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個朋友打電話給我。
她說,她兒子馬上六歲,因為上的機關幼兒園,孩子在幼兒園基本以玩為主。回家就看電視,在家從來不看課外書,提起閱讀就頭疼。
眼看要上一年級了,她很擔心兒子趕不上,想要幫兒子報個閱讀班,看看能不能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問我有沒有好的推薦。
我特別能理解朋友的焦慮,要知道,她現在經歷的事情,我3年前就感受過。甚至,我當時比現在的她更無助。
我給朋友講了我用一年時間,把當初那個電視迷的女兒,打造成現在完美蛻變的小書迷的經歷,最後當然沒有給她推薦所謂的閱讀班。
從內心而言,我希望朋友多花些時間給孩子陪伴。畢竟,童年是孩子最美好的回憶,為人父母一旦錯過就再也補不回來。
就像作家池莉說的:
我發現從古至今,孩子都是一樣的,家長卻發生了巨大變化。現在太多父母只願在孩子身上花錢,不願意花時間、精力和心思了。
我缺席了女兒6年的成長
3年前,我家女兒6歲,也是即將踏入小學的校門。
然而,由於我個人原因,和先生常年在外工作,女兒被留守在家,跟著爺爺奶奶長大,是個不打折的電視迷。
當我和先生決定回家陪著女兒成長時,才後悔之前真的錯失了很多。
可以說,我缺席了女兒這6年的成長,回家後女兒和我關係又生疏,加上馬上要上一年級,她在幼兒園也沒學什麼知識,可想而知我當時有多著急。
好在還有兩個月暑假才上小學,我痛定思痛後,做了全職在家帶娃的決定。
身邊的人都說這個決定很蠢,但只有我知道,育兒,繞不過「難易」兩個字,無非是先難後易和先易後糟心的區別。趁著女兒還小,也許現在難上幾年,以後就容易N年。
用「家庭公約」撬開孩子的閱讀意願
記得,我剛接手帶女兒時,她從早餐後就開始看電視,直到晚上睡覺前,整整一天全程在看動畫片。
她跟著爺爺奶奶一直都是這種作息時間,用他們的話說,孩子這麼小,不看電視能幹嘛?
我知道,把孩子留給老人照看,這是自己犯下的錯誤。
無規矩不成方圓,我想到的第一個辦法就是用「家庭公約」來約束孩子。女兒一開始肯定是拒絕呀,這裡給大家幾個小Tips:
1)女兒不知道家庭公約是什麼,會有好奇心,好好利用它;
2)公約條例我們一起商量,讓孩子有參與權,還會賦予孩子小權利,比如:有獎有罰,媽媽沒做好的話,孩子有權利罰。女兒高興地跳起來:太好了,我終於可以管媽媽了!
3)家長以身作則,說到做到,不能說我們是家長就光說不做。
我告訴女兒,人生在世,沒有人不想玩,就像你喜歡看電視,媽媽也喜歡玩手機。但是,為了做更好的自己,從現在起,我們相互監督,看誰做得更好。
這樣好說歹說,終於在第三天,我們的公約通過啦。
其中包括:
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我以後不玩手機,女兒也不能看電視。
我們約定好,把女兒看電視、我玩手機的時間,統統用在閱讀上。
女兒剛開始對閱讀很排斥,所以我就帶著她去書店,把選擇權交給她,我們一起挑選書籍,讓女兒有參與感。買了不少繪本回家後,我開始給女兒講故事。
當然,我講的是繪本故事,但是女兒看的卻是繪本圖畫。我一邊念她一邊在書上指手畫腳,無法集中專注力。一本繪本講完後,孩子根本沒聽懂。
於是我們嘗試,一起看完圖畫再講故事,或是講完故事再看圖畫,經過幾次改變後,我和女兒一致認為:講完每一面的文字後,再穿插這一面的圖畫,這樣既生動有趣,又加深了女兒對故事的理解,可謂兩全其美。
相信習慣的力量
都說21天就能養成一個新習慣,我發現女兒從最初天亮就吵著要看電視,到現在好像已經忘了電視這回事。除了自己玩一些簡單的積木和畫畫外,她一看到我有時間就纏著我講繪本。
偶爾,我會讓她複述以前講過的故事,發現孩子娓娓道來,還加上一些自己的改編,真的很不錯。怪不得人家說,我們要相信孩子,靜待花開。
不知不覺中,我買繪本的速度,已經趕不上女兒要我講繪本的節奏了。於是,我帶著孩子去讀書館辦了借書卡,我們可以在圖書館看幾個小時的書後,再借書回家看。環境真的會影響人,女兒特別喜歡圖書館的氛圍。
此時,我已經不擔心女兒想看電視了,她完全被書中各種各樣的故事吸引。兩個月的暑假生活結束時,我陪著女兒看了200多本書。
女兒看過的書
後來,她上一年級了,每次一完成作業,就纏著我陪她閱讀。我想做個懶媽媽,更想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趁女兒剛好一年級學拼音的階段,鼓勵她自己看書。
孩子起初不相信自己,看得也很慢。我無條件給她信任,事後幫她補充。然後反過來纏著女兒,要她給我講自己沒看過的書。
