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有一部很火的歷史題材電視劇上線了,好評如潮,這不禁使我想起了去年一部大火的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不過這部電視劇說得是唐朝,而今天李夫子要跟大家聊的電視劇講述的則是宋朝的故事,這部電視劇就是《清平樂》。說起「清平樂」,可能很多文史愛好者的第一印象就是那首辛棄疾的詞,不過辛棄疾是南宋人,而今天這部劇的故事背景則是北宋年間!很多朋友觀看之後都反應看了七八集,從服化到演員都沒毛病,就是劇情發展有點慢了。「狸貓換太子」在宋朝確實是個大事,但是說穿了也不複雜,男女主的愛情戲大家也不關心,估計大家更想看看晏殊、韓琦、范仲淹、歐陽修等多位大咖同朝當官,又是怎麼樣的一個神仙打架的局面。
真實的劉娥
劇中由王凱飾演的宋仁宗應該吸引了一波迷弟、迷妹們,但是今天咱們和大家聊一聊另外一位大咖,就是和宋仁宗臨朝稱制的「劉娥」劉太后。說起中國歷史上政治圈的三位女強人,那就非唐代的武則天、漢朝劉邦的老婆呂雉以及宋朝的劉娥劉太后莫屬。他是宋真宗的老婆,也是宋朝第一位臨朝稱制的大女主。其實《宋史演義》當中有一句話對她的評價特別中肯,「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四川妹子入皇門、一路逆襲可不問,把持朝政十多載、後世評價是非存。平民出身嫁二婚身份的劉娥如何成為皇后?她的一生究竟經歷了哪些生死大事?作為一名女強人,她想不想當宋朝的武則天?民間傳說,狸貓換太子,到底跟她有啥聯繫?今天李夫子就跟大夥聊一聊一路逆襲的川妹子劉娥。
電視劇《清平樂》,剛開始的年號是「天聖年間」,其實這「天聖」兩個字的「天」字,拆開就是「二」和「人」兩個字。這個年號就是「二人聖」,說明當時管理大宋天下的是兩位,分別是太后劉娥,以及還沒有親政的宋仁宗趙禎。那說起劉娥大家可能沒什麼印象,她就是民間傳說中「狸貓換太子」的受益者,其實壓根就沒什麼狸貓換太子,劇中說的也很明白,劉娥沒兒子,老皇帝宋真宗偶然寵幸侍女,該女子意外懷孕生下了一名男嬰,這個男嬰就被劉娥抱走了,根本就不需要拿狸貓換孩子,直接就是明搶。這個孩子後來成為了大宋天子,宋仁宗趙禎,因為狸貓換太子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皇家也攔不住流言蜚語,於是劉娥從宋朝之後的口碑就比較差了,甚至變成了想奪取宋朝天下的一代奸妃。
劉娥的出生背景
但事實情況壓根不是這樣。劉娥的故事,咱們還得從她悲劇的童年開始講起。正史《宋史》當中記載,說劉娥祖籍是山西太原,爺爺是將軍,父親是刺史,可是因為戰爭爆發,原來官宦家庭的女兒變成了無依無靠的孤兒,後來被好心人收養,在四川長大,是個地地道道的川妹子。不過《宋史》裡面的記載,大家看看就可以了,除了在四川長大之外,其他說法都不靠譜。所以劉娥是不是將軍和刺史的後代,我們沒法證明,但是李夫子個人的傾向她不是。很可能是後來人給太后臉上貼金。
關於劉娥的出生還有另外一種說法,說她之前嫁給了四川一個叫「龔美」的銀匠,其實她和龔美的關係也有那麼一點說不清道不明。《宋史》當中原文的記載是這樣的,說「蜀人龔美者,以鍛銀為業,摧之入京師」,意思是一個姓龔的男人,帶著一個姓劉的女孩在京城打工,劉娥和龔美是養父女關係,或是夫妻關係都說的通。而且據說劉娥擅長打撥浪鼓。一個銀匠拉風箱煉銀子,另外一邊美女劉娥玩撥浪鼓招攬生意。這個畫面大家自己可以想一下,這個關係你可以細品。
劉娥與宋真宗的愛情故事
這段時間《清平樂》比較熱,可能很多朋友都可以在網上看到講劉娥、講宋真宗的故事。在這裡要給大家澄清一下,為什麼每個作者講起來的感覺都不太一樣?其實是因為一些史料的原始資料真實性太差了。史料當中比較真實的記載是當時還在做太子的宋真宗巧遇劉娥,那真是「只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這一下太子就跟丟了魂似的,最終使出渾身解數,抱得美人歸,從此咱們的太子踏實了,天天心裡想的只有他的愛妃,對劉娥是寵幸有佳。
劉娥和宋真宗的愛情故事,發展應該是真的,但太子對她的寵愛算是開啟劉娥和命運鬥爭的第一步。宋朝的皇后身份相對來說不是那麼看重出身,也有幾位平民皇后,但是劉娥的身份確實是有點卑微了,算不上良家女子。所以從她進入王府的那天開始,就很不容易。比如太子的乳娘秦國夫人就看不上這位二婚的川妹子,苦口婆心的勸太子,可是太子不聽,於是直接向太子他爹宋太宗告了一狀,「皇上您管管您兒子,自從狐狸精劉娥來了之後,咱們太子的身體都快垮了。」宋太宗一聽這還得了,還把我兒子的身體快掏空了。抓緊把劉娥趕緊給趕出去,皇上生氣了,太子也緊張,為了女人耽誤自己轉正,太划不來了。但是另外一邊是自己的真愛女人該怎麼辦?最後只好折中把劉娥暫時安頓在了王宮指揮室張耆家裡。
