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處在如此地緣位置上的小國,以色列對更強大的國家(尤其是美國)沒有任何「心理」安全保障,該國成立之時甚至從黑市購買常規武器來武裝新成立的以色列國防軍,而對於遭受苦難但現在卻能夠擁有控制自己命運的人來說,強大的武器被認為是其最終保險。
美國並不贊同以色列獲取核武器,一直到上世紀60年代後期,美國仍然認為以色列只是「想」擁有核武器,而在察覺以色列正在有獲取核武器的跡象後,特別是在以色列得到了一個法國製造的重水反應堆,並開始進行核物理研究後,美國馬上督促以色列加入 《核不擴散條約》,到1969年9月,美以雙方還達成了一項秘密協議,協議內容包括美國停止對以色列核設施的視察要求,而以色列也承諾將不會宣布或試驗核武器。
以色列核武器
但1979年9月,非洲國家南非在印度洋南部海域的一個小島上進行了一次核試驗,該試驗後來被證實有以色列的加入,此外,據解密資料顯示,以色列特工還在南非弄回了可以製造約200枚核彈的武器級鈽,這也合理的解釋了以色列為什麼沒有進行過核試驗卻擁有核武器,這一點在2006年泄露的一封美軍高級將領的郵件中被證實,在該郵件中,至少美軍認為以色列的核武庫中有不少於200枚各類戰略和戰術核彈頭,當然這個數量可能有些誇張,普遍認為,以色列目前應該擁有約80枚核彈頭,少於中法英,但考慮到其傳統對手卻沒有一枚核彈頭,其數量比例仍然很大。
1979年9月印度洋南部海域核試驗
以色列最早的核作戰系統是戰鬥轟炸機攜帶的核炸彈,美製F-4戰鬥機被認為是以色列第一種核搭載平台,而與法國合作開發的傑里科一世飛彈則是其第一種飛彈平台,據信目前以色列陸基核戰略平台已經是改進型的傑里科二世和傑里科三世彈道飛彈,傑里科二世的射程為1600公里,傑里科三世的射程至少為5000公里,意在使整個中東和其延伸地帶處於以色列的核威懾當中。
以色列核設施
同時,與其他有核國家一樣,以色列海軍已將核武器部署到公認的最可存活的海上平台-潛艇,以色列擁有五艘德國製造的「海豚」級潛艇,該級潛艇可以裝備帶有核彈頭的巡航飛彈,這確保了以色列所謂的「第二次打擊能力」 —只要一艘潛艇存活,以色列的核威懾能力仍然不受核第一次打擊的影響,而中東地區的普遍動盪確保了以色列在可預見的未來可能仍將是該地區唯一的核武國家。
以色列核武器
並且以色列的核武器使用原則是一種從常規戰爭,到敵對國家發動核生化攻擊在內的無限原則,既我可以在任何情況下對我認為有威脅的目標使用核武器,由於沒有核對手,這一戰略優勢意味著以色列可以任意使用核武器,對數量上占優勢的阿拉伯軍隊進行打擊,而其鄰國之間的距離也相對較短,這意味著只有500公里射程的傑里科一世飛彈就可以從內蓋夫沙漠襲擊開羅和大馬士革。
當然,以色列遵守了協議,直到現在以色列也從來沒有任何官方言論稱其擁有核武器,但也從來不否認擁有核武器,但以色列擁有核武器已經是共識。
本文資料和圖片素材均來自於網絡,由作者整理髮出,如有不嚴謹之處或侵權行為,請聯繫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