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水滸傳的英雄好漢們,都有自己的綽號,每個綽號都真實地反映了這個人性格、或者外貌。讓人們能夠記住他們。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梁山老大——宋江的兩個外號是怎麼回事吧?
宋江有兩個外號,一個是"及時雨",一個是"呼保義"。
"及時雨"是怎麼來的呢?晁蓋搶劫生辰綱東窗事發,宋江就是冒著生命危險去通知的晁蓋,讓他們提前跑路了;第二印象就是仗義疏財,哪怕手裡的錢不多,哪怕知道對方會亂花,他也毫不猶豫,並且根本就不指望對方會還。例如,第一次見到李逵,李逵就找他討要銀子。當時宋江是因殺人被發配到了江州的,手裡錢並不多,但他依然是立馬就掏出剩下的銀子全部都給了李逵,旁邊的人勸他別給,因為李逵是拿著錢去賭博的。但宋江只是笑笑說:"無妨,無妨。"
"及時雨"這個綽號反映了宋江"俠義"的一面。因此主要是江湖上的人跟喜歡叫"及時雨"。
那麼他又為什麼會被叫成"呼保義"呢?
保義是宋代武官的官名,那身為鄆城縣押司的宋江為什麼叫保義呢?原來,在北宋,南宋之交的時候,官爵泛濫,各種職位,人人可得,就連大官家裡的僕人都可以稱為"保義"。
南宋龔開在《宋江三十六人贊》中介紹宋江時贊稱:"不假稱王,而呼保義。"保義郎是宋朝的一個末流小官,當時北宋朝廷將武職官階分為五十二階,而保義郎位於第五十階,可以說是位卑言輕。古代農民軍起義時,首領都爭相稱王,而宋江卻以北宋末流小官自居,可見他從來未有反叛之心,這也是龔開稱讚他的原因。
施耐庵之所以安上"呼保義"的綽號,其本意就是為了塑造人物性格,"呼"是自吁的簡稱,自稱呼保義,實際是說宋江十分自謙,把自己說成是奴僕之流,而不像有些農民起義領袖那樣,動不動就稱王,況且"保義"還有保護趙家社稷的忠義之意,也正因為如此,趙宋王朝對農民起義和綠林盜賊進行招安,也往往授予保義郎的名號,當然,由皇帝加封的"保義郎"意義就大不一樣了。
而施耐庵在取這個綽號的同時,其實也告知了讀者,為了梁山諸位好漢的歸宿,及宋江個人的理想,那就是歸附朝廷 ,誓作大宋忠誠子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yE_lbW8BMH2_cNUgAnU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