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帶貨」祖師爺是誰?唐朝帶貨女王引領服裝潮流!不比現代差

2019-12-18     李夫子說史

在全民娛樂時代的今天,抖音、快手、微視等各類型的小視頻平台異軍突起,無數的國人都在這些平台中找到樂趣,正所謂有流量就有生意,咱們國人還是很聰明的,根據這些平台的屬性,自然而然的衍生出了一個特殊的行業「視頻帶貨」!最出名的莫過於「抖音帶貨」了,無數的抖音達人通過拍攝小視頻、直播分享等方式賣貨,賺得盆滿缽滿!當然了,李夫子也並不反感帶貨,只要是物美價廉,能給我們提供一個新的選擇機會,又有何不可呢?更關鍵的是帶貨並非最近才有的,早在千年前的古代,就已經有了,翻開歷史,驚訝地發現古人們帶貨一個比一個凶,古人都如此,我們現代人當然也可以帶了,那今天李夫子就跟大家聊一聊古人帶貨的傳奇故事。


古代帶貨的祖師爺「張騫」


據考證,最早的帶貨名人,那可厲害了,帶的都是洋貨,大概就要算漢代的「張騫」了,歷史課本都學過。原本漢武帝讓張騫出使西域,要聯合月氏前後夾擊匈奴,結果他歷盡千辛萬苦到了地方,沒想到月氏說:「我們搬了新家園,日子過的很幸福,為啥要打仗呢?」張騫失望之極,無奈之下,歷經一番磨難,終於又回到了漢朝。可是沒幾年,漢武帝再任張騫為中郎將,率300多名隨員,攜帶金幣、絲帛等財物,牛羊萬頭,然後第二次又出使了西域,這一次比第一次外交成果大很多,捎帶著還給大漢從海外帶回了大批的貨物,比如「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裡面的葡萄美酒。


說起來,葡萄美酒現在好像很普遍了,可是從漢朝到盛唐,只有達官貴人才能喝得起!據說在東漢時期有這麼個事,當年有一個涼州人叫孟佗,僅用一斗葡萄酒賄賂張讓,就得了一個涼州刺史的官,所以說假如我們能穿越回去的話,啥都不要帶,就帶幾瓶葡萄酒,搞不好我們就發財了,言歸正傳,葡萄酒帶回了中原,而釀造葡萄酒的葡萄,張騫當年也帶回中原了。別看葡萄在地球上已經有超過6000萬年的歷史了,但它最早可不是咱這的物種,前段時間一部熱播的電視劇叫《楚漢傳奇》,裡邊有一個鏡頭,李夫子印象非常深刻!秦二世胡亥拿著一串葡萄就往嘴裡塞,李夫子就特別想問一下導演,是張騫早還是秦二世胡亥早?秦朝怎麼可能會有葡萄?千古一帝秦始皇,恐怕到死都沒有吃過。


所以如今我們能夠在大街小巷買到葡萄,吃到葡萄,喝到醇美的葡萄酒,應該給人家張騫記頭等功。張騫帶貨不僅只是葡萄,香菜、大蒜、芝麻……整個一火鍋調油碗都是託了張騫的福,還有木須、蠶豆、核桃、黃瓜和石榴等等,尤其是後三個還真有故事。核桃和黃瓜各位知道嗎?原本張騫帶回來的時候並不叫這個名字,而是換做「胡桃核」、「胡瓜」,因為是從胡人那拿過來的嘛。就這樣過了幾百年,等歷史到了五胡亂華的時候,有一個我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奴隸皇帝「石勒」,建立了後趙,他是羯人,做了皇帝以後,他特別不喜歡被人叫做「胡人」,覺得這是一種歧視,就讓大家來避諱「胡」字,話說有一回石勒召見官員,他看到了郡守「樊坦」,這個人很奇怪,那天來見他的時候穿的是破破爛爛的衣服,這讓石勒非常吃驚,就趕緊問:「你怎麼窮成這樣?今天來見寡人」。