女兒很有成就感,看得越來越認真了。我才發覺,她已經很久沒找我陪她閱讀了。我只知道,每當周末她就嚷著要我帶她去圖書館,每個星期借4本書回來,因為一張借書卡最多一次只能借4本書。
這時候,我經常有意無意讓女兒給我講故事了。她講完之後,我大致看了看,總結很到位。從此,對於她的閱讀我基本放手了。
4點掏心窩子的閱讀建議
老師舉辦班級講故事比賽,女兒第一個報名。全班73個孩子,經過半個月的篩選,女兒脫穎而出,老師獎勵了女兒一套《笨狼的故事》作為鼓勵,女兒更加堅定了要認真閱讀。
這大概就是我陪女兒閱讀的故事,在培養孩子閱讀習慣這件事上,我想給大家分享4點建議:
1. 從易而難,選擇孩子喜歡的書
剛開始親子閱讀,孩子可能會排斥,尤其是像我家女兒,6歲前沒接觸過課外讀物。我會把選擇權交給女兒,讓她挑選自己喜歡的繪本。
不管她挑了什麼書,我從未反對過,因為相信開卷有益。但是我會和女兒商量,我們每天進步一點點,從易而難,下次,我們挑選稍微文字多一點點的繪本,這時候,孩子一般都會答應。
2. 引導孩子從閱讀中思考,提高參與感
一板一眼的照著念只是媽媽的單向輸出,和孩子有來有往的互動,才是閱讀的雙贏。
這裡,我有用到幾個小技巧。
1)在懸念處或關鍵處打住,讓女兒猜一猜後續情節,並請她幫忙翻頁。
2)等到孩子對繪本感興趣了,我會雷打不動地提幾個簡單的問題,比如:寶寶,你最喜歡繪本裡面主角是誰呢、為什麼喜歡他?假如你是這個主角,遇到事情後將會如何解決?有沒有不一樣的想法,我們一起討論討論?
女兒興致很高,但是回答得很不全面。可是那又怎樣,這本來就沒有標準答案。
而且,我可以補充啊,女兒講完自己的想法後,我也會說一些自己的看法,然後我們一起討論。多次下來,女兒對繪本的理解有了很大的進步。
3. 硬環境、軟環境同等重要
每次爸爸下班回家,會特意問女兒一句話,今天你吃飯了嗎?喝水了嗎?看書了嗎?來和爸爸分享一下心得。
每天重複一句這樣的問話,讓女兒產生錯覺,原來閱讀和吃飯喝水一樣重要。
我也會給孩子創造閱讀氛圍,孩子的床頭櫃,客廳的沙發和茶几上,甚至是洗手間,只要是孩子觸手可及、一眼所見的地方,我都會放上她喜歡的書籍。讓她無論何時何地,只要想閱讀,就能有書可看。
床頭柜上的書
4. 閱讀能力上去後,可以試著讓孩子講故事
孩子有了一定的閱讀水平後,我會讓她用自己的話,複述一遍書籍的大致內容。不僅開拓了她的思維,更加提升了孩子的表達能力。
這可能就是孩子後來講故事比賽,能在班級脫穎而出的原因。
隨著時間的推移,女兒認識的字也越來越多,我就教她做閱讀記錄卡。把文章裡面的精彩句子抄一抄,用自己的話寫一寫她的感受。
為此,即將4年級的女兒,作文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經常被老師當做範文。
閱讀的重要性我想每個當媽媽的都知道,要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人要給孩子報閱讀課、上大語文班。
通俗一點就是,假如孩子閱讀能力不好,一旦到了高年級,他會連數學題目都理解不了,更別說如何做答了。
孩子在最開始就是一塊潔白無瑕的璞玉,孩子能否成器就看父母如何雕塑。
就像紀伯倫在《論孩子》中提到: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通過你來到這個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育兒任重而道遠,我們都是第一次為人父母,誰也不是完美的爸爸媽媽,慶幸的是,我們可以陪著孩子一起成長。
同學們,你們喜歡今天的分享嗎?我想以後每周三,邀請身邊的大神媽媽給大家分享一期學習方面的文章,雖然咱們不一定走雞娃的路,但如果某個點能幫到大家,應該也不錯。
昨天,土豆的暑假班老師給我發來了土豆的作業:
原本我只是想找一個可以安放土豆的地方,還真沒指望他一定要學到什麼知識,開心安全就可以了。沒想到還有挺多意外收穫的,老師說他的英語非常好,中文寫字也進步很多。
當你降低預期,會發現孩子的進步大大超過你的想像。只要孩子在正確的路上,我們也確實做了努力,剩下的就靜待花開好啦。
你們在娃學習上有遇到什麼問題嘛?歡迎在留言區留言,也許我下一個話題就寫到了哦。
你好,我是旅居德國的土豆番茄媽!3歲女兒番茄、7歲兒子土豆的麻麻,已出版書籍《萌寶土豆在德國》《世界上最好的家就是爸爸愛媽媽》。
這裡有婚姻婆媳、母嬰育兒、學童成長、幽默吐槽, 我想通過文字和漫畫,讓大家在家長里短里得到一點有價值的東西。關注我,我們一起經營幸福家庭。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wOVew3MBeElxlkkamM4m.html