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當雄康瑪寺,一座世界級的藏地敦煌文化寶藏

2020-05-19     朱文鑫

原標題:西藏當雄康瑪寺,一座世界級的藏地敦煌文化寶藏

到了當雄時,聽熱情的邊副部長說,當雄的歷史文化悠久,一座康瑪寺,就濃縮了一座世界級的文化寶藏。於是,在旺姆美女的陪同下,去造訪這座被譽為藏地敦煌的康瑪寺。

康瑪寺 距拉薩135公里、當雄縣城約16公里處的小山村沖嘎爾,座西朝東,依偎在日瑪山(紅山)腳下,為格魯派寺院,系色拉寺屬寺,由色拉寺密宗院哈爾董村直接管理,屬於當前當雄縣境內最大的寺院。

走進康瑪寺,引領的一位僧人說,最初是由來自果洛康瑪的倉巴夫婦之子康瑪瑪追·聖乘晉美巴沃為追祭母親修建,"康瑪"之名由此而來。

康瑪寺由兩重白色的院牆合圍,內牆緊圍的紅色主殿等核心建築,內牆和外牆之間是寺廟其他附屬建築。兩層主殿並不高,殿前廣場上有座約10米高的白塔,為鎮守當雄的四大 佛塔之一。主殿廊屋頂正中同大昭寺一樣,也立著一 只銅質鎏金法輪,兩側各有一隻鎏金跪鹿。關於「雙 鹿跪輪」是有來歷的,印度古代傳說中,統治全印 度、成為征服四方的大力王叫轉輪王,因此這象徵著 佛法的偉力,而跪鹿的來歷是傳說有神獸奉黃金千角 輪與佛祖釋迦牟尼,祈願佛祖講經傳法,佛祖依願布 道,這時林中金色羚羊、金鹿等都奔來聆聽,這寓意 佛法的普度眾生。所以在西藏,多數寺廟無論大小, 都會有這樣的「雙鹿跪輪」。

在僧人的引領下,走進了主殿內,因為涉及藏傳佛教以及文化保護等原因,在這裡就不給大家展示寺內供奉的神靈圖片,不過,可以悄悄告訴大家,來康瑪寺首先要必看的是康瑪寺內供奉的與布達拉宮主供佛帕巴洛格夏熱像是相同的,意為世間自在,為觀音菩薩的本名。

從殿里出來,在院中有一處破舊的藏式白房,別看它不起眼,它才是 康瑪寺的遺址源頭。現在看到的是白房,以前可是紅房,白色是後來才刷上的灰 漿。僧人說,相傳12世紀時,從四川來了一位喇嘛在這裡來建造了這座小小 的紅房子,在藏語中「康瑪」指紅房子,此後圍繞這座紅房又陸續建房,逐 漸形成了寺廟。不過更普遍的一個說法是,從青海來的一戶叫「康瑪」的人 家,在這裡建造了這座紅房子,康瑪寺由此而來。從紅房子到康瑪寺,千佛殿那扇小小的窄門打開了一扇藏地文化的窗口,歷經800多年的風雨,讓我們今天也能夠窺見藏北的歷史輝煌。

在僧人引領下,走進 「盛世石刻千佛殿」。躬身進入昏暗的室內,這是一 處狹窄的石窟,四壁密密地刻滿各種人物造像。這些 巴掌大小的造像是12世紀拉藏漢時期建寺之時所刻, 經社科院確認共計1213幅,這些 浮雕石刻彙集了西藏四大教派所有的主神和創始人畫 像,既有傳說中的神話人物,也有現實中如宗喀巴等 宗教人物、如固始汗等歷史人物,和敦煌壁畫一樣, 甚至還刻有供養人,造型精美,詡詡如生。也就是 說,在這裡朝拜一圈,就可以將西藏四大教派的主神 全都拜完,由此也可見康瑪寺的包容性。

這些石刻約為18世紀作品,石刻造像內容有佛祖、諸多菩薩本尊、八十四大成就師、勇士、高僧、護法神、供養女或其妖魔鬼怪造型。石料為一種紅褐色玉石,在約30-50厘米大小面積的石板上均以淺浮雕手法雕刻。少量形制較大。其造型方式、優美的動態和高度簡練概括的雕刻手段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康瑪寺瑪尼拉康的存在,對於西藏傳統雕刻發展的研究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特別是內容之豐富、數量之巨大、雕刻手法之精細、供養方式之獨特均屬罕見,同時,對於研究藏傳佛教及歷史研究均有極高的價值。

康瑪寺,為我們打開了一扇藏地文化的窗口,歷經800多年的風雨,依舊展現出藏北的歷史文化輝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xUVKLnIBd4Bm1__YpmK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