這樊坦非常氣憤,性子也直,就說:「都是那幫胡賊無道,半道上把我的衣服都給搶走了。」可是剛剛迸出最後一個字,樊坦就渾身冒虛汗:「完了,犯忌諱了。」嚇得是連連磕頭謝罪,在皇帝面前這麼說,那是殺頭之罪!好在皇帝沒有怪他,還賞賜給他很多的車馬衣物,等到了中午皇帝和大臣們一直吃午餐,皇帝忽然指著一盤胡瓜就問樊坦:「愛卿,你看這是什麼?」樊坦一激靈哪還敢胡說!靈機一動,就詩從口中來:「紫案佳肴,銀杯綠茶,金樽甘露,玉盤黃瓜。」石勒一聽哈哈大笑,從此原本不黃的黃瓜就慢慢取代了胡瓜。


而這個胡桃也是當年為了忌諱皇帝的「胡」字,故將胡桃改為了核桃,延續至今,多吃了補腦。所以說張騫是我們帶貨界的祖師爺,一點問題都沒有。歷史上正是因為張騫開闢了絲綢之路,他也被稱作「鑿空」,都托張謙的福,順著絲綢之路,後來海外帶貨就容易多了,像胡椒、菠菜、西瓜、象牙、香料等等,這都屬於海淘帶貨。可能有朋友要問了,咱們中國古代民間有沒有「帶貨大神」?我們不海淘我們愛國貨。其實古代當然有帶貨,說白了那就是利用流量賣產品,這完全是一種營銷手段。咱們現在用明星做代言,那都是古人當時玩剩下的,你可以猜一猜我國最早的明星代言活動是哪位大咖參與的呢?其實是我們都熟知的「伯樂」!


古代明星代言第一人「伯樂」


話說當年有一位馬商初來乍到,結果沒有生意,怎麼辦?冥思苦想,最後想出一個主意。這個馬商在當地找到了相馬一流的「伯樂」老師,砸他一大筆錢,請伯樂到馬市當中轉一圈,到他的店前停一會兒,要離開的時候也不用說話,回頭看一下他的馬就行了。伯樂就覺得這錢掙得太容易了,就滿口答應了,第2天,伯樂按照計劃就對著他的馬做很留意的樣子,最後一句話沒有說走了,大傢伙一瞅大名人伯樂都這麼青睞他們家的馬,肯定馬很好,便爭相購買,馬的價格一下就翻了10倍。


古代美女帶貨經典案例


這是我國民間有史以來第一次明星代言。真說起帶貨,李夫子發現有很多的主播確實在抖音這個平台上,但你別看古代沒有抖音,可一直有抖音的帶貨模式。各位小夥伴在刷抖音的時候,會有不少的帥小伙、漂亮姑娘,唱歌、跳舞、聊天,各種戲精小視頻,等到慢慢的聚集不少粉絲了,產品就開始賣起來了。那麼話說在西漢有一對神仙情侶,這便是「司馬相如和卓文君」,也是用抖音模式,輕輕鬆鬆的人家就把錢賺了。話說司馬相如拐了卓文君以後,他們就跑到四川開了一家小酒鋪來謀生,那個時候賣酒的門口都會有用酒瓮搭的台子,那人要站上去好吆喝來招攬客人,這就是所謂的當壚賣酒。


你想卓文君是誰?漢代才女,精通音律、善彈琴,姿色嬌美,顏值絕對可以秒殺一票抖音女神。卓文君如果擱到現在那賺發了,唱唱歌、撫撫琴,朝你淡淡一笑,沒有濾鏡、絕對天然,很多人一定會被瞬間圈粉,古人比起現代人,其實他們的需求也是一樣的,這麼一個大美女往高台上一站,當然大家是紛紛湧來,據說他們酒鋪的門檻都被踏平了,你說酒館的酒和菜還不得賣個底朝天?吸人眼球、博人關注,這不就是「帶貨」嗎?卓文君和司馬相如絕對是高手,而後歷史上又出現了一些帶貨的高人,比如大家都熟悉的李白,他不是特別喜歡喝酒嗎?然後每回是美酒幾斗,喝上頭以後狀態好了,揮斥方遒,留下千古名篇。


