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天水登上央媒頭版頭條!驕傲

2019-12-09     天水城市在線

12月9日天水登上

《經濟日報》頭版頭條

蓄勢待發看龍城
——甘肅天水市推進高質量發展紀實
  

天水

地處秦嶺西段、渭水中游

作為傳說中的

「人類始祖伏羲誕生之地」

素有「龍城」之稱

「甘肅人說到天水

就等於江浙人說蘇杭一樣

是個風景優美、物產富饒

人物秀麗的地方。」

許多年前

著名記者范長江

在《中國的西北角》一書中寫道

  在上世紀「三線」建設中,天水成為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和裝備製造業基地。經過改革開放以來的快速發展,天水經濟規模大了,城鄉面貌新了,風景更加優美,物產更加豐饒,但也面臨著人才、技術、交通等瓶頸制約,轉型升級步伐緩慢。黨的十八大以來,站在新的起點上,天水進一步明確了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發展目標,抓產業、促融合、補短板、強基礎,全力營造區域發展新的增長極。

在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上

今日龍城,蓄勢待發!

龍頭企業撐起產業鏈條

在我國集成電路產量排行榜上,甘肅名列第二。而在甘肅集成電路產業布局中,天水則是當仁不讓的排頭兵。

在天水華天電子科技園,華天電子集團封裝廠房的密閉車間裡,自動化設備有條不紊地運行著,每天都有6000萬隻集成電路從這裡順利下線。  

華天電子集團的前身是1969年成立的天水永紅器材廠。經過數十年發展,華天集團如今已是我國西部地區最大的集成電路封裝企業,在全球集成電路封裝行業中排名第六。


在做大做強電子信息全產業鏈的同時,天水還以長城電工為引領,推動輸配電裝備智能化、集成化、綠色化、服務化、協同化發展;整合機械行業骨幹企業優勢,加快推動信息技術與製造業的深度融合;繼續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著力培育新興產業。  

產業聚集離不開人才聚集,而人才匱乏是西部地區產業發展的瓶頸。為破解人才瓶頸,天水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快制定引進緊缺人才和高層次人才的政策措施,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則,健全人才柔性流動政策,拓寬人才引進渠道,擴大人才引進範圍,吸引高層次人才加入產業集群,努力為高質量發展培育和積累一批高素質人才。


三產融合開發特色資源

花牛蘋果是天水的一張名片。作為我國在國際市場上第一個獲得正式商標的蘋果品種,天水的花牛蘋果很早就聞名海內外。蘋果產業由小變大,由大變強,逐漸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

  天水不僅出產花牛蘋果,還擁有秦安蜜桃、麥積葡萄、秦州大櫻桃等一系列農產品知名品牌,特色農產品發展有著廣闊的前景。天水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董國傑介紹,近年來,天水市按照「一縣一特色、一縣一產業」的思路,立足縣域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在建設冷鏈物流、農產品精深加工、打造特色品牌上下功夫,用工業化謀劃農業產業化,促進三次產業融合,進一步夯實了高質量發展的基礎。  

文化旅遊資源,是天水的又一特色資源。今年10月份,國務院公布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水又有4處文保單位名列其中。至此,天水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已達21處,在甘肅各市州中位列榜首。 

依託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天水市以建設文化旅遊強市為目標,積極推進麥積山、伏羲廟等大景區建設,建成一批文化旅遊基礎設施,大力推進文化旅遊深度融合,全市文化旅遊工作步入轉型升級、提速發展的新階段。今年前三季度,天水累計接待遊客接近37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233.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6.5%和17.2%。

強基補短優化發展環境

記者來到位於天水經濟技術開發區眾創大廈一樓的政務大廳時,窗口工作人員正在有序開展工作。這個700多平方米的政務大廳去年剛投入使用,已經入駐9個部門20個辦事窗口,可以為園區企業提供189項行政審批和服務。

  優化營商環境,是關乎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一道「必答題」。董國傑告訴記者,天水市按照「你投資我服務,你發財我發展」的理念,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簡政放權力度,積極推進「一窗辦、一網辦、簡化辦、馬上辦」改革,全面推行重大招商引資「項目管家」服務,打造項目服務的「高速公路」,儘可能讓投資商「少跑路」「不跑路」。

營商環境的持續改善,吸引了一批企業到天水投資發展。近年來,白鹿倉國際旅遊度假區、秦州區萬達廣場等項目順利落地實施,500萬隻蛋雞健康養殖基地、天水江南市場等項目前期工作也在有序推進。

  

作為老工業基地,近年來天水城市規模在不斷擴張,但市政公用設施投入欠帳太多,導致人口增長與城市承載力不匹配,帶來了出行交通擁堵等一系列問題。為徹底解除交通等瓶頸制約,天水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及時啟動了一批重點城市交通基礎設施項目。

  

在天水市城區軌道交通一期工程施工現場,記者看到,工人們正在抓緊設備調試和收尾作業,電車司機已經開始在軌道上試車。天水通號有軌電車公司總經理朱開封介紹,天水市城區軌道交通規劃總長度96.87公里,估算總投資超過170億元。目前一期工程已經完成80%以上的工程量,有軌電車也已配置到位。預計明年3月份可以正式投運,將有效緩解天水城區交通不暢的問題。

 軌道交通建設是天水市補「短板」的重點項目之一。為解決水資源短缺、公共設施不足等問題,天水還啟動了以曲溪水源為城市主水源的天水曲溪城鄉供水工程、城市集中供熱項目、地下立體停車設施項目等,加快推動重點項目投資建設力度。

  

在秦州區四十里舖村,總投資5.22億元的區域糧食倉儲物流生態產業園區正在抓緊施工。天水第一糧庫有限公司董事長孔祥東說,這一項目建成後,對於完善區域內糧食安全工作手段,保障市場供給,調節市場物價,發揮國有糧食企業主渠道作用,保障天水經濟社會長遠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董國傑告訴記者,在補齊軟環境、硬環境「短板」的同時,天水將積極融入區域合作交流,牢牢抓住「一帶一路」建設的機遇,鞏固「東出」基礎、做好「南向」文章,積極對接關中地區,主動抱團隴南,融入成渝經濟區,形成多層次、全方位、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張曙紅 林火燦 李琛奇)

來源:經濟日報、愛天水綜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xWUP8G4BMH2_cNUgUYj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