這事把張耆嚇得夠嗆,太子老婆住我們家,我以後還是睡辦公室吧。誰成想這種格局,他維持了十幾年,一直到10多年後,宋太宗去世,太子繼位,劉娥才轉正了。宋真宗歡天喜地的把劉娥迎進了宮,封為美人,有情人終於踏實的在一起了。劉娥進王府的時候還只是一個十五六歲的小姑娘,這會已經30齣頭了。但是萬幸宋真宗對她是真的有感情,劉娥也不是一個單純憑藉顏值的女人,她是一個非常智慧的女強人。進宮之後,宋真宗先把她晉封為二品修儀,很快又封為一品德妃。景德4年,就是公元1007年,父親當年給他取的郭皇后去世之後,宋真宗就開始精心謀划著怎麼樣才能讓劉娥當皇后。
一般女子當皇后最缺的就是皇上的寵愛,而劉娥當皇后最缺的是出生問題。當宋真宗向大臣們提意見,讓劉娥當皇后的時候,大臣們是一片反對,大家希望立沈才人為皇后,因為皇后不僅是皇上的老婆,君為臣父、後為臣母,士大夫們是很講究皇后出身的,人家沈才人出身宰相家庭,地位高、身份好,封她為皇后,不管是從道德倫理還是政治角度來說都是實至名歸的,而劉娥怎麼看都差點意思。大臣們和皇上的意見不統一,宋真宗就乾脆暫時不立皇后了,直接拖著。這個事一直等到5年之後,宋真宗把一切手續禮儀從簡,只是把封后詔書傳到了中書省,來了一次低配版的快速封后儀式,大臣們最後也沒辦法,劉娥就是在這種情況之下,倉促當上了皇后。看看劉娥的經歷,不難發現,她完全是從雞窩裡邊飛上枝頭當鳳凰的。這種人她不可能只靠顏值或者只靠手段這一招走到今天這一步。
劉娥聰明又好學
劉娥在李夫子的印象當中是一個挺完美的妻子,剛開始她的文化水平應該不高,但是往後你會發現劉娥處理事情越來越周全妥善,不像一個沒文化的人能做出來的事,肚子裡沒點東西,你怎麼可能管理國家,讓文武百官心服口服?劇中不是也有劉娥勸傻傻的皇后多看書、多學習的橋段嗎?這個應該是劉娥自己的親身體會,不得不說正午陽光的劇情細節還是值得玩味的。
《宋史》當中也有一段關於劉娥學習能力的評價,說「劉娥後天很聰明,悟性又高,人又警覺,熟讀史書,每次聽到朝廷裡面發生的事情都會默默的關注、記下來。」每次宋真宗退朝批改奏摺,半夜就會把摺子裡邊記錄的天下事和劉娥分享,順便問問她的想法。劉娥就把這些內容用心記下了,還會把同類型的案件告訴宋真宗,通過這些事情她積累掌握了不少處理國家大事的方法和技巧。什麼事就怕用心二字。 劉娥就是一個特別用心的人。
劉娥處理政事
大約從天禧4年,就是公元1120年開始,宋真宗得了中風,他只能躺在床上不能上朝了,於是就把政事交給了劉娥。宋真宗在床上一躺就是好幾年,這期間作為皇后的劉娥,不但要照顧生命垂危的皇帝,還要教養年少的太子,更要決策天下大事。但是她沒讓宋真宗失望,台上的宋真宗奄奄一息,台下還有些人開始搞陰謀詭計,電視劇《清平樂》裡邊講到了,劉娥廢除了寇準等一幫能臣,她為什麼要這樣做呢?一方面就是因為寇準反對劉娥扶正,另一方面寇準有一個小問題爆出來了,他把還沒有議定的朝廷大事提前泄密,所以被罷免,緊接著宰相位置由丁謂接任。
太監周懷正想要秘密廢掉劉娥,殺了丁謂,擁立太子,結果是先被人告發,被劉娥反殺了。這些里里外外的變故並沒有擊垮劉娥,反而讓她積累了經驗,把太后這個位置越做越穩了。乾興元年,就是公元的1022年,宋真宗病逝,太子繼位,這就是劇中王凱飾演的皇帝。由於宋仁宗當時只有13歲,是個小孩子,所以宋真宗臨死前就在遺詔中說「尊后為皇太后, 軍國重事, 權取處分」,意思就是軍國大事就由皇太后劉娥處理,所以劉娥由皇后變成了皇太后,從幕後走到了前台,成為了大宋王朝的真正決策人。
劉娥成台前決策人
那麼問題來了,太后和皇上一塊處理朝政,這一個辦公室怎麼能做倆領導呢?剛開始宰相丁謂就建議說「太后,咱們以後開朝會的時候,皇上坐在承明殿,您重新選個地方聽報告可以嗎?」這個意見明顯是在弱化劉娥,劉太后當場否決,最後定下的規矩是宋仁宗和劉太后每5天上一次朝,皇上在左邊,太后在右邊,皇上自稱為「朕」,太后自稱為「吾」,從此這川妹子劉娥開始了長達11年的垂簾聽政。
總體來說,劉娥是一位合格的扶正太后,其實你看她把小皇帝宋仁宗培養的這麼好,就知道劉娥沒有動壞心思。她要是真的想篡權,當武則天,只會把宋仁宗當作傻子一樣養著,幹嘛要求宋仁宗跟著自己一起處理政事的同時,還網羅天下名師,教他用心學習呢?甚至劉娥還特意在崇政殿的西廂房給宋仁宗安排了一個專門讀書的地方。其實從宋仁宗的人品咱們也能看出來,寧願自己吃點虧都害怕下人受責法,這樣的好孩子家教是不會差的。再說了,這宋仁宗又不是劉娥的親兒子,皇上自己不知道,劉娥心裡還不清楚嗎?
