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蘇-57戰機碰上F-22戰機,就是一個被動挨打的活靶子

2020-07-05     楓葉說世界

原標題:當蘇-57戰機碰上F-22戰機,就是一個被動挨打的活靶子

俄羅斯戰鬥機和美國戰鬥機的差別,實際上就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空戰理論,以及對未來空戰的理解,雙方都旨在最大程度地利用自己的優勢。

蘇-57戰機與F-22戰機

俄羅斯對戰鬥機的要求一直以來有一個非常獨特的標準,那就是「機動性」,相比美製戰鬥機,俄制戰鬥機通常具備更高的推力比和出色的低速機動性,以及高速性能,而且直到現在,他們仍然認為,中近距離格鬥和大規模空中混戰將是未來制空權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且俄羅斯對未來空戰的理解也基於自己的「超機動制勝理論」,即輔以電子手段反制對方的超視距,以超機動規避對方的鎖定和攻擊並且實施反制。

蘇-57戰鬥機編隊

蘇-57隱身戰鬥機便是在這種理論下誕生的,蘇-57採用了與F-22類似的菱形機頭,由於F-22研製比較早,蘇-57也因此獲得了一個「猛禽斯基」的稱號,但由於蘇-57以超機動性能為第一性能要求,其隱身能力就相對被弱化了,直通式的進氣道,還有機身上布置的大量未經修飾的光電設備,根據建模測試的結果,其雷達反射截面積高達0.1至0.4平方米。

蘇-57戰鬥機外掛飛彈

而F-22則完全不同,由於美國對未來空戰的理解是「隱身」加「超視距」,再加上空空飛彈技術的大幅度提升,所以F-22無論從隱身還是超視距能力上都要優於俄羅斯的蘇-57,僅僅是經過改造升級都四代半戰鬥機F-15SE的雷達反射截面都要低於蘇-57,更加別說是專門經過隱身處理的F-22了。

F-22的減速板、武器艙門和發動機噴管都採用鋸齒狀外形設計,可以有效降低雷達反射面,同時巨大的外傾雙垂尾加上平尾,還能有效遮擋其發動機的紅外溢散,機身還塗抹有吸波材料,據報道,F-22的雷達反射截面積只有0.0001平方米。

F-22戰鬥機的內置彈倉

雖然蘇-57和F-22都被歸類於第五代隱身戰鬥機,但普遍認為,俄羅斯對蘇-57的設計過於注重機動性,而放棄了全面隱身,這個設計理念相比F-22和未來空戰來說太過落後,且從很早開始,兩國航空工業水平就已經存在差距了,俄羅斯雖然一直被認為擁有空氣動力學上的積累優勢,但是隨著航空技術的大幅進步,尤其是電子設備、通信技術、制導武器的大幅進步,現代空戰的形勢就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

早在兩伊戰爭中,伊朗空軍的F-14戰鬥機的作戰準則就是80公里至150公里外打完自己的飛彈就返航,能依靠超視距能力和信息優勢欺負人的時候,絕對不會給你中近距離格鬥,秀機動的機會。

蘇-57與F-22的模擬空戰

而且蘇-57為了增加探測能力,增加的許多雷達反而會使自己成為目標,一個大大的預警機,如果蘇-57在與F-22交戰時,在很遠距離就會被發現,會成為一個被動挨打的靶子,設想中沖臉肉搏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以俄羅斯那套「超機動制勝論」已經根本不適應未來空戰的需求了,F-22的「隱身」加「超視距空戰」才是未來空戰的主流。

本文資料和圖片素材均來自於網絡,由作者整理髮出,如有不嚴謹之處或侵權行為,請聯繫修改或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hA1hHXMBnkjnB-0zU46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