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母乳還是上班賺錢?多少媽媽沒有選擇

2019-08-05     帆子號

8月第一周是「國際母乳喂養周」。在熱情的夏日裡,有一個數字卻有點涼:我國6個月內嬰兒純母乳喂養率是29%。低於世界平均水平43%。

母乳喂養事關小國民的身體素質,怎麼能讓中國寶寶輸在起跑線上?大家瞬時炸開了鍋。

喂奶和工作,兩難的選擇

媽媽們特別委屈。

「如果條件允許,哪個媽媽不想親自哺乳?」

「又要生孩子,又要幹家務,還要母乳喂養,這些都不說了,但是還要工作啊。」

作為一頭超齡退役奶牛,我想起自己兩度喂奶的經歷,差點老淚縱橫。

我母乳喂養兩個娃,好歹把他們拉扯到6個月以後,斷奶了。

為什麼不喂多一點,喂久一點?

要知道母乳是嬰兒天賜的食物、自帶的口糧,營養既高又安全,什麼奶粉也比不上。

我懂,我同意。

因為上班了。非不為也,乃不能也。

工作一忙起來沒法好好擠奶,睡得不好又影響產奶,娃不夠吃讓我焦慮,大人孩子人仰馬翻,都產後抑鬱了。

權衡下來,喂奶弊大於利,只好停止喂奶。

如果重來一次,我願意這個喂奶期限是至少一年。

不喂奶,媽媽們多數時候有她們的道理。原因很多,讓我們來關注很重要的一個,那就是,職場媽媽喂奶難。

網友的評論一語中的。

「首先你得保證媽媽有六個月產假啊!」

「一邊產假就三個月,一邊還說六個月以上母乳喂養,有點為難廣大女性了。」

給你喂奶就沒法賺錢養你,賺錢養你就奶不了你,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工作不負親?

職場媽媽的背奶生涯

三個月的產假飛逝如電。

經過剛開始的各種磨合,母乳喂養漸入佳境,可是這時媽媽要上班了。面對寶寶的嗷嗷待哺,斷奶是否唯一的選擇?

捨不得的媽媽就選擇了背奶生涯。

當一個硬核的背奶媽媽需要做什麼呢?

除了上下班來回背著一套繁複的擠奶裝備外,媽媽的力氣活是要堅持產奶。

且聽我慢慢道來其中的關鍵。

正常情況下,神奇的人體只會按需分泌母乳,寶寶多吸,媽媽多產,擠奶的動作就是在模擬寶寶吃奶,「騙」身體相信寶寶需要更多,它才會不偷懶地產奶。

為了持續產奶,奶牛們要三個小時擠一次。不擠?一個後果是胸脹得讓人難受,甚至出現不可描述的尷尬局面;另一個後果更嚴重,那就是奶量會逐漸減少。

當擠奶的時間表跟工作產生衝突怎麼辦?

比如,擠奶時間早過了,會議室里還劍拔弩張,一時半會結束不了,背奶媽媽干著急。

又比如,媽媽被派出差幾天。是做一個要求進步的員工,還是做一頭達標的奶牛?

真是兩難。

還有一難,如何在辦公室里擠奶?

只有極少的公司提供專門的哺乳室。《今日女報》在2014年的調查說明,93%的企業沒有配備哺乳室。

中國內地所有城市在地圖上標註出的母嬰室數量僅為2643間,其中只有7座城市擁有超過100間母嬰而日本僅東京這一數量就已高達5092間。

於是媽媽們就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噢不,各自「偷偷摸摸」。

有些在會議室里地擠,又害怕有人突然闖進來,一緊張就不利於下奶,不出奶只出汗。

近半的媽媽在洗手間裡擠,抗擊著心理的不適,坐在馬桶上,甚至站著擠。幸運的話,洗手間還比較乾淨。


有人藏在雜物間裡開動,勝在幽靜。


有媽媽躲在桌子下,專業形象是什麼鬼?


有人退守樓梯一角,祈禱那個愛走樓梯攢步數的同事千萬不要出現。

總之,媽媽們拎著奶包到處找「打游擊」 ,讓一件本應特別體面特別光榮的事情,變成了蜜汁尷尬。

說這麼多背奶的細節,就是想告訴大家,沒有哪個背奶媽媽是容易的。

看看背奶老司機媽媽@七太太分享的一張圖,可見環環相扣,絕不比做一個工作項目簡單。

母乳喂養, 不該是媽媽一個人的負擔

背奶媽媽這個不小的群體在各大論壇分享著經驗,抱團取暖。

雖然她們為了寶寶的口糧而心甘情願地背奶,有時也難免累得懷疑人生。

強烈建議大家去看看她們的訴說,才會窺見問題的答案,「為什麼上班後就不喂奶了?」

因為很難。「誰知瓶中奶,滴滴皆辛苦」,背奶最終成為媽媽身心一個沉重的負擔,影響工作、生活和健康,只能黯然放棄。

有些媽媽為了堅持母乳喂養主動辭職了。這麼大的養育成本,由媽媽一個人承擔。

母乳喂養,看似一個家庭的私事,實際上是一個社會的系統工程。

職場媽媽們有權利和責任上班掙錢,追求經濟獨立,同時也有權利和責任做個好媽媽,好好喂奶。

絕大部分媽媽知道母乳喂養的好處,如果因為缺乏資源和遇到其他障礙,媽媽做出了不得已放棄母乳喂養,她們心中想必比誰都難過,輿論就不要再來責難她們了。

國外的例子說明,延長產假和完善生育保險制度可以提高母乳喂養率。

2001年,加拿大聯邦政府把原有的6個月產假延長為一年,加國父母們喜大普奔。我國父母羨慕妒忌啊。

用時,社會各機構不遺餘力地宣傳和鼓勵母乳喂養。多管齊下,效果顯著。

此後的母乳喂養率逐年提高。以「要上班」為原因而停止母乳喂養的媽媽比率逐年減少。

加拿大研究人員還發現,教育程度高、較高齡的媽媽很給力,6個月純母乳的喂養率更高,達到了37%。

國內的數據顯示,大城市的母乳喂養率比農村和中小城市高。這也從側面呼應了加拿大的數據,受過教育的「高齡」中國媽媽們對科學育兒方法更了解,從而更願意喂奶;而且她們的經濟狀況比較好,承受得起因母乳喂養而導致工作收入上的損失。

但是她們本不該是唯一要承擔和付出的人。

每一位希望母乳喂養的媽媽,都需要社會和周圍人的支持。

產假長一點,父母同修產假,福利好一些,公司和公共場合的設施人性化一點,相信會有更多的媽媽加入到母乳喂養的潮流中,更多的寶寶可以享受到吃奶的幸福,健康成長。

我們辛勞的媽媽們,應該過得容易一點。我們珍貴的奶娃們,值得更好的。

關注@帆子號,長見識,開眼界,做夜空中最亮的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yRTAYmwBUcHTFCnfkS6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