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一個奇葩母親,你該如何是好?

2020-05-18     藤井樹觀影團

原標題:面對一個奇葩母親,你該如何是好?

《春潮》

導演: 楊荔鈉

編劇: 楊荔鈉

主演: 郝蕾 / 金燕玲 / 曲雋希 / 李文波 / 黃尚禾

類型: 劇情 / 家庭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片長: 124分鐘

1

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郝蕾飾演的女主名叫郭建波,是某報社的知名記者,獨立、幹練、有正義感。

她的母親紀明嵐(金燕玲飾)是社區里最有領導力的居委會幹事,熱情、話癆、愛唱歌。

女兒郭婉婷(曲雋希飾)是班上的學霸,活潑、俏皮、古靈精怪。

就是這樣的祖孫三代,生活在同一個屋檐下。

如若按往常的套路來講,這或許會是一段祖孫三人相依為命、自立自強的感人故事。但影片從一開始,就告訴了觀眾們:溫暖?不存在的。

當郭建波回到家中,看著狹小的屋子裡擠滿了人,母親正慷慨激昂地傳播正能量……

郭建波的反應是,去相隔幾步遠的廚房裡點上一支煙。

母親紀明嵐對這種狀況固然是生氣的,但又好似對女兒的叛逆見怪不怪,一連串的指責過後,是一句狠狠的「有毛病!」

那熄滅在餃子皮上的煙頭,正代表著和「一刻也不能分割」大相逕庭的家庭關係。

後來,是郭建波故意把廚房下面的水管拔掉,引得水漫金山才將這些人趕跑。看到這兒許多觀眾或許會想:這麼大的人了,叛逆得是不是過分了些?

但越看後面,我們越能發現,郭建波這種無聲的抗議,已是這對畸形的母女關係中最後的體面。

在這個房子裡,每一頓飯桌上,都是一個戰場。挑起戰爭的人,則是對別人熱情周到,對女兒卻咄咄逼人、肆意中傷的母親紀明嵐。

雖然郭建波早可以做到對母親的發難面不改色、保持沉默,但紀明嵐仿佛總能找到突破口。哪怕是旁人對郭建波正義報道的表揚,在她的眼裡,也是不對的。

不經事實根據脫口而出的謾罵,「連畜生都不如」的這種話,真的難以想像是從一個親生母親嘴中說出來的。

隨便的一個動作或者是表情,都可以成為母親「撒潑」的理由。

就是在這樣的壞境下,本該充滿愛意的母女關係,變得宛如敵人。而郭建波選擇用無聲的冷暴力反抗,最多不過心痛時手抓仙人掌,仿佛只有身體痛了,心就不會那麼痛了。

而同時被拉扯進這場戰役的,還有十幾歲的郭婉婷。生活在這樣的一個家庭里,被姥姥和母親的矛盾不斷地拉扯,她如一顆夾縫中生長的幼苗,變得格外敏感和早熟。

她是姥姥和媽媽矛盾關係的見證者,也是停戰牌。每當看著矛盾愈演愈烈時,她都會挺身而出,用更大的錯誤來轉移戰場。她沒有見過自己的姥爺,但卻從姥姥那裡聽說過不少關於「姥爺是性侵犯」的消息。

尤其是當郭建波和紀明嵐矛盾激化,郭建波帶著女兒出去住了幾天之後,紀明嵐深知自己無法失去外孫女,於是殘忍地對外孫女說「我不能把你給一個想要殺死你的人」。

我們無法想像,這給一個年幼孩子的心理,會造成多大的創傷。她會相信嗎?或許她會的,畢竟在她的記憶里,母親出現的次數同樣少得可憐。

如果繼續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沒有辦法想像,未來的郭婉婷,會不會是下一個郭建波。一場家庭的戰役中,真的有優勝者嗎?

2

春潮之下的暗流

郝蕾的演技是毋庸置疑的,「年輕態」、「少女感」從來不是她的追求,她說:「什麼年紀,就要演什麼樣的戲」,於是有了40歲的郭建波。

她的皮膚不夠細嫩,身材不夠曼妙,但她的眼睛裡,卻有洞察世事的清明。在看似冷漠的眉眼背後,是一段段沉痛往事的掙扎,也讓我們相信這就是看過人間太多大喜大悲的女記者郭建波。

當紀明嵐燒毀了郭建波對父親唯一的念想時,她把本該爆發的情緒壓抑在人物身體里,這種海面之上風平浪靜的演繹,更能夠讓觀眾感受到人物海平面之下內心的風起雲湧。

而影片後面,當紀明嵐因生病住院而短暫回歸「安靜」時,郭建波的那段單薄卻有力的獨白,不僅昭示了這段畸形的母女關係的起因和形成,也代表了許多深受原生家庭傷害的人們一直無法說出口的話:「你把痛苦加在我的身上,又怎能奢望我會理解你?」

一個鏡頭,沒有過多的表情;一段話,沒有太多的起伏;本該歇斯底里的情緒,倒像是說著別人的故事。但就是這樣,卻說進了人們心裡,讓感同身受的人跟著淚流滿面。

也許和其他講述原生家庭矛盾的劇作比,《春潮》會讓你覺得晦澀壓抑,但這就是文藝片和商業片的區別,有些道理不應該從演員的嘴裡說出來,而是要由觀眾的心裡講出來。就連和解,也都只是通過動作,而非語言。

