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工業4.0已出現6大發展機遇
2018年全球製造業市場達到38萬億美元,全球產量增長了15%。在這個市場中,生產和加工的產品種類繁多,從消費品,重工業到原材料和成品的儲存和運輸。
為了保持持續增長,今天的製造商們專注於三個關鍵任務。首先是提高昂貴固定資產的利用率。其次是填補當前和增加專業勞動力的空白。德勤估計,到2028年,美國的技能差距將導致總計1600萬個製造業崗位中的240萬個出現空缺。最後,製造商必須保護營業利潤,因為行業平均稅前息前折舊前攤銷前利潤率從2015年的11.2%繼續下降至2018年的8.6%。
許多初創公司現在開始提供量身定製的產品和服務,以幫助傳統製造商實現這些目標。
直到最近,傳感器等硬體組件價格昂貴且投資回報率不明確。數據是孤立的,沒有可用於擴展洞察力的解決方案。然而,自2010年初的人工智慧革命以來,創業公司正在尋找通過技術創新克服這些挑戰的方法。
人工智慧是工業4.0發展的關鍵
自2010年初的人工智慧革命以來,美國工業4.0已出現6大發展機遇:
- 機器人:自動駕駛汽車,分揀臂
- 軟體即服務(SaaS):視覺軟體,預測性維護
- 數字化/數據軟體:市場,數據分析解決方案
- 增強/虛擬現實(AR / VR):可穿戴耳機,視覺採集軟體
- 材料科學:增材製造,創新材料
- 電池:非接觸式充電系統,超聲波發射器
尖端的,高影響力的顛覆性技術,比如機器人技術和SaaS,作為製造商創造最大價值的兩個領域脫穎而出,將普遍解決製造商面臨的最大挑戰,如機器利用率,技能短缺和吞吐率。
基於影響和顛覆式技術的趨勢類別
機器人重新啟動
當科技巨頭亞馬遜和谷歌在2010年初分別收購Kiva和波士頓動力時,投資者預計整個機器人市場將會升溫。然而,在此之後的幾年裡,該領域的初創公司未能將創新產品商業化,令許多投機者失望。因此,風險投資公司很快下調了預期:早期機器人公司的估值平均數從2015年的3600萬美元下降到2017年的2000萬美元。今天,機器人領域的兩個垂直市場正在重新引起風險資本的關註:自動駕駛車輛和機器人手臂。
自動駕駛汽車:成熟的公司,風險資本回報的機會較少
一些初創公司已經設法找到適合其產品市場並將其解決方案商業化的自動駕駛汽車。美國成功創業公司如Grey Orange,Geek +等已經在後期融資估值超過1.5億美元的情況下籌集了B輪或C輪資金。隨著電池和傳感器商品化,傳統上自動駕駛車輛的硬體組件成本已經下降。
現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滿足了機器人視覺和提升元件機械運動的複雜技術挑戰。然而,隨著這種縱向成熟,公司發現越來越難以確保並保持獨特的競爭優勢。鑒於大多數自動駕駛汽車初創公司的估值範圍超過1億美元,因此超額風險投資回報的機會也在逐漸減少。
分揀臂:具有高潛力的不確定風險
生產分揀臂的初創公司現在積極投入研發,試圖解決關鍵技術問題,例如機器人能夠感知物體的精確幾何形狀,或施加處理它所需的精確力。因此,美國的分揀臂初創公司開始專注於產品類別:工業產品中出現Ready Robotics,輕量級產品中的Soft Robotics,包裝商品中的Righthand Robotics以及包裹中的Plus-One Robotics。美國一系列初創公司在2018年底完成A輪募集資金,後期資金估值範圍為3000萬至5000萬美元。考慮到該技術在製造業中的巨大市場和影響,這種深入發展可能會在未來幾年產生一些獨角獸企業。風險投資公司應該投資具有非凡技術能力的團隊,並尋找銷售周期相對較短的商業模式。
工業SaaS革命
工業傳感器和機器人越來越多的使用為工業SaaS提供商創造了新的市場機遇。2012年,此市場風險投資交易規模的平均數為70萬美元,到2017年的交易規模上升至250萬美元。SaaS提高了工業客戶的生產力,從而有助於提高吞吐量。這個領域中最有前途的兩個垂直領域是預測性維護和視覺洞察提供。
隨著傳感器成為商品,初創公司越來越關注通過人工智慧增加價值,而AI依賴於從機器捕獲的數據。目前美國相關初創公司處於不同的融資階段:資金充足的Samsara(2018年12月估值後為36億美元);繼慕尼黑再保險公司以3億美元收購的relayr,2019年2月Augury 公司籌集2500萬美元C系列風險資本。
投資者將在早期階段的公司中找到機會,利用機械和操作機器數據構建最有效的預測維護模型。
直到最近,機器人技術的不斷發展使投資計算機視覺的初創公司難以找到強大的產品市場契合度。工程團隊,如Humatics,Neurala,Perceptin和Hangar,利用他們的A輪資金建立了良好的視覺技術和專業知識,但仍然難以找到適合的應用。風險投資公司應該保持耐心並支持初創公司努力使產品商業化。鑒於技術的複雜性以及客戶不可避免的高轉換成本。一旦實現,先行者將最終在這個垂直領域享有顯著的競爭優勢。
結論:我們只是觸及了工業4.0的表面
美國工業4.0的第一波浪潮伴隨著傳感器和大數據分析,但這僅僅是個開始。製造業科技創業公司正在創造尖端的顛覆性技術,為客戶增加巨大價值並為投資者帶來豐厚回報。鑒於該領域機遇的廣度和複雜性,下一波獨角獸可能來自製造業中的機器人技術和AI Sa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