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兩歲多的孩子,大人們該如何進行正面的引導教育?

2020-02-12   媽咪愛撓頭

今天,撓撓頭想給大家講講如何正確的教育兩歲的孩子。

1、走馬燈一樣轉變的2歲兒

在這個時期,感情變化激烈,一下子興奮異常,一下子又沉默不語,既緊張又鬆懈,象走馬燈一樣變化萬端。連簡單又明了的選擇也無法做到,在正反兩面之間,逸巡往來著。連「要」、「不要」、「去」、「不去」等簡單問題,也會引起一場哭鬧不休。有時又象破唱片一樣,會將同樣的行為與語言重複著,直到母親下令叫停為止。

有時候,對新的食物或衣服也很難接受,反而重視古老的、自己熟悉的東西。又認為世上的事必須在一定的方法,以及良好的順序下進行方可。個性強的2歲左右小孩若與頑固的父母發生衝突時,須要多提高警惕心。對這時期的孩子,父母需要付出很大的忍耐心。象教導排隊候車、交替做事等能力,因在此階段尚屬孕育等待萌芽時期、

2、債狀又具魅力的2歲兒

以上只說明了嬰兒壞的一面,但也有好的一面。在這個階段的孩子,充滿精力,熱情、活潑。我們若能充分了解這種性質,就能欣賞他們特有的魅力行為,享受其中樂趣。他們生氣勃勃、天真爛漫,對新世界的驚嚇、豐富的想像力,對生命的強烈興趣、大方慷慨等,都是孩子特有的魅力。

3、自我意識的開始

孩子進入這時期後,將要學習些什麼呢?擁有這時期孩子的母親,跟擁有10歲左右孩子的母親一樣,必定會作如下回答:"我想,除了學習如何使母親生氣、增添麻煩以外,並未學習其他東西。」的確,母親做這種不平之鳴也是理所當然的。不過,我們從超越日常生活上不滿的觀點來看,在此成長期的孩子對社會的順應與自我確認的對立問題上,總在認其地適應學習。孩子在生下時,並無「自己」的意識,但在環繞自己四周的環境中,需要很長時間來辨別「自己」與「非自己」的界限。因此,第一反抗期就成為孩子在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甦醒的時期。

4、不分大小事都要反對

為建立自我意識,孩子必須做的一件事就是反抗父母,不分大小事都持敵對態度。為要知道自己能力如何?做什麼才能滿足自己?孩子不得不否定父母的一切命令與交代,嘗試經驗反對的階段。換言之,這個年齡的否定性的自我主張,乃是為達成自主性的一種痛苦鬧事罷了!若要分辨走路不穩階段時孩子的「自我」,與迎接第一反抗期孩子的「自我」之異同處,的確有些困難。

在走路不穩的階段,雖說是行動自如,但因根本上是個嬰兒,因此非常天真無邪,在慾望上顯示出「單向車道」的傾向。但到了第一反抗期,天真無邪就消逝得無影無蹤,對自己的生活態度也從「單向車道」改為「雙向車道」。在自己的幼小人生中,第一次要跟自己心中的許多矛盾作一決戰。孩子開始自問:「啊,自己應該往哪兒去呢?是恢復為原來的嬰兒呢?還是向前推進做個孩子呢?該做些什麼呢?聽父母的話去做呢?還是隨著自己的意識呢?究竟選擇哪一個好呢?

不管怎樣,我究竟是個什麼東西呢?"

5、不能什麼都答應

在這時期,最容易觸犯的另一失敗,就是母親害怕抑制孩子。當2歲半的孩子提出要求,母親們就照單全給。舉例說,孩子表示討厭母親立下的限制,就立即放寬,甚至完全取消,讓孩子去胡作非為。不久,家庭內的親子立場變得顛倒過來,由孩子代替父母支配家庭。這是產生「暴君症」的開始。受到這種待遇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毫不學習順應環境,因此進入幼兒園後,被要求服從紀律時,就產生許多問題。因為他們已經無法服灰紀律,無法合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