的進一步傳染。


拋磚引玉到這,其實服務設計、互動設計的同學們應該能想到應該可以做什麼樣的設計了。其實對於創作媒介的角度來說,可反覆水洗的特殊塗層材料,是目前抗菌面料大的主流設計方向。


因為塗層類材料能夠使得大量廢棄的一次性口罩可能進行二次傳染這一情況得到很好的改善。並且,目前可水洗口罩這一概念已經得到國內以及部分韓國企業的批量生產,通過檢測並且推廣上市,相信能夠解決這一問題。而作為學生的我們雖然能力有限,沒有辦法實驗並且產出這種有技術含量支持的設計,但是我們可以嘗試製作類似於防水面料,塗層面料,去減少細菌對於材料本身沾染並繁殖的可能性,隔離病毒,從而產生抗菌的效果。


比如說,蠟這種材質和材料進行混合處理,可以使得面料防菌防水,蠟化面料也會產生不同樣式的視覺效果,是大家可以選擇的材料之一。


「硬核派」荷蘭埃因霍芬設計學院設計師Bart Hess作品:Digital Artifacts,在這個服裝設計的過程中,模特身著羅馬式繃帶,被懸掛放置於水池之上,緩緩進入一池蠟融化的水中;蠟在低溫的水中凝固成型,服帖於人身體的曲線和動態,當人被重新吊起時,會形成雕塑感的蠟質服裝。


三、PVC材料



其實就是大家熟悉的塑料了。PVC則是目前已經作為防飛沫的抗菌材料,被使用在各種場合,雖然很多頭套都是塑料袋甚至充氣球的人的視頻被發到各大視頻網站作為獵奇又好笑的素材之一,但是不得不說,這確實也是一種簡單粗暴的解決方法。



但很多人要說了,塑料不是非常不環保不可持續,與可持續的初心背道而馳了嗎?但其實PVC塑料材料的發明者——瑞典包裝設計師斯滕·古斯塔夫·圖林,但是設計一體式聚乙烯購物袋的初衷,並不是為了圖方便使用,也不願意讓塑料袋成為環境污染的象徵,反而希望塑料袋成為環境的強有力保證者,代替造紙業帶來的環境破壞,成為地球環境的功臣,因為塑料的易用性和可重複性使用,可以減少木材等自然資源的使用。


哪知道,塑料因為其廉價且易用性逐漸發展成一次性使用物品,反而更加嚴重的造成了環境污染。紙張反而又成為大家呼籲替代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材料。


塑料和紙張,哪個材料的廣泛運用對環境的破壞性更大?這真的是一個哲學問題,值得同學們在作品集中去探索深究。


康石石東家漢藝國際教育 L同學 通過回收塑料垃圾,將綜合材料與羊毛纖維進行編織重組,在不同的實驗改造過


四、乳膠材料



乳膠材料也是一種很好的選擇,乳膠材料的工藝簡單,無需縫合,而是可以使用乳膠專用的膠水進行黏合,雖然透氣性差強人意(夏天會非常熱,相信這點女生會有所體會),但是沒有縫隙也就意味著細菌無法進入材質之中,也是材料中可以選擇使用的。相信大家還記得聖馬丁畢業秀上設計師Fredrik Tjærandsen可改變廓形的氣球衣,也是這種材料製作的,現在看來某些廓形甚至是預言了疫情之下人與人之間需要保持的安全距離。



五、魚皮



事實上魚皮也是一種很好的天然抗菌材料,在巴西利用羅非魚的魚皮治療燒傷患者受到損傷的皮膚,利用魚皮的膠原蛋白促進傷口癒合。目前這種技術已經運用到了臨床角度。羅非魚含有大量人類皮膚需要的膠原蛋白和水分,可以使皮膚的治癒功能加速。一塊普通的紗布包紮傷口後需要兩天左右進行更換,而羅非魚的魚皮在經過紫外線處理之後,可以堅持10天左右。把原本廢棄的魚皮作為包紮傷口的材料,也是一種重複再利用,可持續又低廉的治療手法。


魚皮作為很好的天然抗菌材料,還具有修復功能。如果把魚皮這種材料帶入我們的作品及材料實驗之中,不僅僅迎合了可持續這個大的趨勢,同時又能抑菌抗菌符合大家在疫情環境之下對於作品集的要求。同時魚皮這種材質美觀又堅韌,在處理之後可以進行編制加工,視覺呈現效果可以非常的豐富。


圖源:www.bbc.co.uk


以上,康石石為大家介紹了五中能夠運用在疫情作品集相關項目中的創作媒介材料,大家可以打開思路盡情發揮。


這樣還擔心疫情作品集項目撞題?不存在的...


如有更多藝術作品集&深造升學問題,可私信向康石石提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yTbk5nEBiuFnsJQVTYN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