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春困,古人辦法多

2020-04-27   團結報黨派e家

  春光明媚,萬物萌動,可不少人卻深受春困煩擾。而在古代文人眼中,春困別有一番詩意和情趣。對付春困,又是妙招迭出。

  品茗飲茶便是其中一法。民間有「春飲花茶」之說。北宋婉約詞人秦觀因受春困之擾懶於著書,好友李安命令老僕送茶與他,秦觀於中午閒暇時煮飲,從而解除了春困,提高了校書的效率。為此,秦觀特意寫了一首《次韻謝李安上惠茶》答謝友人:「故人早歲佩飛霞,故遣長須致茗芽。寒橐遽收諸品玉,午甌初試一團花。著書懶復追鴻漸,辨水時能效易牙。從此道山春困少,黃書剩校兩三家。」唐朝的孫淑也深諳此道,在《對茶》一詩中寫出了飲茶消解春困的怡然之樂:「小閣烹香茗,疏簾下玉鉤。燈光翻出鼎,釵影倒沉甌。婢捧消春困,親嘗散暮愁。吟詩因坐久,月轉晚妝樓。」小樓里煮著香茶,稀稀疏疏的帘子下掛著玉鉤。燈光照到了鼎外,釵的影子倒映在沉甌中。詩人躲在簾後,品著婢女奉上的香茶,不僅困意全無,心情也變得明凈,吟詩時間久了,不知不覺月上中天。

  除了茶療,古人也用食療來化解春困。唐《四時寶鏡》記載:「立春,食蘆、春餅、生菜,號『菜盤』。」「菜盤」,又名「春盤」,也叫「五辛盤」,最早以「蔥、姜、蒜、椒、芥」五種蔬菜為主。辛,有生髮功能,食辛可激發陽氣生長。食「五辛盤」本是皇家和貴族解春困的習俗,後來流傳至民間,又演變出吃春餅、春卷等更豐富的吃法。清代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中也說:「立春日……富家多食春餅,婦女等多買羅卜而食之,曰咬春,謂可以卻春困也。」

  種類繁多的民間傳統遊戲不僅健身健心,也能消解春困,譬如民間廣為流傳的擲錢,又稱簸錢。參與者先持錢在手中顛簸,然後擲在台階或地上,依次攤平,以錢的正反面多寡決定勝負。據《開元天寶遺事》記載:「內庭嬪妃,每至春時,各于禁中結伴三人至五人,擲金錢為戲,蓋孤悶無所遣也。」唐代王建在《宮詞》一詩中生動描述了宮中嬪妃春日裡擲錢消解春困的景象:春來睡困不梳頭,懶逐君王苑北游。暫向玉花階上坐,簸錢贏得兩三籌。(梁永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