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沙丘》久久癱坐,一切卻還只是剛剛開始!

2021-10-27     藤井樹觀影團

原標題:看完《沙丘》久久癱坐,一切卻還只是剛剛開始!

文 | 火宅單車

《沙丘》的末尾,契妮回過頭來,純粹藍色的眼睛望著我們,說:「一切才剛剛開始。」

而我,久久癱坐著,直到看完滾動的演職人員表,還沒緩過來。沒了?不是一切才剛剛開始麼?該死!

非常幸運,觀影前聽取了影迷朋友的建議,選了IMAX 2D版本!整部影片的畫面亮度並不很高,很多視覺上的驚喜都來自暗部那些動人的細節,不能想像亮度更低的3D版本該是多麼慘烈......

《沙丘》

導演: 丹尼斯·維倫紐瓦

編劇: 丹尼斯·維倫紐瓦 / 喬·斯派茨 / 艾瑞克·羅斯 / 弗蘭克·赫伯特

主演: 蒂莫西·柴勒梅德 / 麗貝卡·弗格森 / 奧斯卡·伊薩克 / 贊達亞

類型: 劇情 / 科幻 / 冒險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 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 2021-10-22(美國/中國大陸) / 2021-09-03(威尼斯電影節)

片長: 156分鐘

一段神秘而感人至深的英雄之旅。天賦異稟的少年保羅·厄崔迪被命運指引,為了保衛自己的家族和人民,決心前往浩瀚宇宙間最危險的星球,開啟一場驚心動魄的冒險。與此同時,各路勢力為了搶奪這顆星球上一種能夠釋放人類最大潛力的珍貴資源而紛紛加入戰場。最終,唯有那些能夠戰勝內心恐懼的人才能生存下去。

01

選角靠譜

《沙丘》剛剛公布它的男主選角時,我是不為所動的。甜茶(中國粉絲對蒂莫西·柴勒梅德的暱稱)確實是近年歐美影壇一顆閃亮的星星。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里的甜茶確實驚艷了無數人,但到了後來,再在《紐約的一個雨天》《小婦人》等影片里見到他,就不那麼心動了。

似乎他總是一個樣子,一個美少年、有錢的公子哥兒,小駝著背、走路吊兒郎當、有些一蹦一跳的。

但看完這部影片,我發現不一樣了,不僅是體態更挺拔了。

你還真想不到現今還能有哪個年輕男演員能勝任保羅這個角色。

這個「貴族王子」確實太驚艷了。古希臘雕塑一般的臉,有著青澀卻堅韌的線條,活脫脫一個漂亮的小王子。

從前段到中後段的角色轉變,甜茶做到了。

他擁有一個王子的天真爛漫,對所有新鮮事物保持著最單純的好奇,會為「全息投影式」百科全書中的一隻小兔子所吸引。

擁有一個王子的氣質,備受大家疼愛。

也擁有一個王子的格局,聰明、遇事不亂、勇於承擔起重任、直面與戰勝恐懼。

飾演母親的是一個瑞典女演員,氣質優雅,長相也很古典。

這個角色很接近一個古雅的修女,反而更像是家庭中「父親」的角色。

身為貝尼·傑瑟里特姐妹會的重要成員,她對兒子寄予厚望。她訓練他、考驗他、甚至在必要的時候,放棄他。

父親的形象反倒似水柔情。

影片里少有的一場父子戲:父子兩人在散心,面對整個厄崔迪家族,甚至整個沙漠星球的重任,保羅心事重重,不太自信。但他的父親安慰他,沒有人生下來就是帝王,我也是一步步走過來的,就算你不能做到,你也始終是我心裡的樣子,是我的兒子。

說完,他撫摸了一下他兒子的臉。

一個怎樣強大的父親,才能說出這樣的話?才能給足孩子這樣穩穩的安全感?

這樣的父親形象,在銀幕上是很少見的。也許我們已經習慣了「嚴父」,所以這一幕,真的很難不令人動容。

另外,保羅的父母親也有過一次交談。

他問她,如果我不在了,我們的兒子遇到了危險,無論如何,你會救他嗎?不是以一個母親,而是姐妹會成員的身份?

我差點就哭了。

更絕的是,一場任務執行中,保羅將自己生命置於險境,差點死掉,他父親的反應簡潔有力,像一個軍官對他愛護的士兵那樣,作出威嚴的指責。

而保羅也以同樣的方式誠懇認錯。毫不拖泥帶水。

這種貴族家庭的父子關係,也太健康了!

也許就是這些父子戲做得太好了,所以整個「王子復仇記」故事顯得特別令人信服。

02

故事硬核

《沙丘》本質上還是一個傳頌了上千年的「王子復仇記」故事。

我想我們永遠都不會失去對這種故事的興趣。這種「成長」故事、「哈姆雷特」故事,或者說「俄狄浦斯」的重演。這是刻在人類骨子裡的原型。

日光底下無新事。

但,故事不在新,在如何用新的方式講述。

當王子復仇記被放置於《沙丘》這個宏大的世界中,它便具有了一種後人類重塑自身命運和歷史的史詩氣質。

不過,關於劇作,我還是有兩個稍覺遺憾的點。

雖然沒有看過原著,以下的判斷可能不是很客觀。

一就是,一想到一萬年以後,(後)人類還在為這些爭權奪利的逼事兒鬧得不可開交,就難免覺得失望。

說不清到底是對故事失望,還是對我們人類失望。

二是,保羅的「預視」能力(即他能同時看見過去、現在、未來時間)、「音言」、「香料」的這些設定,還是神神叨叨了些。

比起《降臨》里更令人信服的「語言-時間」觀,《沙丘》的時間觀還是顯得薄弱了一些。

03

美學震撼

從《銀翼殺手2046》《降臨》到《沙丘》,你永遠可以相信導演丹尼斯·維倫紐瓦的視聽美學。

他把沙漠拍得如此絲滑、壯麗。

把未來巨物呈現得如此宏大、崇高。

把人類在面對異於自身的浩瀚環境時的渺小感覺表達得如此通達。

無論發展到什麼地步,人類/後人類始終還是要面對自身與周遭環境的關係問題。

晚近20年來,後人類主義思潮一波一波湧來。它是對「人類主義」的反思與突破,強調的是「非人類中心主義」,人和「非人」(包括其他生物、甚至是無生命物體)都是結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沒有主次先後之分。

這種後人類主義觀念在這部影片里也很突出:沙丘里巨大的沙蟲、弗萊曼人對沙漠之主的敬畏。

漢斯·季默的配樂依然很出挑。

這一次,不同於傳統的太空科幻電影中所呈現的那種機械感的配樂,漢斯·季默在音樂中加入了神秘的、異域的人聲。

稍微有些遺憾的,可能在於這次的配樂做得太足了。如果能有多點留白,那便是多則滿少則虧的曼妙平衡。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497494122_100176603-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