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學生「春運」之火爆的補習班

2020-09-17     簡談學堂

原標題:中小學學生「春運」之火爆的補習班

9月11日,湖北武漢培優解禁複課,培訓機構周邊家長聚集堪比春運。杜女士的孩子每周培優5次,晚上8點下課,擁擠的人群總讓她恐慌,擔心出現踩踏。接孩子時看到其他孩子都在補課也讓她焦慮,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在別人後邊,考慮要不要給孩子加課。補習班現在已經成為現代家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如何讓孩子彎道超車也成了每個家庭的必修課。教育行業的發展日新月異,培訓機構如同雨後春筍,層出不窮,令人應接不暇。如何在焦慮中前進,如何真正選擇才能最大發揮出孩子潛能。本文通過對教育行業現狀研究,當代學生特點,教育方法論研究,來看看「火爆」的補習班到底怎麼選?

01 如何篩選優質培訓機構

教育產業已經成為當下新的朝陽產業,相關的企業更是投資人手中的香餑餑。

從而吸引了大量的資本進入,而資本一旦攜帶著慾望進入市場,對市場的衝擊力遠大於教育行業本身的承載能力。也就出現了一些只為了賺錢而存在的培訓機構和老師。

魚龍混雜的市場中,如何保持敏銳的洞察力,成為了每位家長的必修課。

選培訓機構都還是次要的。核心的考據在於身邊的實例,對老師的了解,再其次才是機構本身的實力和水平。

身邊的實例,隨著教育行業的深入,身邊的同事都會把自己的孩子送入培訓機構,這個時候,他們的意見就顯得十分重要了,畢竟活生生的例子擺在面前,同時也能給自己的孩子在學習的道路上找個伴,這種兩全其美的事情何樂而不為呢?

其次,有很多家長害怕的是把自己的孩子交到一個不靠譜的老師手上,反而使補習這件事起到反向的作用,也給孩子自己留下陰影。

見到老師後再上課本來是家長的權力,就如同客戶想看看商品以後再購買,而很多機構不願意讓家長見到老師,所以家長見不到老師的機構一定是有問題的。

所以,想要選好,一方面是聽取身邊人的建議,另一方面是自己主動和老師溝通,至少要當面考驗老師的人品。

02 如何判斷孩子的情況

孩子的自我意識覺醒一般需要一個比較長的過程,在孩子的自我意識覺醒前,大部分都來自對身邊人的模仿。

這裡所說的對孩子的判斷,在於判斷孩子是不是需要補習班。

根據中庸思想,一切不可過度,適度地補課有助於孩子的快速成長和領先同齡人,同理,過度的補習會使孩子產生逆反的心理甚至從此失去對一門課程的興趣,其造成的損失更是不可挽回的。

看一看同齡人的生活,課外培訓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孩子在同齡人中的競爭力。

所以,在判斷孩子的情況時不能脫離實際,尤其是他周圍的同學。生活中的反例我們見得還少嗎?因為自己的同學不用補課,都在玩,而自己要補課,就對補習的科目產生牴觸情緒已經是屢見不鮮。

相反的,「杭州雞血孟母小區」的故事也讓我們意識到周圍環境對孩子的影響力。其次,尊重孩子自己的意願,孩子自身也是有選擇的,雖然選擇的依據和家長不太一樣,孩子們可能更注重老師講課的趣味性,老師講課拖不拖堂之類的問題。

但這些小問題也是判斷老師能力的標準,畢竟,得不到孩子的喜愛,講得再好也不過是空中樓閣。

03 送入補習班就萬事大吉了嗎

有很多家長認為,把孩子送入補習班,就可以輕鬆自在,不用擔心孩子的課後作業輔導問題,也不需要再為選擇哪個機構,哪個老師焦頭爛額。但現實往往與我們的想像相去甚遠。

如同杜女士的擔憂,這麼多孩子會不會發生踩踏事件?孩子的教育是一個長期性的問題,不是短時間能擺脫的麻煩,更不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相反,孩子的培養是家庭成員共同努力和為之奮鬥的一項事業,需要懷著一顆成就事業的熱血之心和做出成績的企圖之心,才能更好地培養孩子。

進入補習班只是一個開始,如果補習效果不夠理想,需要換機構還是和老師溝通問題呢?孩子在補習的班上跟不上怎麼辦呢?

真應了那句話,一切為了孩子!畢竟,中國父母養育後代不止養到18歲,而是到28歲。孩子上大學,各種費用都是父母出。孩子就業找工作,父母更少不了托關係走門路。孩子要結婚,做父母也會努力給孩子出個買房子的首付。轉眼間,孩子就在父母的陪同下走到了28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xNpWnXQBURTf-Dn5SQb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