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智慧真是讓後人欽佩,這樣的人都經歷過什麼?

2020-04-02     閒讀神話

三顧茅廬請的便是諸葛亮。

他手持蒲扇,深謀遠慮,他智慧與才華並存,這個人就是諸葛亮。

曹叡幼年時,長相俊秀,天資聰穎,尤為令人稱奇的是他的記憶力很強,"左右小臣、官簿性行,名跡所履,及其父兄子弟,一經耳目,終不遺忘"。曹操對這個聰明伶俐的孫子十分喜愛,多次說過:"我基於爾三世矣",對曹叡寄予厚望,認為他必定能成為魏國的合格掌門人。每逢大型宴會或者典禮,曹操總是讓曹叡陪伴身邊,有意對他加以歷練。

曹叡為了實現自己獨攬朝政、而又不違背父親遺命,非常巧妙地處理了這個問題。他以吳蜀邊防吃緊為由,先後把司馬懿、曹真、曹休調到邊關,讓他們到地方上擔任封疆大吏,京城裡只留下一個唯唯諾諾的文官陳群。

這樣一來,曹叡就可以揮灑自如,按照自己的心愿意志處理國事,從此牢牢把魏國大權操之在己,顯示出非同一般的智略。司馬懿雖然滿腹野心,但在這個機敏幹練的曹叡面前卻無所施展,只能老老實實被曹叡操控在股掌之間。諸葛亮與劉禪的關係,使得劉禪對諸葛亮產生猜忌之心,二是離間諸葛亮與蜀國軍民的關係,打擊貶損諸葛亮的威望,激起蜀漢百姓對諸葛亮的不滿與怨恨。但曹叡同樣享年不永,年僅36歲就病死,未能實現他一統河山的夙願。

為什麼請諸葛亮出山要三顧茅廬呢?劉備三顧茅廬的時候諸葛亮年僅27歲,不久前剛在水鏡先生那裡結業,水鏡先生感嘆諸葛亮的才能,於是為他取了"臥龍"這個稱號。郭嘉正在為曹操運籌帷幄時諸葛亮只是一個學生,而且他們一個在中原、另外一個在荊州,兩人都不認識,何來忌憚一說?

因為郭嘉英年早逝,所以他們也從未有過交手記錄。曹操經歷赤壁戰敗時很後悔地和周邊人說,假如郭嘉在的話,我肯定不會輸得這麼慘。赤壁之戰是諸葛亮策劃的,曹操身為當事人領略過郭嘉和諸葛亮的能耐,說這麼一句也變相的承認郭嘉的能力不輸於諸葛亮。

在《出師表》的字裡行間里,我們更能看到,諸葛亮對先帝劉備充滿恭敬的感激之情和懷念之恩情。但是,除了自謙的原因外,諸葛亮真的是一介布衣?那就要從他未出世前的家世說起了。

漢朝是一個特別講究出身,門閥林立的朝代,雖說諸葛亮身處東漢末期,這種觀念卻早已根深蒂固。諸葛亮的家庭為是官宦之家,算不上名門望族,也不算是富貴門第,但更不是布衣之家。


諸葛亮的故事告訴後人一個道理:當你壯志未酬、尚未施展抱負時,一定要修身養性,多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知行合一,蓄勢待發。待時機成熟,就是自己璀璨一生的開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YxKWTHEBfwtFQPkd8KrN.html












唐太宗李豫

2020-02-01







愛哭鬼李世民

2020-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