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戰國時期,料事如神的謀士有很多。像:管仲、晏子、文仲、范蠡、蘇秦、張儀等人,都是世間罕見的奇才。在國家危難之際,在敵強我弱之時,他們憑藉自己的謀略逆轉了局勢,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但是,若說起既懂謀略又懂經商的人來,那就只有范蠡一人了。
范蠡助越王勾踐復國後並沒有貪圖權位,而是領著家人瀟洒地離開了越國,在齊國開始了新的生活。他在齊國的沿海一帶購買了很多土地,然後,和家人在此開荒種田,發展漁業。范蠡雖然享慣了富貴,可是,隨遇而安的他,很快便適應了這種平平淡淡的生活。
他不僅擅長謀略,而且,很有商業頭腦。有了一點積蓄之後,范蠡果斷地和當地商人進行貿易合作,沒過多久就積累了成千上萬的家產,成為了齊國的巨富。齊王聽說了范蠡的事跡後,誠懇地邀請范蠡做國相,想讓他幫助自己治理齊國。
不料,范蠡竟然婉拒了齊王,而且,將萬貫家財全部散給了附近的鄉親父老,再次過上了漂泊的生活。像這樣令人吃驚的事情,范蠡不止做過一次。在他的一生中,他三次成為巨富,又三次子散家財,最終定居在了宋國的陶丘一帶(今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自號為「陶朱公。」後世的商人對他是既敬且佩,他們將范蠡的塑像供奉在家中,並稱之為「財神。」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即使是聰明如范蠡,也會有失誤的時候。而且,他的這次失誤,直接導致了兒子的喪生。
范蠡有三個兒子,個個都聰明伶俐。一天,有人告知他,說他的二兒子在楚國犯了死罪,現在已經被打入大牢,不久之後就要被處死。范蠡聽了之後趕忙準備了一車黃金,然後,讓小兒子前去楚國找自己的老朋友莊生幫忙。莊生是楚國的名士,無論是楚王還是楚國百姓,都很敬重莊生。在范蠡看來,只要莊生肯出面協助,自己的二兒子就會有生還的希望。
小兒子在父親的安排下正準備動身,不料卻遭到了大兒子的阻攔。原來,老大感覺自己比三弟年長,因此,他應該讓自己去楚國。范蠡雖然為老大的懂事而欣慰,但還是拒絕了他的請求。但是,生性倔強的大兒子說什麼也不同意。他激動地對父親說道:「在兄弟之中,我的年紀最大。現在二弟出了事,父親不讓我去,卻讓三弟去,這不擺明了說我不行嗎?」
說完之後,大兒子悲憤交加,竟然想要自殺。范蠡的夫人攔住了大兒子,然後勸說他:「事已至此,你就讓他去吧。讓老三去的話,老二還沒救回來,倒先失去了老大,這怎麼行呢!」無奈之下,范蠡只好改讓大兒子前去楚國。臨行之前,他給莊生寫了一封親筆信,命大兒子帶去,並叮囑道:「你到了楚國後,馬上將這封信和黃金送給莊生,然後一切都按莊生說的去辦。千萬要記住,無論如何也不要和莊生發生爭執。」
大兒子點點頭,踏上了去往楚國的路。
大兒子來到楚國後直接去莊生的家中拜訪,將信和一車黃金都給了莊生。莊生看了信後,嚴肅地對大兒子說道:「好了,你現在趕快離開這裡,千萬不要在此停留。等到你弟弟從監獄中放出來後,不要問那麼多。」聽了莊生的話,范蠡的大兒子點了點頭,然後轉頭離去。
但是,在回去的路上,他越想越覺得可疑:父親雖然和莊生交情很好,可畢竟很久都沒聯繫了。倘若莊生拿了銀子卻不幫忙,這該如何是好?想來想去,大兒子感覺現在還不是離開的時候。為了能夠儘可能地幫助三弟,他繼續留在楚國四處奔走,用自己的積蓄來打點楚國的其他官員。