關於宋仁宗發現自己的身世,這一點和劇中演的不太一樣,真實的歷史情況並不是八王爺乍乍乎乎的當著宋仁宗的面告訴他說「侄兒,太后不是你娘,你被騙了。」真實情況是劉娥把知情的王爺們的兒子全部收養在宮裡,誰敢亂說話,你可得小心自己的親兒子。宋仁宗一直等到劉娥去世之後,這一下才算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劉娥在世的時候根本就沒人敢提。總體來說,劉娥劉太后當朝11年,表現還是不錯的,停止了和北方少數民族的戰爭,這把軍費省了下來,而且邊關貿易打開,宋朝還能再賺一筆,只不過宋朝的面子有那麼一點小小的損失,每年要給人家一點錢、一點東西,但是里子有了。
從政策方面,你說劉娥做的有問題嗎?也有那麼一點小問題,這太后的權力太大了,就有膨脹的時候。女人嘛,都愛買買包、蓋蓋樓,這些事劉娥就奢侈了一些,但是在一些大是大非的問題上面,劉太后的大腦是非常清晰的。比如有一個姓方的一個小官,就上疏說「建議劉娥仿照武則天為劉氏祖宗立廟,」一瞬間就遭到了劉娥一頓臭罵。太常博士程琳給劉娥獻上了一幅《武后臨朝圖》暗示:「您看看,前面有武則天稱帝,劉太后您也可以學學她。」劉娥當場就把圖扔在了地上,就說我是不會做辜負祖宗的事的。
但隨著宋仁宗的年齡增大,要求皇太后還政於皇帝的呼聲從來沒有間斷過,有的甚至給皇上聯名上書。占這一派的就有咱們熟悉的大咖范仲淹。明道二年,就是公元的1033年,65歲的劉娥感覺到自己大限將近了,強勢的就完成了自己最後一個心愿,穿著天子專屬的袞服,頭戴倚天冠,在太廟進行了祭祀,接受了群臣贈與的「應元崇德仁壽慈聖皇太后」的尊號,隨後就還政於宋仁宗了,實現了權力的順利交接。沒多久,她就因病去世了。
宋仁宗身世真相大白
劉娥去世之後,立馬有人跳出來告訴宋仁宗「皇上,劉太后不是您親媽,李妃才是你的親娘。」還有人甚至就說李妃是被劉太后毒死的。這一波波留言讓宋仁宗心裡全亂了,關乎到自己的親生母親,其實論誰都著急。所以宋仁宗在情急之下打開李妃的墓開棺驗屍。李妃是宋仁宗的親生母親,這點沒錯,宋仁宗確定之後追封李氏為皇太后,諡號「莊懿」,後來又改成了「章懿」皇后,可是劉娥並沒有坑害李妃,李妃在去世之前的身份其實都非常低,她能被封為宸妃,這也是劉娥安排的。而李宸妃的葬禮,劉娥不僅沒有潦草處理,而且是特別關照。史書當中記載,打開棺槨之後,李妃的容貌像活的時候一樣光彩照人,身上的穿著和皇太后是一個級別,這是因為劉娥的特別關照,用水銀養著,身體才沒有腐壞。劉娥雖然不是宋仁宗的親媽,但是對宋朝、對宋真宗完成了輔佐功勞,對宋仁宗也是精心培養。對於和自己有過糾葛的李妃,在對方生命的最後也算是厚待。看到這樣結果的宋仁宗這時感慨的說了一句名言「人的話,豈可盡信啊」。
縱觀劉娥的一生,雖然可能也有各種各樣的小問題,但從大的方面來說,她並沒有犯什麼大錯,對比呂雉和武則天,李夫子認為劉娥更加的稱職與優秀,不知道各位小夥伴怎麼認為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Jphqi3EBnkjnB-0zif8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