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江赫哲族博物館,外形像「撮羅子」,神秘的漁獵民族

2019-07-15     懶游的故事

接著分享我的佳木斯同江自駕游,同江是我一直想去看看的神秘邊城。從佳木斯出發,自駕3小時,行程240公里到達三江口景區。

中國赫哲族博物館位於同江市三江口「同三」公路零公里起點標誌處東側的天然林中。該館占地面積1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470平方米,2002年8月竣工對外開放。赫哲族博物館是全國唯一的一座藏品較豐富,風格獨特,能較為全面展示和介紹赫哲族政治、經濟、文化、歷史、漁獵生產生活、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的民族博物館。

赫哲族博物館的建築風格,讓人眼前一亮。這是在赫哲族傳統居住的撮羅子、地窖子基礎上抽象設計出來的圓柱形尖頂式磚瓦結構。博物館圓柱形外牆上金黃色浮雕生動地再現了赫哲族遷徙、禦敵、狩獵、捕魚、信仰(薩滿)、藝術六個方面的場景。

館內為三層結構,館藏文物1500餘件。一樓主要以漁獵兩大自然環境的展示為主。二樓共十個單元,展示赫哲族悠久的歷史和在開發邊疆,捍衛邊疆,尤其是在清代抗俄和抗日戰爭中做出的貢獻。同時還展出了赫哲族特有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以及新中國成立後赫哲族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教育、衛生等各項事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三樓主要展示同江市發展的成果。

博物館的一樓用實景展現了赫哲族人燦爛的漁獵文化,還原了赫哲族人生產生活的場景,惟妙惟肖,身臨其境。

一樓展廳里,還展出了出土的赫哲族珍貴文物。

我們上二樓繼續參觀。歷史以來,赫哲族就有「夏捕魚作糧,冬捕貂易貨以為生計」之說。傳統的生產方式和山水相依的地理環境,塑造了他們濃郁的民族風情和獨特的生活習俗。他們勤勞質樸、熱情好客,穿魚皮,駕「狗車」,吃生魚,住撮羅。他們奇異的衣飾,美味的飲食,婚姻、喪葬、節慶、民間文學、宗教信仰等,無不凸顯著赫哲族自己的特色。

赫哲族人的薩滿文化。萬物有靈和原始崇拜是薩滿教產生的基礎。赫哲人相信萬物有靈和靈魂不死,因此也相信祖先的靈魂不死,崇拜祖先。他們稱祖宗三代為「別歐本瑪法」,過年時要把祖先供在屋內西牆上,以豬頭等為供品,焚香悼念。

赫哲族人的魚皮製作技藝,傳統上主要是魚皮服飾製作,為人們生存所必須掌握的技能。隨著工業文明的進步,絲綢、布匹取代了魚皮,人們轉而利用傳承下來的魚皮製作技藝,製作漂亮實用的生活用品和各種裝飾物件。

勤勞智慧的赫哲族,用樺樹皮製作了樺皮船、樺皮箱、樺皮桶等各類生活用具,刻有精美的圖案,還發展了樺皮畫這一新的工藝美術品種。

赫哲族傳統體育項目共計50多種,他們大多來源於漁獵生產、生活和古代戰事之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摔跤、射箭、划船、叉草球等。

赫哲族歷史上曾被稱為「東亞雄族」。在抵禦外侮、歷盡磨難的奮勇抗爭中,不甘屈辱的赫哲族與外來侵略者進行過殊死的搏鬥,建立了可歌可泣的歷史豐碑。

赫哲族博物館既能讓您了解赫哲族的歷史和今天,又能讓您認識同江市這顆塞北明珠。

待續,我在佳木斯同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xv8FLWwBmyVoG_1ZU_g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