另一方面,等范蠡的大兒子走了之後,莊生對自己的妻子說到:「這些金子不是我的,是我朋友的,我們不能動。等到我把事情辦好後,咱們再把金子還給范蠡。」說完之後,莊生馬上前去面見楚王。莊生在楚國有著很高的聲望,朝野上下都知道他是一個講仁義、倡清廉的名士。聽說莊生前來,楚王趕忙命人迎接。
見了楚王,莊生面色凝重地說道:「大王,昨天我夜觀星象,發現楚國將有一場大的劫難。若想化解,則必須要實行仁政。」楚王一直都很信任莊生,聽了莊生的話後,他當即就有了大赦天下,以此來展示自己仁德的想法。而范蠡的小兒子,自然在被赦免的犯人之中。
赦免犯人是一件大事,朝廷要提前準備很多事情。因此,在楚王正式下達大赦天下的命令之前,范蠡的大兒子就根據種種跡象猜到了這個消息。他在興奮的同時,也不禁想到了那一車黃金。在他看來,三弟的獲救完全是楚王大赦天下的結果,莊生並沒有幫到什麼忙。
既然這樣的話,那麼,一車黃金不就白費了嗎?想到這裡,他再次來到了莊生的家中。
莊生見到他,驚訝地說道:「我不是早就讓你離開楚國了嗎,你怎麼現在還在這裡逗留呢?」范蠡的大兒子輕描淡寫地說道:「是應該走的,只不過還是放心不下我三弟,因此,又找了些其他的門路。所幸君王仁德,準備大赦天下。現在我三弟快要從監牢里出來了,所以,特來向你告辭。」
看著故人之子躲躲閃閃的目光,莊生似乎明白了些什麼。為了確定自己的想法,他對范蠡的大兒子說道:「既然這樣,你就把那一車金子拿回去吧。」大兒子聽了之後喜形於色,他趕忙拿走了金子,然後向莊生告別。待范蠡的大兒子走後,莊生的臉上陰晴不定。
在他看來,對方此舉無疑是對自己極大的侮辱。過了一會,他沉著臉進入楚國宮殿,來到楚王的面前,對楚王說道:「臣前些天說過星象之事後,大王想要大赦天下,以此修德。可是,臣這幾天經常聽人說,大王之所以大赦天下,很有可能是陶朱公范蠡使了錢的緣故。范蠡的大兒子在我國犯了罪,將要被處斬。范蠡想要救兒子,用錢賄賂了朝廷官員,這才使大王做出了這樣的決定。」
楚王聽後大怒道:「寡人雖然不是什麼仁德之君,但范蠡又是何方神聖,寡人怎麼會為了他而這樣做呢?」作為楚國的一國之君,楚王可不僅僅是憤怒而已。不久之後,楚王先下達了處決范蠡長子的命令,然後,才大赦天下。得知消息後,范蠡的大兒子如遭雷擊。他帶著二弟的屍體,失魂落魄地回到了家中。看著兒子的屍體,范蠡的妻子淚如泉湧,其他人也是大放悲聲。
在一片悲痛中,唯有范蠡冷笑著說道:「這樣的結局,我早就料到了。老大自幼便跟著我顛沛流離,吃盡了苦頭,因此對錢財很是珍惜。可是,老三就不一樣了,他一生下來就是錦衣玉食,根本不知道金錢的來之不易。對金錢的不同看法,令他們的做事風格大有差異。此次去楚國救人,本就是破財免災。我最先讓老三去,正是因為他比老大更合適啊。」
范蠡二兒子的死,雖然,是長子一意孤行的結果,但若究其原因,也並不能怪到他一個人的頭上。畢竟,人心一事錯綜複雜,即便是聰明如范蠡,也無法做到萬無一失。所以,一代智聖財神也有缺點,那就是:沒有口才與缺少決斷力。
參考資料: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史記·貨殖列傳第六十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xbeq0XMBURTf-Dn5efk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