紀明嵐的扮演者金燕玲,這個曾獲得無數個最佳女配角獎的老戲骨。她演繹的紀明嵐,讓人厭惡生恨的同時又多了份同情,因為她也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

幼年的貧窮記憶,成年後的失敗婚姻,讓她由一名本該桃李滿天下的老師,變成了這副刻薄的、可憐的、只能依靠於宗教信仰而生活的瘋狂模樣。紀明嵐的實質,就像是一隻刺蝟,堅硬的盔甲下是一顆柔軟的心,只是她早已忘記如何從女兒身上汲取溫暖了。

同樣值得讓我們刮目相看的,還有戲份頗多的小演員曲雋希,這個帶著些許東北口音的小姑娘,向我們展示了生活在原生家庭下的孩子,雖然早熟、敏感,但也並不完全是懦弱、閉塞的,她也可以善良、活潑、陽光,縱使那一點點叛逆,也都是情有可原。

尤其影片中她和那位送給她千手觀音「燃指敬佛」的姨姥姥的對白,讓人忍俊不禁的同時,更覺得幽默諷刺。

「我姥姥總說,如果沒有我,她早就出家了。我想她出家到極樂世界的時候肯定一根手指也剩不下了,佛祖一看,來了個殘疾人,怪可憐的,那就把她收下吧。」或許只有從這樣的小傢伙嘴裡說出來,才能不顯對神明的褻瀆,但又讓人們明白些什麼。

3

一部不能快進的電影

可以說,《春潮》是一部不能快進、甚至可以放慢到0.75倍速來看的影片。因為蘊藏在大的「原生家庭」背景下的,是無數個細小又真實的話題,每一處都值得人們細細品味。

例如影片一開頭,在一場校園性侵案中,被侵犯的學生家長對媒體哭訴「不想被報道,會耽誤孩子前程」。而作為罪犯的教師,卻在警察面前大言不慚地說「她們都是自願的,我的學生是喜歡我的,這點我還是有自信的。」

從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出,那都是一些十幾歲的少女。由此我們不免想到之前引起熱議的「鮑毓明李星星事件」,以及「將中國性同意年齡提升至18歲」的建議,如果這一法案能夠通過,那麼那位禽獸教師的可能就沒有實施罪行的勇氣和「自信」了。

又如影片中郭建波和報社男領導僅僅幾十秒的鏡頭,也讓我們看到了當下日漸衰落的紙媒,以及那些秉持著熱血、公正、謹守職業道德的記者們的心酸。趨炎附勢的人成了主編,報道現實的人卻成了「搗亂」,這是何等的悲哀。

能在這樣一部大背景的主題下匯聚眾多矛盾點,足以看出編劇兼導演楊荔鈉的實力。業界的許多同行都認為她是一個執著且了不起的女人。她執導的《春夢》因為大膽、私密、自由的女性表達而無緣和國內觀眾見面,但這絲毫不影響她的創作熱情。

在她的電影里,我們總能看到一股屬於新一代獨立電影的先鋒氣質,無論是闡釋女性解放、釋放身體與精神慾望的《春夢》,還是聚焦原生家庭,在細微之處點醒社會現實的《春潮》,又或是下一步正在醞釀中的《春歌》,都很值得期待。

《春潮》編劇兼導演楊荔鈉

在她的影片中,通常既有蘊含社會現實的真實故事,又有唯美得猶如畫報般的鏡頭和令人深思的深刻主旨。

她的目的從不是為了挑起觀影者心中對於原生家庭矛盾的爭端和怨恨,而是希望人們在怒火之中,審視自己的所作所為,發現還可以拯救的地方。

哪怕滿是爭吵和壓抑,卻也有許多溫情時刻。無論是郭建波帶著女兒在公園裡玩耍,還是騎著車子走過她那些印有她少年印記的地方。於是你感受到:只要你想,陪伴孩子的時間還是有的;只要你想,就沒有不可調和的母女關係。

影片末尾,那一片漫延至按摩院、學校、舞台,最後匯聚到江河的「春潮」;那兩個追逐著「春潮」而跑向遠方的小女孩;輕鬆的音樂,明快的色調……都讓人們壓抑的心情暫緩,抬首望天,覺得一切都有了希望。

生活的本質,也正如《春潮》的名字一樣。人生本就是一汪源源不斷的活水,冰封只是暫時,春天,總歸會到來的。

今日話題

你和你媽是怎樣的關係?

微博:@藤井樹觀影團2011

公號:藤井樹觀影團

「藤井樹觀影團」已同步入駐平台

| 微博 | 今日頭條 | 一點資訊 | 豆瓣 |

| 搜狐號 | 企鵝號 | 什麼值得買 | 大魚 |

| 趣頭條 | 虎嗅 | 百家號 | 新知 | 大風號 |

合作、投稿、諮詢請聯繫:17717464097

轉載聲明:原創文章請註明作者及出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xccnJ3IBfGB4SiUwz1V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