這明顯跟現代比,就是開直播帶酒的節奏,這也使他無疑成為了我們中國白酒最馳名的名人符號,直到現在!各位有興趣可以查查,到目前為止叫太白酒廠、太白酒坊、太白酒業的全國有一大堆,而另一位大詩人杜甫也是,他一生關於酒的詩,就留下了20多首,「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沒辦法,人家流量大。


古代帶貨女王「楊貴妃」


在古代,帶貨不僅僅是男人的專利,女人也有,而且還很厲害!完全可以躋身大唐帶貨女王之首,這位便是和李白在歷史上有過不清不楚關係的楊貴妃,那麼她當年帶了啥貨呢?先不急,從白居易的一首詩《琵琶行》中就會發現。這首詩描寫了一位善彈琵琶的女子,是「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這裡邊的血色羅裙就是「石榴裙」,這種裙子顏色,如石榴花開格外紅艷的那種顏色,女生穿上以後漂亮極了,是唐代年輕女子青睞的一種服裝款式,那麼它在唐朝為什麼會流行起來?這就跟楊貴妃帶貨有關,因為楊貴妃她非常愛石榴花,特別愛穿跟石榴花一樣顏色的裙子,既然愛妃喜歡,那就通通種上,她老公李隆基就在周邊大量栽植石榴,在石榴花競相開放的時候,兩人就會在花叢間賞花暢飲,每回楊貴妃飲酒後雙腮緋紅就顯得更加嬌艷了,這也讓玄宗對貴妃是更加的喜愛了。


可是玄宗寵愛貴妃,不代表大臣們都喜歡,因為玄宗常年不理朝政,大臣們不敢拿皇上怎麼樣,可是對楊貴妃就可以拿捏了,冷麵對峙,也就是說,楊貴妃過來,大家把臉側向一邊,故意就是不下跪。那話說有一天唐明皇設宴招待群臣,又請楊玉環來獻舞,可是這一次楊貴妃她竟然罷工了,你的臣子們對我不恭敬,我今天就是不跳。唐明皇問清緣由以後非常生氣,下令所有文武百官見著貴妃,一律給我跪拜,否則以欺君之罪懲處。欺君之罪那是很重的,抄家滅族的。沒辦法,大家看到楊玉環身著石榴裙走來時,只能紛紛下跪行禮,這就是拜倒在石榴裙下的由來。


宋朝帶貨多樣化


楊玉環這一波被動式帶貨,也使得石榴裙最終走出了皇宮,成為了當時全國婦女同胞們的流行裝,而風靡大唐上百年。唐之後,歷史來到了宋,各位也知道,北宋的時候,商品經濟就很發達了,有需求就有市場,帶貨的手段就更多了,站台扯著嗓子吼,司空見慣,一般的宣傳手段,旗幟招牌、門匾幌子,該用的都用上了,怎麼才能把產品賣得更加高級一些?這就得請出當時的自媒體大流量網紅了。比方說我們都非常熟知的蘇東坡,他就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營銷案例,他當年帶貨完全就不需要親自翹首弄姿,而是大筆一揮!「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他自美。每日起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結果直接導致嚴重滯銷的黃州豬肉馬上大脫銷,順道還把東坡肉也給帶起來了,成了一道聞名海內外的名菜,直到現在。


由此看來,現代很多的經典銷售手段,都可以在古代找到原型,各位想創業、做銷售的小夥伴都不妨多翻閱翻閱歷史,從古人的智慧中汲取精華,為我所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yLSHG28BMH2_cNUgZTt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